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会上的报告
(2014年5月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南昌工程学院代表大会2014年度会议今天胜利召开了。现在,我代表中共南昌工程学院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这次大会是中共南昌工程学院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三次年度会议,也是学院恢复本科办学十周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动员和组织全院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办学活力,为创建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南昌市和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院党委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带领全院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奋斗,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学院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内部凝聚力逐步增强,社会声誉持续攀升。
(一)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全面贯彻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和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抓好院、二级学院两级中心组和院党委、二级学院(部)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多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确保中央精神及时贯彻到位。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根据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提出了“提升内涵、拓展外联、实干兴校、进位赶超”的发展思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旅游强省战略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提出了加强鄱阳湖生态研究、开展赣粤运河科考、挖掘瑞金红色水文化、发展江西水上旅游等具体贯彻措施,得到省委、省政府、南昌市以及高新区的高度重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要求,出台并严格执行我院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办法。三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规范要求,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领导有力,活动特色鲜明,聚焦“四风”体现问题导向,民主生活会讲求质量,整改工作成效明显,省委第十六督导组对我院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江西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院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二)学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一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配齐配强二级党政领导班子,规范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院领导对口联系教学单位、定期巡查等制度。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第七轮干部聘任工作,提拔正处级干部2名,副处级干部2名,平级交流处级干部3名,提拔科级干部50名;选派4名年轻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员组织生活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实现基层组织有架构、有阵地。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学生党员902名、教师党员4名。学院荣获全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3人、全省高校优秀党建组织员3人,获得省级示范性党员活动室称号2个;获得全省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全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7项。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先后邀请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北京市委党校、武汉大学、国家学位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做专题辅导报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立体化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五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做好水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三篇文章,打造文化长廊楹联牌匾,增添“毛泽东说水石”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模式构建”被评为全省高校团组织十大优质校级工作品牌,学院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成果特等奖。六是加强统战、武装、离退休和群团等工作。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二级教代会职权,拓展统一战线成员作用发挥平台,重视和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在人事处增挂离退休工作处。学院荣获全省教代会制度建设先进单位、全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和挑战杯江西赛区最佳集体组织奖等多项荣誉。七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省纪委三次全会部署,扎实推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深化细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扎实开展违规收送“红包”、防止利益冲突专项治理和小金库治理“回头看”,积极推进廉洁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落实中央巡视组关于高等教育问题的反馈意见,推进各项整改工作的落实。
(三)学院“提升内涵”和“拓展外联”工作全面推进
学院围绕省委“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和院党委“十六字”方针,抓保障,争外援,促和谐,保稳定,谋长远,求发展。一是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办学层次和规模再创新高,两个专业列入江西省一本招生,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综合改革和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办学实力持续增强。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全院博士数量超过百人。获得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46项,国家基金项目连续两年超过10项。完善生态科技园建设,启动工程实训中心建设。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教学科研平台达到4个。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加强实验条件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38亿元。新增各类纸质图书5万多册,续订国内外各类数据库20个,馆藏图书达到120万余册。“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院被遴选为全国第一批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四是办学影响不断扩大。学院与地方政府、相关厅局、行业企业和知名大学的关系日趋密切,与葛洲坝集团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五是办学环境安全稳定。完善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全员参与的综治管理模式,加强校园交通规范管理,加大综治技防投入,加快推进数字化安防体系和综治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与武警消防、兄弟院校以及周边村镇的校地共建活动,着力构建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学院有望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六是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积极落实大学生各项资助帮扶政策,基本建立在校生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教职工平均年收入增长超过12%;关心困难职工、困难党员和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投入专项资金改善新老校区教职工活动场所;想方设法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有效解决青年教职工住房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调研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大家反映集中度最高的是“两大困难和五个突出问题”。“两大困难”:一是老校区开发难度大,教师团购房依然没有解决;二是新校区建设任务艰巨,“校湖连通”亟待推进。“五大突出问题”:一是师资和人才队伍差距较大,高水平领军人才和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匮乏;二是学科建设水平还不高,学科发展不平衡,学科间交叉渗透不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三是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本科教学改革标志性成果偏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落实不到位;四是科研经费总量和高水平重大成果偏少,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管理服务效能偏低,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学院一年来的发展,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学院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停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加快创建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不懈怠,坚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折腾,坚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放松。我们也深知,学院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院党委,向长期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向学院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形势与任务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是我院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使我院站到了恢复本科办学十周年之后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推进学院全面深化改革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改革的广度、力度、深度和难度前所未有。