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引论

  在中国历史上,每到存亡关头,就有人出来总结社会的变迁,表达对新时代的愿望,而且他们通常使用“三分法”。例如荀子就说过,“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这实际上暗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商君书·开塞》明确地把社会的演进区分为“三世”,说“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春秋分十二世以为三等:有见,有闻,有传闻”,并比附于“三统说”,像后来的《白虎通》,还依旧在黑、白、赤三统上兜圈子,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历史循环论。东汉末年何休则集今文经学之大成,直接将董生“有见、有闻、有传闻”发展为“三世”说,即“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粗,故内其国而外诸夏”;“于所闻之世,见治所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这种“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过了1000多年竟死灰复燃,特别是经康有为淋漓尽致地发挥,并与西方政治思想结合,引起了思想界的极大震动。《公羊传》所描绘的“南夷与北夷交,中国不绝如线”的危机竟奇妙地成为晚清国势的写照,为存国保种计,有戊戌变法的昙花一现,有西学与中学的斗争,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较量……晚清有一位自称好“天地东西南北之学”的思想家龚自珍,自云“少年尊隐有高文”,在他写的《尊隐》中,他托言“古史氏”,把历史变迁分为三期,第一期、第二期相当于早时午时,君子生此时际,乐看“京师”之繁荣,人民是尚能安于野的。然而到了第三期“夕时”则不然,那是一番“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月光,吸饮莫气,与梦为邻,未即于床”的惨景,而且“京师”之日短,“山中”之日将要漫长,“俄焉寂然,灯烛无光,不闻余音,但闻鼾声,夜之漫漫,鹖旦不鸣,则‘山中’之民,有大音声起,天地为之钟鼓,神人为之波涛矣!”

  本书所要评述的钱玄同其人,正出生于龚自珍所说的“夕时”,具体说来,是光绪十三年,即公元1887年。第二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皇上,建议变法,但为顽固派所阻,未能上达;过了7年,便有康有为等人的“公车上书”;再过了3年,发生戊戌变法运动;同一年,天津《国闻报》刊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不久,单行本问世,风靡全国;1898年蔡锡勇、王炳耀、沈学等人积极提倡改造汉字;隔了两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北京,义和团运动失败,西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那些反对改革的保守派,动辄叫喊变祖宗成法将“国将不国”,现在尚未进行改革,中国真要“国将不国”了!对于激荡纷纭的外面的世界,16岁的钱玄同没有受到任何冲击,他仍在接受传统的小学、经学教育,准备完成父亲的遗愿,考中举人,光宗耀祖,他对清王朝完全是毫无条件地尊崇。第二年(1903)他17岁,借阅了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思想大变,立志反清排满。1906年,他赴日本东京留学,拜见古文经学大师章太炎并尊之为师,认识了经学大师刘师培,还结识了许多章门弟子。1911年2月,他拜见今文经学的殿军崔适,乃专宗今文。10月10日,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帝制,对传统文化眷念极深的钱玄同,以为异族既已打倒,光复汉族旧物的时候到了,于是他依据古代礼制,作《深衣冠服说》,并照做了一身,后来穿着到浙江教育司上班,遭到大家的嘲笑,朋友们以此传为笑柄。1913年他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一生的大学教学生涯,第二年尊崔适为师。1917年,他的思想完全成熟,在经学上打破家法,奠定了对经学进行批判总结的基础。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向《新青年》杂志投稿赞助“文学革命”,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34年,国难日深,钱玄同已经病体缠身,这一年正值周作人五十寿辰,周作人自己作了两首打油诗,有沈尹默、刘半农、林语堂、蔡元培、沈兼士、钱玄同等人相和,钱玄同的和诗是:

  但乐无家不出家,不皈佛法没袈裟。

  腐心桐选诛邪鬼,切齿纲伦打毒蛇。

  读史敢言无舜禹,谈音尚欲析遮麻。

  寒宵凛冽怀三友,蜜橘酥糖普洱茶。

  第三句和第四句,钱玄同后来改为“推翻桐选驱邪鬼,打倒纲伦斩毒蛇”,他给周作人写信,说这首诗也是自嘲,火气太大,不像诗而像标语。中间四句大致可以概括钱玄同的一生,但也漏掉了两件大事,一是他自己所说的“拨除最厚最黑的云雾”,即对经学的总结批判;二是国语运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唤醒民众”,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研究方法就是“致用务求其适”,与此相联系的还有“考古务求其真”。钱玄同自述他研究的学问是经学和小学,从这一点来看,他无疑属于典型的国学家。国学,按章太炎的解释,即中国之学,中国所以立国之学。1910年,章氏在日本出过一本《国故论衡》,以发扬国学传统为宗旨,上卷论小学,中卷论文学,下卷论诸子学,其中不少篇章曾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过,《国粹学报》是“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章太炎是最看重历史的,他认为中国有3000年的历史,假如历史不亡,则中国还有复兴之望,更何况在当时强调国学,还可起到激发民众反清的热情的作用。章太炎之后,胡适提出国故学就是指用考辨史料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他反对将国故学世俗化,为现实服务。他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故学’的性质不外乎要懂得国故,这是人类求知的天性所要求的”,“研究学术史的人更当用‘为真理而求真理’的标准去批评各家的学术”。钱玄同不赞成“国学”、“经学”这些名词,更反对将它们神圣化,他认为国故不过是些史料,是真是伪,还有待于仔细辨别,他对传统国学的怀疑与批判都是极为大胆的。他又认为治古学,实治社会学,不能再单靠考据的方法或简单地区分为好与坏,他说,若要研究“国学”,尤其非懂得科学方法不行,这还是说“起码”的话,其实不懂得现代的新文学,决不配整理中国的旧文学;不懂得历史学,决不配整理中国的经、史;其他类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大胆吸收现代世界文化。一般人所谓“西洋文化”,实在是现代的世界文化,并非西洋的私产,不过西洋人做到先知先觉罢了。中国人要不甘于“自外生成”,则应该急起直追,研究现代的科学、哲学等等。我们今后对于“国学”,只应该做“整理国故”的事业,绝对不应该再讲那什么“保存国粹”、“宣扬国光”这类废话了。有了这样的胸怀,钱玄同在国学研究中很富有创新的精神。例如他是小学大师,但又积极推行国语运动并成为主将,虽遭到旧式小学家黄侃的诘难却不退缩,他说,“我们要使中国人都受现代世界文化的洗礼,要使现代世界文化之光普照于中国,要使中国人都可以看现代的科学、哲学、文学等等书籍,则非将它们用国语或编述不可”。它是关系到“唤醒民众”的大事,他为这一目标奋斗终生,最后,竟病逝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北平。他从尊清、复古转变为新文化运动和国语运动的健将,认识到改造中国人的思想为第一要务,成为一个启蒙思想家,同时在国学研究中独树一帜,卓然成一代大师,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学识,伟大的人格,即使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很有研究的必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