s 阅读页

第四十五章 财政税收

  本栏编辑 邓玉兰

  财政管理

  “概况”2012年,全省财政部门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应对和克服国际经济低迷、国内需求不足等不利影响,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实施财政激励机制,激发各地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持续稳定增长。严格控制非税收入不正常过快增长,确保财政收入真实可靠。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全年财政总收入2046.1亿元,增长2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72亿元,增长30.2%,增幅超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总量排全国第二十位,比上年提升1位;占全国的比重为2.2%,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县级财政比重提升。县级财政收入1564.1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76.4%,提高0.9个百分点。总量超10亿元的县(市、区)56个,增加16个;超20亿元的17个,增加3个;超30亿元的8个,增加3个,其中南昌县超60亿元。有5个设区市财政总收入超200亿元,新增4个,其中南昌市超400亿元。中央支持力度加大。财政部全年共700余人次到江西省视察、指导和调研。全年江西省共争取中央财政各类补助资金1670亿元,争取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约8000万美元,争取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91亿元,增加21亿元。争取中央税收政策支持,争取将稀土废弃物纳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范围,享受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

  开展作风集中整治、创先争优等活动,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取得“三个满意”效果:一是坚持定点联系制度,努力让社会各界满意。省财政厅开展“下基层、访民情”活动,厅领导带队深入各地进行调研,上门走访当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座谈沟通,倾听城乡困难群众对财政的呼声和要求,积极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建议。深入38个重点扶贫县进行调研,推动解决当地扶贫问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是精心办理建议提案,努力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把办理建议提案的过程作为了解民意、转变作风、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推动建议提案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办理。省财政厅承办建议提案落实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连续10年达到100%,被授予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特别是向每一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寄送感谢信、征求意见函和《2011江西财政印记》,获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三是切实优化工作作风,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和“财政精神”大讨论,推进省财政厅对口帮扶活动,组织“慈善一日捐”等,财政为民服务作风进一步优化。全体财政干部切实履行“八项服务承诺”,对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在2012年“万名群众评机关”活动中,省财政厅被评为“群众最满意的十个单位”之一。在由省直工委组织的省直机关“十佳文明机关”评选中,在由省政府组织开展的部门绩效目标考核中,均获第一名。并在综合治理、节能减排、党建等方面也获佳绩。

  “支持发展成效显著”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和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4个方面取得实效:一是支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效。省财政整合资金4亿元,并进一步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支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省投入67.1亿元支持污染防治、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统筹整合12.8亿元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投入27亿元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推动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二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实效。认真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措施,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取消20项涉企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省财政共下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6亿元。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5亿元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大贷款担保力度,通过省信用担保公司为全省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70亿元,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紧张困难。三是支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取得实效。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等重大项目建设。省本级统筹资金40亿元,加大水利建设投入。认真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发放各类种粮补贴58.5亿元,兑付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11.5亿元。支持江西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四是资产资本运作取得实效。整合7个部门担保资源,并增资4.4亿元组建注册总资本20亿元(首期到位10亿元)的省融资担保公司并顺利开业,融资150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拟为省级党政机关搬迁置换融资90亿元。筹建鄱阳湖银行和恒邦财产保险公司,设立江西恒邦股权投资基金,拟募集5亿元资金扶持江西省优质企业上市。

