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手工业

  手工业的历史悠久,人类的文明起始,就有手工业的活动,如制陶、建筑、烹调等,手工业的发展是随时代要求而不断创新。虽然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替代旧的生产技术,但传统手工生产形成的一些习俗却打上了行业的烙印,在民间还反映出其传统精神的一面。

  古话说,世上行业千百万,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其技能是相对独立的,隐蔽性很强,通常手工业者的技艺是家传的,且技艺不外传,怕人家抢饭吃,由于利益保护的原因,自然会产生出形形色色的习俗。比如特色食品,传统的手艺人都十分忌讳将制作秘方传给外人。

  在众多的手工行业中,由于生活状态和环境影响,又人为地划分出行业身份高低,比如剃头、阉猪、屠宰、打铁、补锅、弹花、扎纸马灯等,被视为下等,就是因为这些行业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差,收入不高。有了行业的高低差异,习俗的讲究便丰富起来。

  吉安民间流传一个故事,某年,一位乞丐讨饭讨到木匠面前。木匠是一位新手,乞丐也有行规,他想吃生,问木匠的话要回答,回答不对,这木工活便做不成。乞丐说:“游四方。”新木匠答不出,师傅没教过,便对乞丐说:“待我明天回答你。”晚,问师傅,师傅说:“乞丐一人吃饱全家饱,叫走四方。我们手艺人上有老下有小,要养家,叫走八方。”从这个故事知道三教九流都有俗规,何况手工业者。

  一、收徒拜师

  任何一种行业都存在传承问题,家传毕竟占一小部分,大多数还是通过收徒拜师的方式来传承手工技艺。

  拜师学艺礼仪繁多,头年要访师,次年正式办拜师酒,包拜师礼,师傅传艺要求严格,不但学手艺,还要学品德。徒弟要早起,打扫卫生,整理工具,并帮助师傅做家务。跟师傅上工要听师傅指教,干活要勤快。学徒满3年后,要参师一年方可出师。出师时要办谢师酒,包谢师礼,师傅则馈赠行艺工具一套给徒弟。

  旧俗讲究“一日从师,终身为父”,学艺者先要拜师,写“师帖”,备敬师酒,送敬师礼(钱物)。师帖写明三年出师。先由人介绍,也就是引见人,一般在前几个月提及,如果师傅同意,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拜师仪式。拜师日期多半选在端午、中秋、年初四等日子,以为吉利。拜师时,学徒要准备猪肉、面条、红烛、桂圆等礼品,由引见人带去师傅家。师徒初次相见,过去有的行业,学徒必须行下跪礼。师帖中写明学徒时限,包括学徒期间出现病痛、伤死,概与师傅无关等等,有的地方也叫关书。师徒要签字画押,由介绍人公证,师徒各收藏一份。

  拜师的那天,学徒脚出家门,不得回头探望。家人鸣爆送行,并用扫帚撑门,意思是要专心学艺,勿念家事。

  一般是学徒三年无工资,但也有从头年下半年起可得其本人工资的30%,次年50%,第三年70%。有的手艺,三年出师后,徒弟还要无偿地帮助师傅一年或数年。

  木工、蔑工、理发工、缝纫工从师学徒,要交师傅钱,要做拜师酒。学徒期间,师傅只供饭,给理发钱,其他费用自理。但泥水匠不一样,学徒三年,每年给徒弟伙食费。旧时,泥水匠学徒是从做土工开始的,挑沙浆、扎架,结墙填斗,再学放门安梁,才算入门。

  各行各业有各自的祖师,拜完师傅,见了大小师兄后,有的还要祭拜祖师。如木匠要拜鲁班神位,缝纫匠要拜轩辕,金银铜铁锡匠要拜太上老君,屠宰匠要拜张飞,泥瓦匠要拜张良。

  二、学徒

  俗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旧时代拜师学徒,苦不堪言,有的受不了屈辱,半途而废。但只要熬过那三年,就能独立为艺,赚钱养家。

