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
一、红色旅游目的地成效评价
对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评价重在对目的地客体进行评价,涉及旅游资源品位、旅游价值等级的定位。红色旅游目的地成效评价则重在分析红色旅游在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功效,多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综合效益上进行评判。对红色旅游目的地成效进行正确评价,有利于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促进作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红色旅游与当地经济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成效评价
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经济的有益结合,是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成功探索,并日益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经济成效主要体现在扶贫效应和就业吸纳效应。
1.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扶贫效应
旅游扶贫是指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以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和消费,使旅游资源产生经济效益,使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使其脱贫致富。它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开发开放式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大量的调查材料和众多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实践显示,红色旅游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功能显著,乘数效应大。它不仅直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繁荣,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加速人民脱贫致富,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上的连锁反应。红色旅游目的地可以依托独有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和内生的资源禀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来带动红色旅游目的地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2001-2004年,江西省累计投入红色旅游项目建设3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公路和旅游步道,修建公厕,恢复和维修革命遗址,改善基础设施,使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都有较大改观。可见,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红色旅游为贫困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对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江西省红色旅游目的地共接待游客556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4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和34.5%。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量、旅游总收入的30%。作为革命老区的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应,2012年1-10月,接待旅游总人数4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1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1%,红色旅游成为井冈山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井冈山红军医院旧址所在地小井村村民积极参与红色旅游发展,经营工艺纪念品,开农家乐餐馆,十年间,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5000元增加到10000元。
2.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就业吸纳效应
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关联度很高的服务行业,比其他行业具备更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不仅能为餐饮业、旅行社业和旅游交通运输业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还可为众多关联行业造就新的工作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部门每直接收入l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根据有关经济学原理,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技能要求较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就业吸纳能力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潜力大等特征。旅游业的技术和技能比较容易掌握,就业岗位门槛比较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数就业岗位对文化素质和年龄要求并不高,不仅适合于农村富余劳动力,也可以为妇女、边远地区的人们创造就业机会。
一些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已成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2005年,河北省红色旅游发展对周边区域交通、餐饮、家庭旅馆、经济型酒店、商店等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西柏坡周边农村家庭旅馆由过去的不足40家猛增到80多家,旅游纪念品摊点也由过去的不足30个增加到100多个。据统计,保定通过开展红色旅游,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建起3000多家农民旅馆、饭店,吸纳直接就业人员4600多人、间接就业人员2万多人,红色旅游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850元以上。
3.红色旅游目的地乘数效应
旅游乘数效应是评价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的一种方法。“红色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红色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它是指产出、收入、就业和政府税收的变化与红色旅游支出的初期变化之比。计算红色旅游乘数时,“漏损”(Leakage)是一个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它指的是游客的红色旅游消费以外来资金的形式“注入”接待地经济之中,但又以其他形式流出旅游地,不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任何刺激作用的那一部分。
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提出的乘数基本模型,红色旅游乘数的计算是用红色旅游实际收入总量除以其溢出当地经济体系的漏损量,即:
红色旅游乘数=(1-a)/(1-b+c)
其中,a=直接漏损量(包括支付外地人员的工资、纳税、储备金和外地旅游公司参与经营管理所获收入);
b=边际消费倾向(即在所有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c=边际进口倾向(即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外地产品及其他对外支出的比例)。
显然,在上述计算公式中,漏损量越大,红色旅游乘数的值就越小。换言之,在所得旅游收入中的储备金、纳税额及用于进口和其他对外支出的数量越大,旅游乘数效应就越低。但纳税额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无法擅自减少。旅游公司持续经营必须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因此红色旅游目的地必须通过减少外地人员的工资支付,才能使当地红色旅游乘数效应达到最优。这就要求红色旅游的发展要尽量从当地人中招募员工,让当地人充分参与红色旅游的发展中,使他们成为红色旅游的真正受益人,从而最大限度地拉动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多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纪念品是从外地采购,这样既使得旅游纪念品缺乏地方特色,又增大了直接漏损量,纪念品从外地的采购量,红色旅游目的地应尽量减少旅游品从外地的采购量,生产能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这样既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发挥红色旅游就业吸纳效应,又减少了漏损量,更好地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
(二)红色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成效评价
对红色旅游社会文化成效的评价是旅游评价的一个难点,因为社会文化效应涉及的因素较为复杂,难以量化,因此社会文化成效的评价一般是进行定性分析,采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田野调查法,是研究者在旅游地居住一段时间,深入细致地了解旅游对当地影响,调查涉及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旅游地社会结构变迁等方面,通常运用访谈法,这种方法多基于研究者个人的观察作出判断,不可避免地存在观察角度的局限性。问卷调查法的前提是科学地进行问卷设计、抽样及调查分析,可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来掌握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状况。
