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雪堂与两部最早的甲骨学著作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种人们从未见过的文字--甲骨文被发现。这一发现应归功于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他在古董商求售的骨头上辨认出文字,并断定其字“在篆籀之前”,故“畀以重金,嘱令悉数购归”。从此甲骨成为士大夫争相收藏的古物。翌年(1900年)王懿荣死于国难,1902年其子翰甫为“清公夙债”,将“千余片”甲骨转售刘铁云,刘氏又从他处“收得三千余片”。次年一起携至江南。1903年,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问世了,这部书引起了经学大师孙诒让(仲容)很大兴趣,他写道“不意衰年睹兹奇迹,爱玩不已,辄穷两月力校读之,以前后复者参互采绎,乃略通其文字”。遂于1904年撰《契文举例》二卷,这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是两部最早的甲骨学著作,预示了一门新学科的诞生,而这两部著作的面世,都与雪堂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资料表明《铁云藏龟》是罗氏手拓编次,劝说刘氏付印的。如罗氏曾多次回忆道:

  光绪己亥,予闻河南之洹阳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为福山王文敏公所得,恨不得遽见也。……文敏殉国难,所藏悉归丹徒刘氏,又翌年传至江南,予一见诧为奇宝,怂恿刘君亟拓墨,为选千纸付影印。

  光绪二十五年,岁在己亥,实为洹阳出龟之年,予时春秋三十有四,越岁辛丑,始于丹徒刘君许见墨本。作而叹曰:此刻辞中文字与传世古文或异,故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杜、杨、许诸儒所不得见者也,今幸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当我之生,则所以谋流传而攸远之者,我之责也。夫于是尽墨刘氏所藏千余,为编印之。

  予之知有贞卜文字也,实因亡友刘君铁云,铁云所藏予既为编辑为《铁云藏龟》逾十年,予始考订其文字……

  都明确地记述了编辑过程。与罗氏有过交往的董作宾、王国维、容庚以及撰写了《殷虚卜辞综述》的陈梦家,都认为《铁云藏龟》的印行,罗氏实助其成。

  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尤其在《殷虚书契考释》为王氏所作之说盛行时,有人提出《铁云藏龟》的拓印与罗氏无关,就是《殷虚书契》也非全出罗氏之手。对此近年也有研究者进行过仔细的辨证,如冯涛《罗振玉与甲骨学》一文,例举罗氏从青年时代开始,每每“手施毡墨”拓古碑墓志及甲骨的事实,及在一些著述中,屡屡表示出对甲骨“文字易灭”的珍惜之情,论述罗氏“拓艺自是很高”,“精心手拓也是理所当然”。并认为:

  从《铁云藏龟》到《殷虚书契(前编)》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前者印拓模糊不清,而后者采用珂珞版精拓本影印,他的精确性远胜于前者的石印本。两书相隔九年,若非罗氏亲自参加过前者的拓印工作,有了相当的经验,要取得这样大的进步是难以想象的。

  这一分析是有道理的,实际上罗氏一生中,编书刊布,大量事务性工作亲自动手之事屡见不鲜。1918年即《铁云藏龟》问世十五年后,在日本京都与罗氏朝夕共处的王国维,在《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序》中谈到罗氏刊书的工作作风说:“自编次、校写、选工、监役,下至装潢之款式、纸墨之料量,诸凌杂烦辱之事,为古学人所不屑为者,而先生亲之,举力之所及,而惟传古之是。”这时罗氏已是五十三岁的知名学者了,那么在此十五年前,初次见到“诧为奇宝”的甲骨,促使刘铁云刊布时,手拓编次就更不足为奇了。

  《契文举例》的出版在1917年,罗氏将其作为《吉石庵丛书》的一种刊行,距作者孙诒让谢世已近十年了,1927年又重印为上海蟫隐庐石印本。孙诒让是较有系统认识甲骨文字并写成著作的第一位学者,对于开拓甲骨文字园地有披荆斩棘之功。但是也正因为它是第一部释字的书,而所据资料仅为《铁云藏龟》著录的一千零五十一片甲骨,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了那些“比较容易认识的,凡是对《说文》和金文都比较熟悉的学者,大概都能辨识出来”的字以外,错释的相当多,“许多完整的卜辞不能通读,故在此基础上所论述的殷代制度,也是难以成立的”。

  孙诒让1904年完成《契文举例》后,曾以手稿寄罗氏,当时罗氏虽曾为《铁云藏龟》作序,但尚未对甲骨文进行系统的研究考释,不过这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书给他留下的印象是“惜未能洞析奥隐”。“仲容固深于《仓》《雅》《周官》之学者,然其札记(指《契文举例》)未能阐发宏旨。”1910年罗氏开始甲骨文的研究,1914年始系统进行了甲骨文字考释,在亲身体验了释字的拓荒之艰后,对孙氏之书的态度有了改变。1916年王国维在上海获得《契文举例》稿本寄给罗氏,说“想公知此稿尚存,当为欣喜”。反映罗氏曾与王国维谈过《契文举例》,并为其未能刊行表示过遗憾,也说明罗氏在作《考释》时,手中并无孙氏稿本。在接到王氏邮至的稿本后,罗氏于《丙辰日记》中写道:“粗读一过,得者十一,而失者十九,盖此事之难非徵君之疏也。”王国维也有类似的评价,认为孙氏之书“仅据《铁云藏龟》为之,故其说不无武断”,但是“筚路推轮,不得不推此矣!”所不同的是,王国维认为“此书数近百页,印费即不少,而其书却无可采,不如《古籀拾遗》远甚,即欲采其佳者,亦无从下手。……考殷人制度亦绝无条理,又多因误释之字立说,遂觉全无是处”。打消了编入《学术丛编》印行的初衷,而罗氏却于次年将该手稿全文出版了。

  有人对罗氏印行《契文举例》的动机作种种见仁见智的推测,实际上罗氏一生刊印流传前人手稿之事是不少的。早在1888年罗氏二十三岁得山阳阮葵生《风雅蒙求》稿本,授人印行即为“谋传前人遗著之始”,1897年刻行无名氏撰《黔蜀种鸦片法》,1915年刻行吴大澂《续百家姓印谱》稿,1918年刻行王昶未了之作《金石萃编未刊稿》等等。在刊行《契文举例》前后,更多次刊行前人遗著,而且该书尽管错误较多,但作为开山之作,对于研究甲骨学史是有重要意义的。联系罗氏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中回顾“亡友孙仲容徵君(诒让)”“以手稿见寄”的往事,叹惜“仲容墓已宿草,不及相与讨论为憾事也”。联系罗氏1915年编刊《铁云藏龟之余》纪念刘铁云流传之功,“以旌君之绩,以慰君于九泉”,使刘君“借二书留姓名于人间”。联系罗氏这些言行,他刊行《契文举例》的目的是很明确的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