  “有效保障公共财政各项支出”2012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19.2亿元,增长19.1%,各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各级财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精心实施好民生工程和公共财政政策,着力办好涉及群众的各项实事、好事。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生活财政补助标准大幅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全省教育总支出(含中央专款)达到662.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4%以上,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6.8%,完成中央和全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全省150万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范围。四是积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省农林水事务支出384.8亿元,增长33.6%。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综合扶贫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进一步完善,统筹财政资金26亿元支持8000个村点新农村建设。五是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省财政下达各类保障性住房资金115.3亿元,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六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稳步推进财政改革”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公务卡、“一卡通”等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逐步推进,政府预算编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在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纵向到底。从2012年1月1日起,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江西省所有乡镇全部铺开,从而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纵向一体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二是财政资金立体监管体系有效建立。着力建设“账户资金运行管理”“国库动态监控”和“财政资金监管”三大系统,并与省纪委电子监察系统对接,构建财政对单位、上级对下级、外部对内部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对资金拨付所有环节流量、流向和流速实行完整监控,做到财政资金网上运行、网上监管,属全国首创。三是财政账户清理整顿工作全面推进。在巩固全省财政专户清理成果的基础上,年内在省、市、县、乡全面开展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工作,共撤并账户11964个,撤户率达25%。四是财政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着力加强民生等重点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深入推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力维护财经秩序。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进一步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推进常态化管理。开展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扎实开展投资评审工作,全省共审减送审项目金额42.1亿元,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研究“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打造“阳光财政”。

  (伍晓峰)

  国家税收

  “概况”2012年,江西国税部门扎实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组织国税收入833.7亿元,其中省财政口径730.8亿元,同比增长15.4%。全年依法减免税收164.4亿元,增长13.4%,办理出口退税101.1亿元,增长29.4%。全系统108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国税局机关被评为“省直机关创先争优十佳单位”,蝉联六届“省直十佳文明机关”,连续两年被评为“机关作风最满意的十佳单位”,连续获得“省直机关党的工作特别优秀奖”。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全国税务系统纳税人满意度第三方调查中,江西国税位居全国国税第一。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紧扣江西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出台130条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长带的税收措施。落实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提高个体工商户起征点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思路,积极参与争取“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税收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国税在服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持续推进再生资源税收专项整治,强化督促检查,实施破案会战,持续保持对再生资源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查处重大涉税案件18起,查实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24.5亿元,公安、检察等部门对30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再生资源税收占国税收入比重由2010年的23.6%降到2012年的6.3%,实现了理性回归,化解了财税风险,增强了发展后劲。

  开展税务文化创建活动。建成“赣鄱兴税录--江西国税文化展厅”和“江西国税廉政文化展厅”。举办全省国税系统第二届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收到美术、书法、摄影参赛作品700多件。开展全省国税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推荐活动,在《江西日报》和省国税局内、外网对11名“好税官”进行宣传。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主题教育活动,省国税局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省税务干部学校建设成为“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2012年,江西国税收入呈现4个主要特点:一是税收收入保持增长。在税源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税收收入总额小幅增长1.6%,其中总局计划口径增长4.6%。二是企业所得税快速增长。入库173.88亿元,增收41.27亿元,增长31.1%,增收贡献率为119.8%,增幅居全国国税第一,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税收发展快于商业税收。工业环节入库税收额543.65亿元,增收53.19亿元,增长10.8%。商业环节受再生资源回收业税收下降90.7%影响,入库税收158.99亿元,减收76.77亿元,下降32.6%。四是县级单位税收发展向好。136个县级征收单位中93个单位税收收入同比增收,增收面68.4%,其中增幅在20%以上的单位40个,税收总额超10亿元的单位12个。税收比上年增收逾亿元的23个单位。

  “统筹推进依法行政”召开全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深入研究和分析江西省国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形势,确立依法行政考核在税收考核中的基础地位,印发设区市国税局开展依法行政考核意见及考核指标体系,对基层执法单位实行全面考核。下发《关于开展省以下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市县(区)国税系统对税收规范性文件集中进行清理。全省市、县两级国税局共清理税收规范性文件1549份,其中全文保留260份,部分失效废止31份,全文失效或废止1258份。认真组织优秀执法案卷评选推荐活动,全省国税系统共有12宗案卷被省政府法制办评为优秀案卷,获奖件数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省国税局获“全省2012年优秀行政执法案卷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省国税局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