  三年学徒期间,徒弟必须绝对服从师傅。出门上工,由徒弟肩挑工具。不论学徒年龄大小,主要由学徒挑重担。晚上回到师傅家中,要包揽师傅家中扫地、挑水、劈柴、喂猪食等杂活。吃饭要让师傅先入席,给师傅添饭。学徒吃饭,每餐必须在师傅放碗前早早就要吃完。师傅如有吸烟的习惯,要在师傅吃完饭后马上装好烟丝,准备好点烟火具。

  徒弟上工的工资全归师傅,师傅提供住宿。每年要给师傅送三节礼,即过大年、端午、中秋。

  学徒期满,要做出师酒,酬谢师傅。师傅则将徒弟平时使用的工具送给徒弟,并补满一套工具,以尽师礼。

  刚出师的徒弟,技艺不高,主顾不熟,大多数都会跟着师傅做几年,叫参师。各行业参师的时间不一,一般是2至4年。参师的报酬,一半归师傅。

  三、开业

  徒弟经过参师,才被人们公认为手艺人,才有资格独立开业,或上门做工,或自设作坊店面。日长月久,若能得到雇主的信赖,便能“行坛门”,本人惯做手艺的地域,成为独家的手艺区,别的同行不能插手,吉安叫作鸬鹚不吃鸬鹚肉。

  四、上工

  请工匠上门做工要以客相待,一日3餐主食,上下午另加一餐茶点。东道做“圆屋酒”,木匠师傅坐头席,泥匠师傅坐二席。裁缝师傅替姑娘做嫁妆,东道家除付工资还得送一个红包。姑娘出嫁时,还要请裁缝师傅喝喜酒、吃喜糖。理发师傅给满月婴儿剃头,要吃荷包蛋、得红包。泥水师傅替东道家建新房或筑新坟,破土动工时杀下的大公鸡归泥水师傅,东道家还要送红包作谢礼。

  工匠上工,用餐时尊请上座,如铁、木、石、泥水、锯五匠巧逢在一家时,俗有“头铁、二木、三打石、四泥水、五锯匠”之说,不许乱序。

  工匠上工为制作某些特殊物品,如弹棉絮,做蚊帐缝门时,做嫁妆,以及给老人做寿具(棺木)、缝寿衣等等,均须给红包。无论何种工匠在新年正月首次登门做工,东家也给红包,俗称“开门红”。

  五、木匠

  木匠是手工行业中受尊重排位前列的行业,大概与建筑和人们的一切生活太密切有关。木工有细木和粗木之分。细木指日常生活用器,吉安也叫圆木,需要手工精细;粗木一般指建房中的木工,吉安叫长木,它需要整体严密结实。在旧社会,行业中有规矩,做细木的不让做粗木,否则会惹上纠纷。

  在木工中,做新床、寿木、上梁等,都要另外给师傅红包,中饭要吃三个沉水蛋,表示对师傅的尊重,希望得到师傅的吉言喜语。

  做细木活的,行业内有要求,任何家具不得使用铁钉,板子相穿成块必用竹钉,榫头也不得用铁钉加固,否则被人讥笑,而无生意可做。

  木匠用的斧子有讲究,吉安自古流传斧柄的榫不允许装满,要留一个2厘米左右,这与民间一个说法有关。吉安民间流传鲁班的高徒伏以冤死后阴魂不散,最后鲁班答应伏以藏在斧柄空处进家门。见本书第七章“民间文学”中第一节“故事传说”鲁班与伏以的故事。

  六、泥匠

  泥匠俗称泥水匠,或叫泥瓦匠。通常泥匠和木匠走在一起,他们是住房建筑必不可缺的匠人。

  泥匠也采用拜师收徒的形式,一般是两个师傅带一个徒弟。在匠人中,工具最简单就算泥瓦匠,主要靠一把泥刀,一把木尺,垂墙线和水平尺。虽然工具简单,这把泥刀可不简单,吉安泥瓦行规说,泥刀重量要牢记,两斤十三两五钱四分重。两斤谐两京,东京西京;十三两,旧时中国分十三省;五钱四分寓指五湖四海。意谓一把泥刀,技艺在身,可以走闯天下。泥匠最讲究的是放门安梁,放门大小特别讲究,分财路门、福德门、义顺门等。住宅一般为福德门,大小老尺为两尺四寸半。财路门多为店铺,义顺门多为祠堂,法尺大小不可随意。

