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高校稳定安全评估的内容

  (一)高校稳定安全评估体系的基本依据与基本理论

  1.相关法律法规

  高校稳定安全评估,要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高校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任务、原则、职权、义务与纪律行、组织管理、奖惩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上述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的国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应成为高校稳定安全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标准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各地政府与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所制定的与此上述法律法规相配套的相关规章制度,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信息监测管理办法》《高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门卫管理规定》《监控室规章制度》等制度,也应成为评估高校稳定安全评估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高校稳定安全评估的基本依据,与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依法行政,法治中国”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依法治理,加强法制保障”等目标是一致的,也成为对高校稳定安全评估的最重要最突出的评估依据。

  2.系统化理论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而且有一个结构,而这个结构内部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评价指标应根据系统化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与体系。高校稳定安全工作评估标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程,在选择确定标准体系的内容时,应选择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要素来制订标准刘伦,姜尔岚,魏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建设新探》,《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12期。首先,应从维护高校稳定安全工作的全局出发,力求获得最佳效益,而不是某一子体系局部的、片面的标准化效益。其次,权重是衡量一个系统内部关系的核心要素,因此,要科学设置各子体系间的权重,权重不科学,将直接影响整个评估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再次,高校稳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要素之间要实现协调一致,不可强调某一层次、某一方面时忽略其他层次和方面,但又不可不分重点,平均用力。最后,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高校,确定各子体系相对统一的量值,并对量值上限和下限进行科学设置,以增强评估标准的适宜性。

  3.动态化理论

  由于影响高校稳定安全工作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因此,高校稳定安全工作评估标准体系的制订应根据时间和环境条件来确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社会环境和学生思想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高校稳定安全工作评估标准的修订及其内容的选定、标准的高低等,都需要根据时间和环境,针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对评估标准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以求得体系的最佳状态和使用效益。

  (二)高校稳定安全评估体系的基本内容

  高校稳定主要是指高校内部各个系统的秩序性、规范性、可控性以及高校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整体性、功能性的总称。游建军,陈于后,王伟:《高校安全稳定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3页。包括保持高校的政治稳定,维护师生的思想情绪稳定,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稳定,校园内外环境安全稳定等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稳定安全评估的职能作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相关理论,紧紧围绕着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等机制,围绕着对影响高校稳定安全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综合情况,确定高校稳定安全评估的内容。

  1.关于主观因素的内容

  (1)工作体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集中统一、保障有力的领导机制和治安保卫组织;建立健全单位党政一把手为稳定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单位职能部门管理和教职工、学生的联动联防工作机制。

  (2)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协调保障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高校稳定预警机制;应急预案与处置机制;学校信访调处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安全稳定责任追究机制;安全稳定通报督查机制等。

  (3)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建立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环境安全类、行为安全类、心理安全类和秩序安全类等规章制度,努力使高校维护稳定和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完善这些制度。具体而言,环境安全类制度主要包括校园消防安全制度、校园交通安全制度、校园治安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公寓管理制度、校园食堂管理制度等;行为安全类制度主要包括社交安全、饮食安全、租房安全、出游安全、校园用电安全、防范毒品危害、防范邪教等制度;秩序安全类制度主要包括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学生转专业办法、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校重大事项听证办法、校园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等;心理安全类制度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办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管理办法、校院班三级心理网络制度、心理咨询工作作业标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职责等文件制度。

  2.关于客观因素方面的内容

  (1)高校的政治稳定方面。主要是安全稳定信息工作和信息队伍建设;校内研讨会、报告会、论坛、校报校刊、校园网络等的管理;学生社团活动、境外资金资助管理;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工作专门机制建设;高校师生员工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机制建设等。

  (2)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方面。主要包括高校师生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建设;重大决策稳定评估机制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建设;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调解等多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每月交账制度建设等。

  (3)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方面。主要是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治安防控体制建设;学校与属地相关部门联谊、联防、联调、联治、联创“五联”机制建设;对有关重点人员管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建设等。

  (4)高校公共安全监管方面。主要是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校园及周边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管制刀具等重点物品的管理机制;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及用水用电安全等安全监管机制;重大活动审批机制等。

