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自古来是聚集财富的最重要的途径。吉安多河,造船业发达,吉安贸易贩运十分发达,宋明以来,大江南北,尤其西南地区,无不印记着吉安商人的足迹。境内的商贸发展,也因水利交通方便而大行其道,商贸习俗,随处可见。

  一、敬财神菩萨

  古今商人都敬重财神,认为生财之道,全靠财神菩萨保佑。因此,商人在店铺、家庭中设神龛供奉,按时到附近的财神庙里上香,几乎成为商人的规定动作。

  对商人来说,我们传统习惯称五路财神,指玉皇大帝殿前五个神童,投胎到姓杜的富家,长大后经商,巧救龙王三太子,龙王以宝物酬谢,因杜家五兄弟富可敌国,玉帝封之为五路财神。但在民间,更多的是供奉赵公元帅、文昌帝君、武财神关羽等人,在吉安民间,从事商贸或者一般百姓,都以这三人为财神菩萨。

  正月初五,称五路财神日,是日商家祭神。初五的五更之时,是接财神时刻。清早,商家争着早开门,掌柜的在椅背上挂好神像,燃烛焚香,在神像前供奉点心水果。神像大多数是立赵公明大元帅,两旁挂上“手执金鞭常进宝,身骑黑虎广招财”的对联。祭祀时,要准备牲礼,办吃财神酒,设宴招待伙计、帮办、学徒和亲友,老板亲自提壶斟酒。对新年第一个进店的顾客,店家要奉上元宝茶,内泡二个青果或金柑,以示开市赚元宝。

  也有敬关帝的。关羽在民间的形象是讲正气、讲道义,是百姓的庇护神。商业交易最重要的是讲诚信,守道德。吉安的大村落,几乎都建关帝庙。村中经商人,家中无时不敬关帝,既请关帝庇佑发财,又表达生意诚信。商人敬祀关帝,其义大多崇其威勇,推其正义。

  吉安自明代后,很多经商做生意的人,还敬祀乡贤。吉安被世人誉为文章节义并重之邦,先贤多,如欧阳修、杨万里、胡铨、文天祥、解缙、罗洪先、邹元标等,都是有节气有骨气的伟男人。商人在会馆或在店铺中设神龛敬祀他们,把他们供奉在财神菩萨的神位上,表达即便做个商人,也要做个正直的商人,是对民间“无商不奸”的说法的回击。从这点上来说,吉安商人的品位高,把先贤的正直义烈作为做生意的一种衡量标准,这与吉安许多读书人也去经商有关,儒商对一般商人产生的影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比如清代泰和人龙元勋《兰石山房诗文钞》卷一《塘江吉安乡祠记》中写道:吾吉商业之盛,近今以庐泰为最。苏浙两湖诸省,庐邑独擅胜场。南贛一带,则泰邑人居多。然其余各邑,并辔联鏖,相与驰骋于市厘中者,亦日见恢张,要皆联合一气,协力同心,不失和顺之道,殆隐然有先哲忠义之遗风焉。光绪戊申夏,余游岭南,便道过塘江。其地虽属南安,而距贛城仅六十里。吉之业洋纱于斯者,始胡君,至萧君而艺愈精巧,他若竹木蔗糖之属,连樯接橹,贩运各埠,成商货大宗。生业既宏,乡谊益笃,人以千计,设肆者亦不下五六十家。通融活泼,遂翕然而有乡祠之举……颜其堂曰晖吉。祀乡先生凡四,以欧阳文忠文信国罗文庄皆入孔庙,而文信国杨文贞皆配享历代帝王庙,典型在迩,洵足见乡人瞻仰夫君子之光。而余也,良会相逢,幸得执笔,以志其成,则所望于郡人之克绍先哲者,固自有在,岂徒夸商业之盛云尔哉。

  从记中知道泰和商人在外经商建乡祠,祠中敬祀的有欧阳修、文天祥、罗、杨士奇四位吉安先贤。

  二、店铺开张,营业

  商人善于招揽生意,开市之初,商户自筹经费,雇请戏班子演戏,演三至五天,让当地人知道商户有实力,老百姓享受了老板的招待,往后对该商户总得照顾一些。而商户请戏的目的,则是通过这种喜闹,祈求“八方进宝,四方来财”,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旧时店铺规矩颇多,学徒工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拿起算盘连摇三下,取意“算盘一响,黄金万两”。扫地时,必须从门口向内扫,意为扫财进店。店主为了考察学徒工,常在入睡前,丢几个铜板在地,学徒早上扫地拾到铜板,能如数交还店主,证明该学徒忠厚老实,可以放心使用,不然则遭辞退。店堂设赵公明神龛,开张后,店主每天早晚烧香叩头,祈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旧时店家一般在每月十四、月末的一天为归帐日。收账不如意的时候多,客户总会以种种理由拖欠账款。店主视收帐好歹来安排荤菜,店员称这餐饭为沤气饭。

  按惯例,店铺经营不善,或遭意外损失,店铺亏损,店主要雇人或由本店员连续三天每天的上午下午各一次在主要街市鸣锣,告知债权人前来清帐。商人很看重信誉,即便店铺倒闭,也不背负赖账名声,待日后东山再起,图一个好的名声。