1.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效应
许多红色旅游目的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在西南边疆地区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现代理论认为,许多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将会逐渐丢失其自身的民族传统文化,文化将走向趋同。发展红色旅游正好可以弥补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缺陷,大量传统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和历史遗迹不仅随红色旅游的开展而获得新生,而且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的开展而获得新生,而且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的开展嵌合于当地民族文化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整合,又使当地人民认识到自身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当地人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民族文化的行动中,从而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持。
2.红色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示范效应
通常的旅游研究多强调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示范效应,也就是指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思想变化,对当地文化产生各种影响。旅游其实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过程,文化在游客与旅游地居民互动的过程中交流,双方对彼此都会产生影响,只不过影响的程度不同。对旅游地居民来讲,他们面对旅游者源源不断的来访,从整体上看受到的影响是持续不断的,当这种持续影响达到某种临界时,就会使当地的社会文化发生变迁。对于多数的旅游类型来说,游客受旅游地文化的影响是微弱的,但对于红色旅游来说,游客受红色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也是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表现,红色旅游文化同样对游客产生了示范效应。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是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载体。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富含有独特的精神价值。美国著名旅游人类学家格雷本运用人类学阈限理论将旅游看作一种神圣的仪式,人类学将仪式过程分为三阶段:阈限前、阈限、阈限后。阈限前相当于去旅游的途中,人们主动摆脱日常生活的单一模式,准备体验一种“非同一般”的生活。阈限阶段相当于旅游的过程中,是人们在旅游地游览、感受当地文化的过程,是整个旅游过程的核心。格雷本认为在阈限阶段,人们进入一种神圣的仪式时空、一种不同于游客原有生活形式的时空。对于红色旅游来说,阈限阶段则是游客感应红色文化,受到红色精神浸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游客不注重彼此在世俗社会中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是通过革命遗址、故居等展示物与革命先辈进行着红色精神的交流,唤起自己强烈的情感。红色旅游通过这些展示物来唤起游客对红色革命精神的神圣感,也增强了旅游的神圣性。阈限后相当于旅游结束的回归,人们在体验“神圣的红色精神”后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个体经过“红色旅游”洗礼后,爱国热情得以激发,精神饱满,以一种全新的心态投入到日常生活中,个人的生活斗志得到了激发,摆脱了旅游之前的懒惰、颓废情绪。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体现在阈限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则体现在阈限后。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且主要和侧重的考虑是发挥红色旅游景点对培养人们爱国情怀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这才是红色旅游的特色所在,是红色旅游对游客所特有的红色精神示范效应。
(三)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成效评价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是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两者相互依赖。红色旅游开发以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为依托,可以促进当地环境的改善,同时良好的环境也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因此,红色旅游对环境保护有着显著成效。
1.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效应
红色旅游是资源消耗较少的绿色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实现对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的目的。红色旅游要与自然景观复合发展,因此,必须提升当地环境的质量,促进土地的绿化和环境的净化。红色旅游开发通过植树造林、开发园艺项目或设计建设生态化建筑来扩大绿化面积,还可以通过控制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同时,红色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2.红色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提高效应
由于生态环境对红色旅游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而且自然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脆弱性,因此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旅游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目的地政府与群众对环境资源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改善了环境条件,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毁损。具有“红色古镇”之称的浙江梁弄镇在红色旅游开发建设中,注意环境的保护,专门成立环卫保洁队伍,建立主干道路、河道溪流的动态保洁管理制,并建设了一批美观、方便的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和垃圾箱,确保垃圾有地方倒、有人清扫,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在欣赏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领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提高了对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
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有效管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要注意红色旅游的特殊性,并与一般旅游的管理念相结合,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协调,才能使红色旅游目的地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一)红色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特征
1.政策性
红色目的地对于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般旅游产品所不具备的一个明显特点,正是由于红色旅游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因此,红色旅游发展受到党政部门的鼓励和扶持,能够享受政府专门的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义务宣传报道也有助于塑造较好的旅游整体形象。有关部门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可以保证起码的客流量。这是一般旅游所不具有的一些优势。红色旅游管理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握国家政策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注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的政策性鼓励和扶持。
2.严肃性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巧妙结合的一种创新,它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等价值于一体,方式新颖,寓教于乐。红色旅游的魅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在于它忠于历史的严肃性,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在红色旅游景点既能使人回首往日的峥嵘岁月,饮水思源,又能饱览美景,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那就是成功的运作。但是如果借助红色旅游搞内容低俗的商业炒作,则大大贬低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价值。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在引进旅游经营理念的同时,要充分尊重革命历史的严肃性,应该本着庄严、肃穆、令人敬仰的原则进行装饰,以确保红色资源开发真正达到寓教于游,传播红色革命精神的目的。
3.结合性