  七、铁匠

  吉安地区流行铁老大的说法。百行中,大多数的工具是铁制的,铁制的家伙都是铁匠打出来的。所以在乡村中建房落成时,宴请铁匠、木匠、泥匠、石匠等匠人师傅时,很多地方是请铁匠坐首席。

  打铁活苦一点,但很容易赚钱,吉安民间有一句话说:“开过药铺打过铁,什么生意也不热。”打铁人讲究招牌,师承技术不让别人混入,所打制出的产品均打上自家印记,这叫招牌。

  铁匠忌讳铁锤直接打在砧子上,俗称打空锤。打空锤是不祥的预兆,如果不小心打了空锤,讲究的师傅会宣布停工,明天再来。

  八、窑匠

  烧制砖、瓦、陶、瓷、石灰,都称窑场。只是砖瓦窑简易,陶瓷窑复杂,烧制工序多,难度也大。

  吉安的窑业十分发达,陶瓷窑和砖瓦窑两种窑业并驾齐驱。吉安建筑讲究青砖黛瓦,需求量大;而陶艺瓷品更有吉州窑、临江窑等古名窑,名传海内外。

  窑匠尊太上老君为祖师,相传农历二月十五为老君生日,届时窑行中人都要到老君庙上祭奠。装窑烧制石灰、砖瓦,须设宴请窑师坐首席,开火日行祭窑礼,窑壁专奉赵公元帅和李广先师神位,并以雄鸡冠血点滴,焚香化纸,将鸡公头插上窑门,窑师口念祷词:“先师坐东朝,弟子今开窑,一盅雄鸡酒,叩请先师到,有事弟子在,蒙师多关照。”念毕,才可点火烧窑。此俗今废。今天窑主人改为打米糕或设酒宴,以改善窑师伙食,酬谢助力人员。开小煤窑者,除袭用此俗外,另在窑口贴上对联,鸣爆,以求平安吉利。

  任何窑场,在烧窑时禁止女性进入,尤其是孕妇。南宋末年,文天祥的母亲曾德慈来永和做客,早炊时来窑场借火,遭到窑师傅奚落,而流传“烧龙烧凤”的故事。

  九、造船

  吉安盛产樟树,为造船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历史上的吉安造船种类多,有漕船、渡船、石头船、三块板、鹭鸶船等。

  每逢新船竣工下水时,船主便杀一只红羽公鸡,把鸡血淋在船头分水尖上,沾上几根长羽毛,或用凿子将红布钉在船尖上作封头。新船下水要办酒庆贺。船上各个部位都要贴上对联,船头贴上“龙头生金角,虎口吐银牙”,船尾贴上“九曲三弯随舵转,五湖四海任舟行”,桅杆贴上“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顺风相送”,舱门贴上“一蓬高挂如龙走,两橹轻摇似凤飞”。

  船员中有船帮、船民、船工之分。船工人数最多,生活最穷苦。做船工以吉安、永新、莲花人为最多。“船有千条缝,挣钱不够用,若要够得用,又要去粘缝”。粘缝,指修船。在艰难的日子中,船工流行“邀费”义举,如果哪位船工家生活遇到困难,或天灾人祸,便向众船工邀集凑费,或每人10元,或每人5元,由大家凑钱给邀费人,以后逐渐还清,以度难关。邀费者拿到钱后,便买来酒肉请助费人共餐,以表谢意。