首先,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任务异常艰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充分肯定我国教育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对教育未来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看到,我国是教育大国,还不是教育强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不完全适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完全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完全适应。教育改革特别是曾经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发源地的高等院校,与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仍然滞后。有人已经发出了攻克高等教育这一计划经济体制最后堡垒的呼声。可以说,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第二,高等教育竞争态势异常激烈。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从满足于“有学上”转变为要“上好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多元需求的核心,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只有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吸引更优质的生源,也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只有将社会期待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主动改革、全面改革,才能赢得社会认可和支持。特别是我们这类处于发展中的学校,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甩在后面。第三,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异常迫切。当前江西正处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迫切需要一所有水利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给江西水利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院能否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抓住机遇,为江西转型升级提供更大助力,关键还是要靠改革。
(二)勇于担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
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谋求改革发展,把学院事业放到高水平大学中去比较、放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去谋划、放到国际通行标准上去衡量。一是争当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排头兵。要像1977年武汉大学查全性副教授大胆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一样,力争走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列,闯出一条既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又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教育改革之路,勇于担当弘扬改革精神的重任。要弘扬革故鼎新、开物前民的精神,只争朝夕,奋发进取,不拘一格,敢为人先;要弘扬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广思博学,公勇韧毅,淡泊明志,求实崇真;要弘扬海纳江河、追求卓越的精神,兼容并蓄,开宗立派,超越自我,勇攀高峰。要践行科学发展,不断与时俱进,赋予“改革创新”时代新内涵。二是争当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者。努力推动南昌工程学院向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迈进,实现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高水平科研项目和高显示度科研成果的重点突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改善办学层次结构、校园环境、教风学风和师生工作生活条件。三是争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要立足学院办学特色,在学科总体布局、学科资源配置、学科平台建设、学科队伍建设、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和探索,适时推出具有深度的理论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贡献,真正成为改革发展决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三)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发展质量为目标,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公平公正、优质高效”配置资源为手段,以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师生员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明确改革方向。围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学院实际相适应的统一领导、多元治理、和谐善治、科学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在学院制度设计、管理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改革要紧紧围绕学院发展与师生反映强烈的“两大困难和五大突出问题”,积极回应广大师生的呼声与期待,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急迫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特别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往往涉及多方利益调整。要用系统思维、全局意识认识改革,对于必须改的问题,要弄清症结所在,提出明确的改革措施,力求贴近基层、贴近民生,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体现务实取向。改革有没有成效,必须用事实说话、拿成果表明。改革不能盲目蛮干,不能急于求成,“蹄疾而步稳”,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凝聚各方力量,攻坚克难,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三、工作要求
坚持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在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紧扣建设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的目标和要求,围绕改革主题,突出问题导向,体现与时俱进,广泛凝聚共识,务必取得实效,激发办学活力。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驾驭改革的能力
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为主线,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推进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学院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进一步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健全学习组织、创新学习形式、严格规范管理、增强学习效果。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加强各级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科学领导能力。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全面提升领导班子驾驭全局、把握方向的能力,推进改革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使学院领导班子建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坚强领导集体。完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注重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团队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考核。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治校办学能力。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大力加强干部选拔与培养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具有前瞻和创新意识,既懂教学与科研、又善领导与管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效性为重点,以联系服务群众为核心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学院科学发展的坚强堡垒。切实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加强活动载体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完善党政联席会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新思路,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特别是“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推动学院发展的骨干力量。五是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改革发展合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益,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加强教代会建设,保护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教学督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党管武装的政治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国防教育,抓好征兵工作,推进拥军优属、军地融合和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党管武装落到实处。加强党对共青团、学生会工作的领导,发挥团员青年的生力军作用,树立“欣赏青年”的观念,拓展“激励青年”的渠道,延伸“服务青年”的领域,创新“凝聚青年”的局面,努力形成党建带团建、党团共发展的良好格局。不断加强与校友的联络沟通工作,积极借助广大校友的力量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六是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努力形成党委、行政和纪委“三位一体”,合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创建一流本科教育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院工作的中心地位,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的改革。一是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积极营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丰富社会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二是注重多种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协调发展。切实加快增本减专的步伐,扩大研究生和国防教育的规模,提高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努力形成立体化、开放式的教育格局。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结合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规范标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四是注重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建立院内专业评价标准体系,加快推进专业论证工作,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识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优化课程体系,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大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和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力度,建立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注重教学管理机制的改进。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考核与激励机制。
