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十一章 初到鄞西

  1946年6月奉中共四明地区特派员之命,冯和兰和吴家安,就从镇海的上阳调到鄞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鄞县特派员陈爱中,通过长期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鄞西爱国志士钟士康先生,安排冯和兰老师到后塘乡(今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即梁山伯庙小学教书,同时通过冯仪把吴家安安排在布政乡的一个叫宋严王村的小学教书。宋严王村一头靠近四明山,一头接近梁山伯庙。陈爱中安排他俩在这里的两个小学工作,大概是为了便于与西郊路693号假家庭、四明特派员机关联络方便。

  自从接到去鄞西工作的命令后,和兰老师心情十分愉快。因为鄞西紧靠她家乡石碶,于是她在正式去工作岗位之前,提前安排了一下自己的两个孩子,把五岁的大儿子缘山送到大姐地方,本来想让缘山到母亲地方,但母亲年纪大了,姐姐又喜欢缘山,就把缘山放在姐姐地方了。而小儿子平山按陈爱中的意见就准备放到西城桥的假家庭里去了。假家庭在西城,离她教书的地方梁山伯庙只有五六里路,这样她就可以时常去看她的小平山了。因为怀平山时自己身体常生病,以致这个孩子生出来后身体也很羸弱。到现在还没断过奶,她听说要调到西乡去工作本来很担心,现在好了,这孩子放在自己工作附近的地方,自己可以经常去看他。而且西乡离自己的老家石碶冯家也很近,不过七八里路,家里的老父母和大儿子,有什么事情带个信来,马上就可以回去看他们了。这比在镇海横河距家六七十里路,一年半载才回家一二趟好多了。

  她回到石碶冯家,暂时把两个儿子放在家里后,在家里只待了一天,和爹妈说一些话。因为下学期她就要去鄞西教书,她得早点去熟悉一下环境。第二天她就去找陆子奇,跟她到后塘乡钟村找钟士康先生。钟士康是后塘中心小学的校长。

  西乡,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当年在读高小的时候,福谦小学就在西乡黄古林俞家,只是黄古林在西南边,靠近鄞奉路。而这次她要去的地方是鄞县的西北边,靠姚江。这地方她一点都不熟悉。在这之前,她一直在镇海工作和生活,横河小李家是在大碶附近,塔峙岙和嘉溪岙都在大碶的西南方,而上阳是在镇海的最东面,在象山港口。也就是说她这十年来一直在宁波的东南方向工作和生活着。可现在一下子到宁波的西北方向来了,这地方她过去是不大来的。当年八月里梁山伯庙庙会时,她跟妈妈和姐姐来过。但那时她还小,从家里到梁山伯庙的路怎么走也早忘记了。

  但是她对这地方的印象很好,因为这里已经很接近四明山了。据说再过去十几里路就是四明山畔的山下庄了。她想起健民当年是在四明山一带活动的,鲁迅学院就在四明山里,现在四明地下党组织也在四明山里,也就是说从此她靠上级是更近了。现在陆子奇就是古林特派员,就在西城桥假家庭里做主妇,她的小儿子平山放在陆子奇地方当她的儿子,以后她每周既可以去看孩子,也可以与陆子奇碰面。又听说那里的群众基础很好,好些乡保长都是支持共产党的。还有,这里离自己的老家石碶也很近,就是步行,走一个多钟头也可到冯家了,她也可以常常去看看大孩子和父母亲。因此她对这次来西乡感到很高兴。这也是在健民北撤以后,她感到最愉快的事了。是不是上级也是因为她丈夫跟北撤部队走了后,看到她带着两个孩子的困难给她一点照顾呢?