  “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在萍乡、新余、宜春3个设区市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以“规模+行业”为主要划分依据、兼顾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加快省、市局税源管理实体化步伐,统一开展税源风险分析识别,按户归集风险信息,统一下达应对任务。整合设区市局城区所在地税收管理资源,按照征收、管理和稽查职能设置机构,并按照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的要求赋予相应的职责。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压缩机关行政管理人员,充实征管一线人员,逐步建立“集中征收、分级入库、分类管理、集约稽查”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加强再生资源行业税收管理”推行“江西省再生铜加工业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制定《江西省再生铜加工业税收管理办法》,完善再生铜加工业税收管理岗责体系,基本形成“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税收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的实施,达到了对再生资源企业的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流程及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用、纳税申报、日常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强化了再生资源企业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比对和运用,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实现“以耗控产、以产控销、以销控票、日常监控、信息管税”的目标。

  “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抓好税收数据和征管质量考核,征管状况居全国前列。推进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建设,分级分类实施税收风险应对,搭建36个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模型。落实国务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确保2012年7月1日基金征收工作顺利进行。发布《江西省国税局代开普通发票管理办法》,与省地税局联合下发《普通发票协查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免收小型微型企业发票工本费。扎实推进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共查处违法受票企业2989户,查获各类假发票、非法代开发票145.53万份,查补收入1.32亿元。委托发起协查发票0.72万份、金额23亿元。受托收到协查发票1.37万份、金额16亿元,受托协查按期回复率始终保持100%。办理公安部经侦局、总局稽查局联合督办的8起协查案件,协查发票1.12万份、金额15亿元。

  “优化纳税服务”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开展“纳税人大走访”活动,走访逾4.3万户。以提高办税效率为重点,开展星级办税服务厅创建和“纳税服务标兵”评选活动,试点“免填单”服务,拓展网上办税功能。完善落实纳税信用等级制度,评定587户纳税信用A级企业。创新纳税辅导方式,全省开设纳税人学校53个,培训纳税人1.5万人次。大力开展税收宣传,提升《江西税务》办刊质量。加强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建设和管理,被省委评为“全省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十佳品牌”。

  (项青)

  地方税收

  “概况”2012年,江西省地税局围绕“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的工作总要求,突出依法治税、征管创新、纳税服务、作风建设、队伍建设“五个重点”,累计组织入库各项收入972.2亿元,同比增收194.2亿元,增长25.0%;其中地方税收915亿元,增收185.2亿元,增长25.4%,增幅列全国地税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1.7个百分点。

  年内,江西地税部门进一步深化收入形势分析,强化重点税源监控,严征细管,挖潜增收,组织收入实现“一个新跨越,两个新提升”。“一个新跨越”:即收入总量实现新跨越,地税收入连续跨越800亿、900亿两个台阶,达到915亿元。“两个新提升”:一是地税收入占江西省财政收入的比重有新提升,达到44.71%,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二是地税收入占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新提升,达到7.07%,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带动了地方税收增长,其中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税收增长25.4%;九江实施沿江开放开发,税收增长36.1%;赣州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税收增长29.2%。县域税收增长强劲,81个县(市)税收增长32%。主体税收增减互现,地方小税种增长较快,征收营业税363.5亿元,增长33.2%;企业所得税126.3亿元,增长19.5%;个人所得税53.6亿元,下降22.5%。在经济增长和规范征管的双重作用下,耕地占用税增长51.3%,资源税增长59.3%,土地增值税增长40.0%,房产税增长39.8%,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37.7%,增幅均超过30%。二产税收增势强劲,第二、第三产业税收分别增长43.9%和16.1%。

  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第一时间出台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与服务举措,全年累计依法减免地方各税43.3亿元,省地税局主动作为、服务发展的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以“赣府办通报”的形式予以肯定。

