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 修堤为民治水患 献策卫国拒强敌

  新建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锦江、修水下游,鄱阳湖的西南边缘。“吾邑十六乡,居山者九,濒湖者七,山忧旱,湖忧涝,家鲜盖藏……”(道光辛丑科探花胡家玉撰《程憩棠先生入祀东馆记》)道光年间,洪涝灾害一场接着一场,恰如当地民谚所言:“道光道光,十年九荒。”胡家玉有诗《江乡水灾吟》:“我家西昌之西乡,西滨章水东鄱阳。厥田上下跨荆扬,与水争地筑堤防。我生之初蛟龙藏,云霓时或引领望。圩外戽水灌陂塘,人力尽瘁岁丰穰。无何谶语应道光,江湖清浅变为桑。一日三雨辄汪洋,十年九载成灾荒。穷檐属餍无糟糠,先发屋瓦后栋梁。花村鞠为茂草场,道光况复贼鸱张。篷帆如蚁围城隍,南州浩劫遭红羊。风声鹤唳走且僵,孱儿弱女委路旁。流离转徙逾十霜,纵然涸复谁分秧?吏胥枉催上下忙,毅皇轸念民如伤。大沛恩输蠲逋亡,欢声雷动遍八方。父老至今不能忘,吁嗟呼,父老至今不能忘!”

  据《程氏家谱》和《新建县志》记载:“逢禄……道光庚寅、辛卯以后迭遭水患,屡倾囊济困,以赈族邻。”

  道光十四年(1834),程楙采代理山东按察使,道光十六年(1836年)升为安徽布政史。刚上任,时值长江涨大水,地处安徽、江西、湖北三界交界的宿松县内康公堤十分危险。这座圩堤保障三省部分民众生命财产,程楙采日夜在圩堤上指挥抢险救灾。他身为行政长官,极力从各方面筹集资金,发动民众,加高加固圩堤,而没有向当地官府及百姓摊派,当地民众非常感激。

  程楙采在抗洪一线

  据传,在洪峰来到的关键时刻,风大浪急,圩堤摇摇欲坠。程楙采在危急时刻,取下官帽,抛入滚滚波涛之中。顿时,奇迹出现了,汹涌的波涛平静下来,洪水也慢慢退下。圩堤上民众一片欢腾,齐声高呼:程老爷保住了圩堤。抗洪结束后,民众在圩堤上立了一块石碑,记述了这次抗洪的经过,并改称此堤为“程公堤”。

  江西与安徽毗邻,均临长江,安徽有水患,江西也会有水灾。据《新建县志》载:“程楙采……庚子由皖抚署闻本乡圩堤水坏,厥父有捐修之义,即出制钱万串修筑,以成父志,人咸诵之……”程楙采在赣皖两省声名大振,有口皆碑。

  兄弟三人经常书信往来,谈到江西尤其是家乡遭受水患的事,一致认为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云南巡抚程矞采与其胞弟江苏布政使程焕采捐银六千两以备江西赈济,着准其交存在云南藩库移咨江西巡抚于应解云南饷银内照数互相拨抵。”(道光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程矞采奏捐银备赈一折。)至戊申(1848)水荒更甚,又与胞弟程焕采兄弟倡捐米四千石,分别赈济仪凤乡灾民,另外各助钱五六千缗,以周济他人贫苦。

  程焕采迁江苏布政使,旋以病剧告归。值里中大水,慨然出粟周济,里无饥人。每年从大年初一至初七,程家土屋前均要设置大锅煮粥,散给困难民众。

  “逢禄……平生轻财好义……庚子修筑新增、太平、太有、丰盈等圩共计十余处,捐缗万串……”

  道光十九年(1839),程楙采升为安徽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察,兼提督衔,并理安徽学政。这时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他向朝廷上奏《防夷务练水勇疏》,指出:“海疆要著,莫亟为募练水勇,酌减客兵。”他认为客兵调至海防有三不便:一是客兵在路上奔走,筋疲力尽;二是不服水土;三是后勤供给不上。而从当地招募水兵有五条好处:一是当地人生活在海边,习惯海边风浪;二是当地人熟悉海岛路径,容易侦察敌情;三是自卫家乡,积极性高;四是招募当地人,战时入伍,平时可以返家;五是节省物力,用支付客家兵的经费训练兵团绰绰有余。当时安徽的兵勇多调浙江,程楙采下令在当地招募民兵进行训练,防止英军入侵。后来,江宁告急,程楙采立即赶赴芜湖,勘察地形,招兵防堵,并选择险要地形埋伏兵勇,抗击入侵之敌。他又上奏关于抗击英军四件事:一是占领有利地形;二是设立遮拦,以提高士气;三是用小股兵力骚扰或奇袭敌人;四是准备船只,待有利时机围困和火攻敌舰。程楙采日夜筹划为士兵立屏障,特别制作了一种护身器械,用牛皮和钢盔做铠甲,大大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他坚决支持钦差大臣林则徐禁烟,英勇抗击英军侵略,在共同的对敌斗争中进一步加深了与林则徐的友情。