红色旅游是“红色”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既具有一般旅游所共有的特点和属性,还有区别于其他旅游的自身特点。红色旅游首先要强调红色主题,与观光旅游不同,红色旅游更强调革命性,这不是说红色旅游不需要观赏性,而是说观赏性必须服从革命性,必须切合“红色”的主题,起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红色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必然受到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制约,也会受到旅游经济效益的驱动,但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寓教于游、服务社会的意义在不断增强,因此,红色旅游的管理要找准旅游与红色资源的结合点,合理开发,加强规划,逐步发展,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管理
1.红色旅游目的地宏观管理
(1)实施政府主导战略,加强政策扶持。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是一个关联度,极强的产业,涉及交通、建设、财政、文化、环境等众多部门和行业,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系统联动工程,需要很多相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重大国家工程,必须要建立一个由中央相关部委参与的多层次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坚持着眼和服务于全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动红色旅游不断向前发展。
政府要加强对红色旅游的政策扶持。尤其在红色旅游发展初期,政府应增加其前期投入。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区都比较偏远、落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旅游产业人才缺乏,不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政府在前期应该加大投入,完善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厕所、标识物、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并对景区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政府的导向性投入,培养红色旅游景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坚持重点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革命文物保护和经营,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需要采取政府参与管理与市场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政府尤其要加强对红色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引导,使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物古迹类旅游,既具备一般休闲游产业的特点,又带有严肃的政治特点。红色旅游资源代表着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因此,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旅游项目要寓教于乐,不能歪曲革命历史或过分娱乐化,违背了革命历史教育的初衷。对于扰乱红色旅游市场,提供不健康红色旅游项目或产品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惩。
(2)区域联合协作,整合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联合协作可以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红色旅游产品在时空分布上的阶段性与分散性,要求必须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才能最终形成主题鲜明的红色旅游产品,只有优势产品的相叠加,才能产生出更大的优势。通过区域旅游联合协作,促进红色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下自由、合理流动,红色旅游才能最终形成大产品、大市场、大发展的格局。区域内、区域间要加强营销的联合、宣传的合作、旅游营销人员培训的交流、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实现集聚效应。同时,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也为红色旅游区的区域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红色旅游产品的促销也要区域联合协作。红色旅游目的地的产品销售除对自身产品进行搭配组合,实现产品的多样性外,还要注重与周边区域的旅游景点进行协作,特别要与周边重量级旅游景点合作,采取捆绑式销售的方式。开展红色旅游区域联合促销,可以实现产品互补、优势互补,从而扩展客源市场。此外,由于红色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产品有粉很强的结合性,因此,在红色旅游线路的推出上要从更大范围内来组织,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营销上的联合,实现红色旅游区间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共建、客源互动、效益共赢。
(3)科学编制规划,突出红色主题。
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是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纲领和蓝图。红色旅游需要科学的编制规划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红色旅游的规划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规划,需要认真挖掘红色精神实质,挖掘红色旅游的独特内涵与规律,要通过规划,认真提炼主题,设计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产品。规划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红色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完善、文化内涵的深挖掘,更影响到游客赏心悦目的程度。红色旅游的规划建设要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的规划,要把红色旅游置身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从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规划,以保证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的要求,编制好红色旅游发展项目规划,强化规划执行力度,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增强对其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纵深挖掘,减少展示内容形式单一、雷同的低层次旅游项目,要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形成合力。此外,红色旅游规划要充分体现现代旅游的发展需要,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统筹考虑旅游六要素,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接待条件,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和档次,造成红色资源的破坏和资金浪费,影响红色旅游业的永续发展。
2.红色旅游目的地微观管理
(1)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性开发。
最具开发潜力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属于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或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极强,如果开发不当,就会造成无法估计和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必须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实施“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要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对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有正确的评估,将旅游活动严格限定在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必要时采取限制总体游客数量,不让游客数量超过承载力,或对易受破坏的景点采用高价限流的措施,防止严重环境污染事件的出现。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规划中,具体的景点修建、景区道路安排、旅馆等旅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都必须遵循旅游地容量指标,以使红色旅游景区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日常运转中能够协调。
发展红色旅游要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协调,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恶性开发。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有效的保护,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谋求经济效益,从而带动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2)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宣传营销。