  三、起牙,圆牙

  每年的正月初二日,店主要做起牙(启牙)酒。在一年之始,还未开市之前,店主为求得一年生意顺利,设神位,供祀赵公菩萨等神明。敬神多半从清早开始,有一套敬神的要求。晚上借敬神的名义,设宴招待伙计、学徒、也邀请亲朋好友、当地绅士名流参加。桌上的鸡脚,叫拿钱手,归店主吃,这是规矩。这一餐酒过后,为新一年的生意开始。店员们又进入紧张的生意活动。

  农历十二月,就是称腊月,每年的腊月十六一过,店主要办酒席,与员工一起圆牙。圆牙表示该店铺收庄停业,伙计、帮办们外出为店主催收欠款,了结余帐,直到除夕夜封财门时为止。

  封财门后不得上门讨债,这是做生意人约定俗成的。不论生意如何,店主在岁末停业后,要给员工发个红包,称作挂红。对学徒只给压岁钱。

  做圆牙酒的酒席上,被安排坐头席的人,很有可能是来年被辞退的对象。这也是吉安商业行规。宴毕,不用店主开言辞退事,自己主动提出辞职,主雇之间都还有一个面子问题。

  四、打牙祭

  做商铺店员平日生活比较清苦,也比较单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差不多所有的店主每逢端午、中秋、除夕等重要节日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为店员们加餐。这一习俗延续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旧时代,人们称这种做法叫打牙祭。

  打牙祭通常有一个基本标准,即按店内员工人数计算,平均每人猪肉4两、豆腐4片、冬酒半斤,其他菜肴酌情变化。这一习俗的目的是为了联络主雇感情,鼓励店员多为店主作贡献。旧时说,三年苦学徒,七十二牙祭。

  五、坐商,行商

  坐商是开店铺经营货物的,一般开设在村街或城镇街巷,以进货销售为主。

  行商是过去挑着商品走家串户的小商贩。旧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城镇中的时尚商品,只有依赖小商贩们到偏远的山村来交易,吉安人叫他们为小货郎。

  小货郎担中的物品多,除了成人需要的生活用品,还会顺便捎带小孩喜欢吃的东西,他们为了引起村民的注意,一般进村后会拨动清脆悦耳的器物,引来人们前来光顾。

  实际的行商是一种利用交通工具如舟船,专门从事商品物资的供应者,为坐商提供卖品,行商获得提供过程中的差价利润。

  六、商标

  商标是任何一个商家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标志,是必不可少的商业自我宣传行为。一个号的商标,易记易写,合符民众心理,能给商家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店号、店招等标识是商标的主要的形式。

  传统的店号特别讲究所用词语,有的出自古文经典,有的来自民间口彩,有的追求个性特点。这种商标习俗,在全国各地都一样,别无二致。店铺名号多用三个字,都是吉利祥和喜庆的字眼,如:发、顺、隆、生、永、长、祥、宝、合、昌、兴、茂、丰、怡、裕、乾、盛、泰、和、利等。旧时代,不同的行业,店号末尾的一个字有一定的标识意义,一见店号,大概就能知道它经营的是什么。药店多用“堂”,如同仁堂、养生堂。卖书、纸、墨的店多用“阁”、“轩”、“斋”等字,如惠宝阁、倚竹轩等。旅馆、住宿的店多用“栈”、“社”、“馆”等字。经营绸布的店多用“祥”字。

  与店号铺名相辉映的则是楹联。传统店铺十分讲究门对,形成商业习俗中浓厚的文化色彩。如民国时期的名士吉安县新圩人李孚诚,曾为吉安城-萧姓“万顺”炒货店做过联,以“万顺”二字作嵌名联,联云:“万家无,一家有,品最上;顺口进,反口出,味不同。”此联因是名士所撰并书,使萧氏炒货店名声大振,生意越做越大,远销至赣州、南昌。

  七、赊账,要账

  传统商业很讲究诚信,可以说诚信是做生意的立身之本。正因为以诚信为商人的出发点,任何地方的商业活动都有买卖赊账的习俗。

  商店的货物如果多,销售滞缓,就可以通过赊账来促进销售。邻居、老熟人,或为济人之难,也往往赊账。有的店是食品行业的,若有剩鲜货,又不能过夜到明天,店主对一些老客户,便主动送货上门,赊账低售。

  过去的店铺都有账房先生,其中赊账是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赊账都会标期归还,赊当月,还是赊年终,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

  买卖终归要兑现,有赊,就有归还钱款之期。每月十四、月末的一天是赊月的归帐期。店员要去收账。至农历十二月小年前后,店铺要派账房先生去收款。有时,店铺老板也亲自出门,带上账本、算盘,向欠户要账。白天找不着人,晚上打着灯笼登门要账。如果欠主无力还债,就会左藏右躲,直到大年三十晚上也不敢回家,有的跑到澡堂里或跑到万寿宫里看戏。店老板没办法,正月初一不能讨债,欠户可以过上一个平安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