  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管理,加大信息管税力度,大力推进征管改革,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并报请省政府批转下发。对11个设区市局全面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出台依法行政考核实施意见和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实施办法,加大对建筑营业税和耕契“两税”监控力度,建立基本纳税评估模型85个,应对税收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推进“两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系统、个税系统、税控机具、税收电子地图、存量房评估系统等项目的开发或应用,有力促进了税收征管质效的提升。

  完善纳税服务机制,构建“大服务”格局。建成并顺利开通12366服务热线,完成门户网站的全面改版,江西省地税局网站在全国税务系统网站评估中排名第六位。积极探索建立纳税人需求收集、分析、响应、评价机制,提高了纳税服务需求管理水平。在全国税务系统率先开展“A级纳税信用企业井冈行”系列活动,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连续3次获第二名。

  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开展作风整治活动,以作风促政风,以政风带行风,以行风树形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地税局作为省直机关唯一代表在全省创先争优总结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年内,江西省地税部门4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1个单位被授予“全省巾帼文明岗”,28个单位被授予“全省青年文明号”,1个单位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单位被评为全省“群众满意窗口”。省地税局获“省直第六届十佳文明机关”,连续5年获“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称号。在“万名群众评机关”活动中,再次被评为群众最满意的10个省直单位之一。

  “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与服务举措”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经济战略部署,相继配套依法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与服务举措。年内,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纳税户实施减免税28.1亿元,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纳税户实施减免税8.4亿元,对94个工业园区的纳税户实施减免税1.2亿元。支持企业节能环保及技术创新实施减免税6.4亿元,促进就业、创业地方税收优惠1.5亿元,支持成长型、就业型工业困难企业地方税收优惠1.6亿元,为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实质性支持。

  “推进依法治税”制定出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23条具体举措强化依法行政。推行会前学法制度,增强了地税部门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完善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547人次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实施行政处理。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标准的公示制度。建立地税收入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及时掌握和监督收入计划执行情况,促进地税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大力规范税费征管,统一采用税收方式征缴、统一实行国库集中收缴、统一使用税收票证。强化税务稽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查处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查补及自查税款11.3亿元,查处违法发票10.5万份。

  “强化信息管税”以税源管理为抓手,认真开展税源专项普查,推广应用税源监控系统和纳税评估软件,推行专业化管理,做好重点税源和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将年纳营业税100万元以上、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省地税局监控范围。以信息化为依托,开发应用“两业”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绩效考核系统,启动数据综合利用平台、第三方信息交换应用平台和税收电子地图项目,进一步完善征管业务软件和网上办税平台。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为重点,启动征管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征管信息数据专项清理,为深化征管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化征管改革”为了适应税收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并报省政府批转下发,明确征管改革的目标任务要求,推进征管标准化建设,开展地税机构、职责调整和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调研,确定1+3(省局直属局和3个设区市局)的征管改革试点单位,扎实开展征管数据清理工作,制定168条数据标准,核实清理数据422万条。

  “不断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建成并顺利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实现纳税人咨询的统一受理和有序处理。规范星级办税服务厅评比工作,组织评定百名年度纳税服务标兵。开展国地税共建办税服务厅试点,拓展国地税联合服务纳税人的范围。优化网上办税平台,拓展网上办税功能,网报签约户同比增长36%,网报税额同比增长76%。组织第21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参与人数达72万多人次,举办纳税人培训班300多期,培训企业财务人员1.8万余人次。进一步扩大纳税信用评定对象的范围,组织评定A级纳税信用企业893户,促进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不断提升,江西地税纳税服务工作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通报表扬。

  “开展A级纳税信用企业井冈行活动”进一步扩大纳税信用评定对象的范围,组织评定A级纳税信用企业893户,并邀请其中50户代表举办首届A级纳税信用企业井冈行活动。活动期间,税企代表发表共同起草的《诚信征纳联合倡仪书》,举办税企座谈会,通过交流和沟通,了解纳税服务需求,共谋诚信发展大计,促进了征纳和谐。作为全国首创的A级纳税信用企业井冈行活动,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肯定。

  (邓远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