(三)加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推动学院办学实力提升
要以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科研能力提升。一是提升学科建设内涵。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学院学科优势和突破口,推进学科交叉、集成和融合,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瞄准学科前沿,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整合院内外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夯实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基础。二是建立学科平台管理与运行机制。优化学科平台资源配置机制,加强高水平学科基地和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建立院内学科平台共享机制,推动学科平台交叉融合和平台资源的共享,培育有能力承接重大项目的学科团队。设置学科科研平台开放课题,建立学科平台科研人员的流动机制,实现大开放的学科平台管理和使用格局。三是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瞄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水利发展,深化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协同创新格局,建成具有水利特色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校校、校企、校地之间有效协同,探索推进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研发与应用平台,探索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四是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等级和科研工作量认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工作量互通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评价机制。切实加大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的支持力度,坚持激励与考核并行,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转变科研观念,深入社会、深入企业,致力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造就高水平师资队伍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一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摆在学院内涵建设的优先位置,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瑶湖学者、首席教授、瑶湖杰青”选拔工作,扎实推进“双百计划”,加大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团队建设,组建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多途径、多类型、多层次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激励措施和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海外培训,选送骨干教师到海内外重点实验室、知名院校做访问学者或高级研究学者,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三是创造良好的师资队伍成长环境。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培养、竞争、激励、流动和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成长机制。统筹协调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统筹协调好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领域、不同岗位人才的关系,优化工作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的组织生活、教职工政治学习、干部培训等学习教育活动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围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好加三好”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学生党建引领作用,重点建设一批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党员活动阵地。积极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以贯彻落实国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契机,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改革,引导广大学工人员安心、用心、专心于育人事业。二是围绕全员育人目标的实现,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保障制度,把师德建设列入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体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强化师德培训制度机制建设,将师德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之中,扎实推进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分层化。建立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完善师德培训档案,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大力宣传教师身边发生的生动、鲜活、可信、可学的先进典型。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完善学院、教师、学生、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三是围绕提升学院的软实力,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恢复本科办学十周年为契机,组织系列学术和文化活动,总结凝练学院办学精神和文化传承;加强凸显学院特色的文化精品和文化景观建设,逐步推进六干渠周边人文景观以及校园小品景观等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科技文化、社团文化、国防文化和论坛文化建设,着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按照“开源节流、优化配置、注重绩效、保障有力”的思路,扎实推进“数字化、花园式、生态型”校园建设。着眼学院长远发展规划,统筹搞好新老校区建设,优化校园建设规划,加强新校区建设,推进老校区开发,完善校区功能布局,提升建设品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教学、科研、生活格局。加强财务、审计和资产管理工作,建立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体系,提高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水平和使用效率,建立更加完备便利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加强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建设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支撑体系的水平和能力。加强图书文献建设,优化配置图书馆资源,使图书馆成为高质量的文献服务中心和高水平的信息咨询中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服务透明化,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能力;以创建花园式校园为目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打造好植物专业园,营造景观点,建立植物分布信息库,实现“季相分明、林相突出、林分合理”的目标。以强化责任意识为抓手,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效率,努力提高师生满意度,建立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学院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
逐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学院内部关系,约束利益相关者主体行为,形成上下互动的协商多元治理模式,促进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一是理顺和完善院内机构。以强化院内各类机构的职能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职能相近、业务交叉的机构进行合署办公或合并,对职责界定不清的事项明确责任部门,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进一步理顺院内科研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利用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契机,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岗位聘用机制、岗位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机制。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体系。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以绩效工资的改革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在保证发展成果与教职工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优劳优酬、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绩效考核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转移,逐步建立与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形成相对完善的校内岗位聘用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三是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理顺各级各类检查考核制度,严格控制集中考核的规模和数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着力构建常态化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积极推进大学章程的制定工作,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拓展公开渠道和方式,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努力构建适应学院发展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深化改革靠的是中国共产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和师生员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早日建成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