  十、裁缝

  人们常说,生活好不好,看温饱。吃饭穿衣,人生第一。缝纫技术是关系到穿衣、温暖的问题。

  缝匠尊轩辕黄帝为祖师,传说是他教先民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兽皮做衣。

  旧时代,裁缝到了雇主家,将裁缝桌搭在上首位,据说裁缝因替皇帝做过龙袍,所用的尺、熨斗都被皇帝封过,所以裁缝可使用龙的图案。裁缝桌又叫龙头桌。

  做出嫁衣裳,雇主要封红包,以酒宴款待。

  正月不动刀剪针线,所以旧时代富有之家都在腊月前做好缝纫事。待到二月后,缝剪才开工。

  十一、剃头

  旧时民间说:“有钱冇钱,剃头过年。”旧时流行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人们争抢二月二剃头,就是剃龙头了,讨一个吉利。理发本身不重要,重在二月初二剃头希望一年大吉大利。

  凡婴孩出生后第一次剃头叫剃胎脑,请剃头匠上门来,剃完后封红包,吃一碗沉水蛋以谢师傅。旧时吉安剃头以掏耳技术高低来评判剃头能力,掏耳技术高的师傅一年中有剃不完的头,不需要挑担下乡穿村走巷。

  十二、造纸

  吉安各地盛产毛竹,其中以永丰、安福、遂川等县为最。因此,吉安各县都有造纸生产,其习俗大致相同。以安福武功山为例,每年五月十三,武功山的纸槽就在山下墟镇请纸工。纸工应聘进山入棚,叫走纸棚。槽主出钱办酒招待进山纸工,叫起槽酒。腊月二十四,槽主还要办闭槽酒,席上决定纸工来年去留,“留不留,二十四”。纸槽尊东汉蔡伦为祖师,朝夕焚香祀奉。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五日,纸槽都要歇工1天,打酒买肉,庆祝蔡伦先师生日。纸槽分抄纸、焙纸、打杂、茅4个工序。纸工属重体力劳动,一天做十几个小时,每天要吃4餐,因有“三年没睏两年的床,两年吃了三年的粮”的说法。纸槽安席,尊抄纸工为上。纸槽叫唤人,一般以姓名第二字为称,如纸工叫李苟发,就叫苟师傅,不得直呼其名,也不称李师傅。

  十三、撑船

  船工中一般分伙头(初级)、伙计(二等船工)、二等家长、一等家长。伙头的基本功夫,早上要起早,舀舱水,烧热水给伙计们洗脸,烧开水,洗米做饭,洗菜切菜等。有老板娘的,蒸好饭后等老板娘起床炒菜,自己去扯锚、撑开船。老板带舵时,自己拿纤板上岸换打头椿的人,予以拉纤。若是到了港口,停船时就在船上守船,让其他人上岸。若其他人不上岸,就同老板娘上街买菜。是时,要紧跟在老板娘的背后,老板娘付钱,伙头拿菜。其工钱待遇,前半年,只吃不拿,叫挣饭吃。上船时发几条短裤,治病的钱由老板出,半年以后,如果老板、伙计都认为你做事勤快、老实,能虚心向师傅学习,就留下来,成为正式伙头。自后,每月发1箩米钱。伙头一般要经过三年锤炼。但技术学得快的,两年后就可以算工钱。

  走船时,师傅看学徒撑篙的姿势,拉纤时,看学徒的腰身直不直。荷竹篙,扎拖把,安纤板,样样要学。此外走风学看风向,行船学看水路。若能学到这些,就可以算是一般的伙计(二等船工),工钱可升为每月1担米。如果样样功夫都拿得起,工钱可加到1.5担米。若船上每项技术都能懂会做,每月便可以拿到2担米的工钱,这就相当于二等家长了。但真正的二等家长要能懂得船上各个部位及各种用具的名称、性能和作用。

  一等家长在每次开船前,对全船人员讲清天气、一天的安排。知道赣江沿河两岸的寺庙、菩萨名称,路过时提醒老板敬神。每逢初一十五提醒老板敬菩萨。一等家长是老板的得力助手,给老板当了三分之二的家,工钱一般在3担米以上。

  §§第二章 生活习俗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