  (5)校园管理方面。主要是校园安全隐患台账管理机制;校园内上网场所监控平台建设;校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高校师生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校方责任保险以及各类师生意外伤害事故保障机制建设等。

  (6)安全法制教育方面。主要是法制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公共安全教育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溺水等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防洪水、防地震、防火灾等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活动;高校教师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能力展示活动等。

  (三)高校稳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1.高校稳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特点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稳定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一套稳定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以确保评估的有效、客观、全面和公正。其指标体系应具备科学性、专业性、可操作性、系统性以及全面性的特点。

  首先,必须具备科学性。高校稳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在科学的理论如系统化理论和动态化理论的指导下,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而产生的具体标准与规范,而这些标准与规范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因而充分体现了科学性。

  其次,必须具备专业性。高校稳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直接针对的是高等教育系统,因而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维护稳定安全的特点,它的评估体系中的具体标准与规范也是具有一定的职业特征,在考核、评定的内容与方法上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

  再次,必须具备可操作性。高校稳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与其他的任何一种指标体系一样,必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必须与具体的工作、专业和任务相结合,每一个关系到维护高校稳定安全的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都能运用和掌握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并达到相应的目的,因而高校稳定安全评估体系也是具备可操作性这一特点的。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

  第四,必须具备系统性。高校稳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在评估的过程中能够综合分析和评价影响高校稳定安全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表现形式、变化规律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等一系列的问题,对涉及高校稳定安全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能够做出相应的评价,体现了其系统性的特征。

  最后,必须具备全面性。高校维护稳定安全的评估是一个具有反馈功能的工程,它所要评估的内容是包括了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它所评估的对象既包括了高校领导、教职工、保卫人员,还包括了广大学生;既涉及行政部门、教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财务部门、保卫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还包括了各学院及附属机构等。因此,其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地反映高校维护稳定安全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2.高校稳定安全评估体系核心指标群

  一级指标:(1)领导重视与工作保障--组织与工作系统考核评估体系;(2)制度建设与设备完备--制度系统考核评估体系;(3)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保障系统考核评估体系;(4)主动预防与规范管理--监控系统考核评估体系;(5)和谐平安的总体状态--稳定事件系统评估体系。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即是具体将一级指标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细化、再分解。(1)领导重视与工作保障这个一级指标,可以分为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保障有力等三个二级指标。(2)制度建设与设备完备这个一级指标,可以分为制度健全、设施建设两个二级指标。(3)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这个一级指标,可以分为安全教育、岗位培训两个二级指标。(4)主动预防与规范管理这个一级指标,可以分为主动预防、信息畅通、处置能力等三个二级指标。(5)安全稳定和谐平安这个一级指标,可以分为和谐稳定、安全管理、治安情况等三个二级指标。

  3.测评要素的确定

  具体是针对上述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中所设置的相关内容进行细化,确定为能够操作的评估要素。如二级指标中所设置的制度:“校长接待日”制度、信访制度、“110”接处警制度、校园安全治安管理、学生校外租住管理规定、教职工出租房屋管理规定、门卫管理规定、校内宣传品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校内交通管理规定、危险品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校内上网场所管理规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制度等制度与规定。

  4.评估指标分值的确定

  高校稳定安全评估实行量化管理,把五个一级指标确定总分为100分,再依据相应的标准确定各二级指标的相应分值,每一分值对应相应的评分标准,然后根据评估内容与标准,累计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80分以下的不达标,75分以下为稳定安全隐患单位。确定指标分值必须把握指标分配的阶段性要求,以准确地做出对综合工作的全面、公正的评估。

  (四)高校稳定安全评估表格

  将高校稳定安全工作考核评估作为一个体系,将该体系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进而将各子系统分解为多个指标,最终形成关于高校稳定安全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的若干层次,制定相应的评估表格,通过定性指标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总评定结果,作为高校稳定安全工作考核评估系统的综合评定结果。

  评估表格的制定应反映出测评要素、具体要求、分值、评分标准和考核办法等相关内容,根据维护高校稳定安全的具体工作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按照不同的等级指标,依次将各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的内容列出量化评估表。编制《高校稳定安全工作评估登记表》,对评估项目、评估内容、评估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工作的建设与要求,逐项填入到表中,并由有关部门及被评估单位维护高校稳定安全的机构存档备查。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