  这一天早上,和兰早早地起来,吃过母亲为她煮好的稀饭,趁缘山和平山还在床上睡觉就出发了。她穿着一件蓝单士斜襟布衫和一条黑色人造丝三七裤子,脚穿双搭攀布鞋,提着一只木夹布袋,袋里装一把小阳伞等物就出发了。临行前母亲问她晚上回不回来。她告诉母亲说:“今天是陆子奇带我到新学校去报到,顺便去看看学校在什么地方,下午就回来的。”母亲很高兴,说:“你去梁山伯庙到西门外乘航船好了。你们早点去吧。这大热的天,人家都躲在家里休息,只有你们这些人在暑假里还东奔西跑的。”

  大约八点光景,她高兴地来到西城桥西郊路693号的陆子奇“家”里。因为等保姆来了,她的小平山也要到这里来了,这里也将是她常来的“家”了。陆子奇见她这么早就来了,笑着说:“你来得真早,我才刚刚吃过早饭。”说着让她进客厅,和兰老师还是第一次到这个新建的“家”。陆子奇带着她到各处走走看看。她看了看从她姐姐家搬来的家具,高兴地对陆子奇说:“我姐这套家具不错呀,还好像新做的一样。”陆子奇说:“你姐姐家的家具是还很新呢,蛮好的。要不是你姐姐家搬这套家具来,这么大的房子空空荡荡真不像样子呢,这多亏了你姐姐慷慨相助呀。”

  和兰老师看看点点头说:“还是你有福气呀,这么好的房子和家具都让你享受。你在这里享福了。”陆子奇说:“还享福呢,这么大房子现在只我一个人住着,我心焦死了。”

  和兰老师说:“他们怎么还不来?”她指的是刘清扬和陈爱中等上面的人。陆子奇说:“他们什么时候来还不知道。可是你儿子也还没来呢。你舍不得吧?”和兰老师说:“这不现在是暑假,我在家多陪孩子几天,再说现在你还没有保姆呢,孩子来了你一个人咋带?”

  陆子奇说:“陈爱中说他正在想办法找呢,我看保姆很快就会来的。保姆来了你总应该把孩子送来了吧?我这里已经把育儿室都准备好了,来,你上去看看。”说罢她带着和兰老师走到楼上,打开一间朝南的小房间。只见里面已经搭好了一张床铺,大约有一米三宽,床铺上面已经挂起雪白的纱帐,两只花柄的帐钩斜着钩起纱帐门,床上铺着还带着新席草香味的草席和枕头,床里边还放着两块大毛巾,一块大一块小。陆子奇说:“你来了就让你和小平山睡在这里。你回校时我就和孩子睡在这里。”和兰老师看了感到很高兴,她孩子能在这样干净宽敞的床铺睡觉还真不错。再看旁边是一个小橱,小橱上还放着一些泥猴子、泥猪、泥公鸡、泥娃娃和按一下会叫的大青蛙,还有竹子做的小喇叭,这些大概多是陆子奇从庙会小摊上买来的。和兰老师看了笑了,说:“孩子还没来,你把玩具都买好了。”

  陆子奇说:“不知小平山喜欢不喜欢?”

  和兰老师说:“我那小家伙很好奇,他拿来东西就拆,三下两下就给他弄坏了。”

  陆子奇高兴地说:“男小顽嘛,都是这样的,弄坏了我再买。”

  和兰老师笑着说:“你可不能太惯他,太惯会把他惯坏的。”

  陆子奇说:“这么小的孩子只能哄他,还能打他骂他?”

  和兰老师说:“他不听话时,该做规矩的地方还得做规矩。不然孩子会无法无天的。”

  “不会,我看小平山安安定定蛮乖的。”两个人又在新家各处看了一会儿,和兰老师说:“这房子还真不错,虽然没有横河小李家李纶房的房子大,但朝南向的房子,东暖夏凉住着是蛮舒服的。”陆子奇说:“你喜欢这里以后你就多来住住。”和兰老师说,“我没有你福气好呀。我的命总是住在那种风倒败落的祠堂庙宇里。”