一般而言,任何旅游目的地都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和全部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所以有必要把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把基本需求相同的列为同一个细分市场,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销。红色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有其特殊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教育意义的集体学习考察,其对象主要为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群体,其有市场数量大、出游兴趣高等特点,该市场一直是红色旅游的重要目标市场。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红色旅游管理应利用现代营销理论、旅游管理理论认真分析景区主要客源市场的特点,分析景区所在地与客源所在地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细分客源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辅以不同的营销方式,使景区的营销能够有的放矢,促进红色旅游需求增长。针对青少年学生客源市场,红色旅游目的地可以根据他们对近现代历史比较缺乏感性认识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来吸引这部分客源,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尤其要突出知识性。同时要注意把红色旅游的思想性与娱乐项目的娱乐性结合起来,把饱含革命精神、人文内涵的红色旅游资源以娱乐性、参与性的旅游形式展现出来。如让游客参观战争演示、播放抗战影视,甚至让游客参加模拟游击战等。针对老年人客源市场,红色旅游目的地可以根据老年人惯于回忆往事、品味人生这一特点进行旅游项目开发。许多老年人生长在革命战争年代,有的还直接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他们对这些地方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同时,他们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旅游环境很感兴趣。因此,红色旅游要注重对当年历史情景的真实再现,满足老年人怀旧的旅游心理需求,并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从而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红色旅游。
(3)多样化的红色旅游产品开发。
在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单纯的红色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产品内涵的丰富将是促进市场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红色旅游要千方百计扩展产品链,完善产品结构,以地域文化为主脉,兼顾“红、绿、古、俗”,即在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合理融入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产品要素,与当地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相连接,在尽可能保持红色基调的基础上,向其他旅游形式扩展。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结合起来,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不断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而且有利于维持充足的客源,增加了游客的消费水平,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经济收益:据各旅行社的调查结果显示,首选红色旅游的游客都希望旅行社设计的线路能做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历史文化与休闲度假相结合。除此以外,红色旅游产品内涵的扩展还可以减小因政治性因素和市场性因素而造成的红色旅游市场波动,有利于红色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必须把主导性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放在第一位,在原有红色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凸显红色旅游主题,打造有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品牌;同时,重视其他配套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使产品类型与主导性红色旅游产品类型相互补充,达到完善产品结构,最终在旅游目的地逐步建立一个以红色旅游主导性产品为基础,其他旅游产品占有一定比重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断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
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表现形式的丰富,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把原来静止的陈列变为动态展览,比如通过放映录像来更全面、系统地动态展现当年革命者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另一方面,旅游者应该以参加者的角色去完成对红色精神内涵的深度体会,而不是仅仅以旁观者的身份去阅读红色文化的行迹。参与体验是增加游客停留时间的有效手段,是增加红色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途径。红色旅游产品通过参与性和体验性设计,可以把枯燥的历史遗迹、抽象的文化景观、文化事件过程化、生动化。通过群体角色扮演,可以让旅游者融入历史文化生活更好地体验历史文化中的社会角色。如让旅游者换上军装,进行仿军事行动、打野战、吃红军饭等,都是对战争体验或旅游产品开发的有益尝试。
(4)红色旅游目的地服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红色旅游管理需要加强对服务管理和导游人员培训。红色旅游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决定了导游和讲解员的重要性。红色旅游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这些知识的传播需要导游和讲解员的讲解。他们是红色旅游文化的直接传递者,肩负着传递红色文化的使命,是红色旅游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媒介。相对山水风光游,红色旅游对导游员、解说员的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具有端庄大方的仪容仪表、清晰伶俐的讲解技巧,更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不仅需要通晓当地的革命史,还要了解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革命发展脉络。因此要加强导游员和讲解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革命历史,了解革命人物的生平事迹。红色旅游的严肃性决定了红色旅游的讲解不同于自然景观和一般的人文景观讲解,不能人为地尽情演绎发挥,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因此,必须请专家撰写标准的导游词,规范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做到在不偏离历史的情况下,声情并茂,从而保证红色旅游的教育效果。红色旅游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讲解技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讲解人员和导游队伍,除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专业队伍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外,还要吸纳人才,配备和增加高素质的研究和讲解人员。此外,红色旅游还要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实施导游、服务人员等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5)红色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红色旅游的开发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大都处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一般不具备区位和交通优势,可进入性较差,因此,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建设公路网络的基础上,突出改善景区公路和游步道设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与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都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安排与红色旅游景区相协调的住宿和餐饮设施,为旅游者提供娱乐和生活方面的便利设施。考虑到参与红色旅游的主体是青少年学生,要按照安全、卫生、适用原则,加快包括青年旅社、家庭旅馆在内的经济型住宿设施建设,也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各类招待所、培训中心等设施从事接待。
加大对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性、集中性投入,把分散于各方面的投入集中起来,按照规划,重点投入各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如进出交通等基础设施、游客中心等景区服务设施。
参考文献
[1]刘代泉,汪瑞军,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
[2]厉新建,旅游目的地宣传的若干原则——以新疆吐鲁番为例,中国旅游报,2004.3.8.
[3]雷丽,红色景区(点)免费开放后旅游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中国知网,2011.4.15.
[4]陆军,红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方略,旅游学刊,2006.8.6.
[5]张永胜,左兴俊,临沂市红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塑造,经济论坛,2011.4.15.
[6]中国新闻网,2012.2.15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2-15/3670474.shtml。
[7]http://www,ewise。com。cn/Industry/201011/lvyou081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