  抗英前线

  道光二十二年,皖省望江县民宋志忠因与查六寿未婚妻朋氏通奸怀孕,欲娶朋氏为妻,将查六寿杀害。杀人时,朋氏喊人救命,事后朋氏又先将宋告官,宋志忠即被拿监。臬司周祖植将此案转安庆府知府仇恩荣核议并报巡抚程楙采。程楙采感到人命关天,将自己对本案的看法一并上奏皇上。当时法律只有惩罚亲夫杀奸夫的条文,没有惩罚奸夫杀亲夫的条文,也没有未婚女子因奸夫杀亲夫被惩罚的先例,只有依情依理而断。

  程楙采认为,奸夫杀亲夫比亲夫杀奸夫情节更严重,夺人妻还伤人命,应斩立决。朋氏虽有奸情,但并未与奸夫谋害亲夫,且事发后又先告官,应从轻按“贞节”定罪。程楙采奏请皇上令刑部制定相关律例颁发以便民众遵守,避免罪有出入。程楙采此举填补了清朝法律条文的一些空白。

  由于在抵抗英军侵略战争中立了功,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廷又调程楙采于抗英前线--浙江任巡抚,兼管两浙盐政。程楙采在接到调任圣旨的第五天,终因劳累成疾,未到浙江赴任,病死在安徽巡抚衙内,享年仅55岁。

  矞采得知楙采升任浙江巡抚时任广东巡抚,并主持广东学政,因有点闲暇,便乘一艘大客轮来安徽巡抚衙探望楙采,顺便也想就与英军交往的一些事情与其商讨。此时,楙采正患重病,不能前往码头亲迎兄长,便派长子鼎芬骑马去迎。矞采见楙采不来却叫儿子来迎,自己也是堂堂二品大员,虽然比楙采晚一年,但毕竟还是兄长,楙采这样做实在轻慢了他,一气之下叫下属调转船头,把船开回去了。刚回到广东时就接到报丧的人传来楙采去世的消息,便知误会了弟弟,深感懊悔,泪水夺眶而出。

  程楙采英年早逝,道光帝失去了一位对“抗夷”有独到见解的能臣,失去了一位能保一方平安的封疆大吏,伤感之余追封程楙采为“资政大夫,振威将军”,并入祀乡贤祠。

  程楙采在“一门三督抚”中年龄最小,仕途升迁最快,为官勤政干练,极富文韬武略,官声尤佳,深得道光帝赏识,是土屋程氏家族“封侯拜相”的希望。据说,程家土屋所有大门上方石板没有题刻文字的“无字匾额”,就是留待程楙采“入阁”之后再题刻的,只可惜程楙采英年早逝,留下了千古遗憾。

  程楙采厚族笃家,泽被乡邻。庚子由皖署得知,本乡圩堤被洪水冲垮,父辈倡捐修筑,即出资万串以成父志,乡咸诵之。道光十一年(1831),程楙采倡议创建宾兴会,对本县每位进京赶考的举人资助白银五十两。“咸丰年间,粤匪窜江乡,蹂躏几遍。吾邑兵荒交困,逃命避难之不暇,而累科公车络绎不绝。微宾兴之费,先生之力,何苦是耶!夫国家设科举以网罗天下贤俊,孜孜汲汲,惟恐不逮。先生此举,能令吾邑敦品励学怀抱利器之士及时贡朝廷供任,使不致终老牖下,其有裨于圣天子作人之雅化,岂添新哉?”(胡家玉《程憩棠先生入祀东馆记》)新建学子广受恩泽,把程楙采的灵位入祀北京新建会馆东馆,和文昌(孔子)、关帝、福主诸神一道享受祭祀。程楙采还与兄等捐立义仓义学,全力支持家乡人文建设。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