  陆子奇说:“我只是这会儿好一些。你不知道三五支队北撤后国民党来大清乡那会儿,我们连祠堂破庙都不能住呢,最紧张的时候,我也只好住到陈爱中他们山上的‘公馆’里,那才叫苦呢。在大山岙里原始森林中搭个茅草棚,也没有床铺,没有被子,晚上就睡在树叶和茅草上,躺在棚子里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透风,大家还乐观地美其名曰‘公馆’,住着浑身冻得刮刮抖。还要担心野兽和敌人时刻会摸上山来。你要是想舒服,到山下老百姓家去住,被国民党抓住就枪毙。吃的东西更没有了,就在山林里采点野果子吃,有时一点可吃的东西也没有了,只好啃草根吃树叶。也没有水洗脸,人都跟野人差不多了。后来冒险跑到包港小学你姐姐处暂住几天,真感觉像到了天堂。”和兰说:“这日子倒是亏你们熬得过来。这会儿好了,让你住这样的好房子,也算是补偿你了。”陆子奇瞪了和兰老师一眼说:“在敌人眼皮底下生活整天提心吊胆的有什么好?这是任务,没有办法推诿呀。谁喜欢住在这里。”和兰老师苦笑着说:“跟你开玩笑嘛,这道理谁不晓得,我们在学校里教书不一样?”两人说了一会儿,看时间不早了,和兰老师说:“我们走吧。你说你熟悉,那你带路。”于是陆子奇关好门,换一件好一些的衣衫就跟着和兰老师出来。

  不一会儿,走到塘河边上西城桥的大桥下,陆子奇说:“我们在这里等一下过路的倒撑航船吧。”

  和兰老师说:“等航船怪心焦的,你说过望春就到后塘乡了,这一点点路,我们就走走去算了。”陆子奇说也好,那就走吧。于是两人一边说着话,一面就沿着塘河街面房子前的大石板路向西走去。

  陆子奇和和兰老师两人一路走一路说着话,和兰问:“过了望春到半路庵还有多少路?”陆子奇说:“可能与从横河到大碶的路途差不多吧。”

  “哦,那不是很远的。”冯老师说,“我读高小的时候从石碶到黄古林俞家走去十五里路,我一个钟头就走到了。到高桥后塘河这条路没走过。我妈说我小时候跟她到梁山伯庙来过,但是我那时只有四五岁,早就没印象了。”陆子奇说:“我是大碶塔峙岙那边的人,本来对西乡也一点不熟悉,后来调到鄞西来工作后,我就常常去布政、鄞江、樟村、蜜岩、凤岙和平原地区的栎社、集仕港、高桥、秀水那些地方奔走,现在对这些地方已经很熟了。梁山伯庙在后塘河中间姚江边上,在一个叫半路庵的地方向北转弯就是了。这个学校的校长钟士康,就住在半路庵进去一点的一个叫钟村的村庄里。到半路庵也就快到钟村了。”冯老师听了高兴地点点头。

  走出西城桥五六里路,见大塘河上有一座高高地跨在河上的圆桥洞的大拱桥,陆子奇说那就是望春桥。和兰老师见那座大桥的东面桥栏上长着一棵很大的树,对陆子奇说:“石桥顶上的石缝中会长出这么大一棵树来真是个奇迹!”陆子奇说:“我第一次看到也感到很稀奇。这条大塘河上的西城桥、新桥、半路庵的下升桥、高桥都是这种高高的石拱桥,大概是为了让航船经过桥下时不会碰着纤篙吧。也听说过去这条河上常有百官船来往,那百官船方头方脑的很大,桥低一些小一些船就过不去了。我看过前塘河和中塘河上的桥都没有这么高,也不是拱桥。只有这条河上的桥都是高高的圆拱桥。”和兰老师听了点点头说:“你都可以当考古学家了。”

  说着话她们继续向望春桥桥边走去,见大桥两边和一条街上也有一些店铺。其中一家打铁店开在桥边,她们走过去时见两个打铁师傅正在那里叮叮当当地打着。那个打大锤的不是男人,却是个廿几岁的女人。冯老师和陆子奇好奇地停下脚步来看。见她头上包着一块毛巾,身上围着一块长长的粗帆布,脚上也盖着两块小帆布,大概是怕火星落到脚面上。随着撑钳的小榔头一下一下地领打,她就高高地提起廿四磅大锤砰砰地一下一下地使劲儿捶打,只几下一块煨热的红铁就被打扁了。两人见了都很惊奇,冯老师说:“这个女的真不简单。”有人告诉她们,那女的是铁匠师傅的老婆。冯老师说:“看来男人能干的活女人也能干。”

  走过铁匠铺,见街北面也有几家大饼店、杂货店、理发店等小店,再走过去又见一个四脚凉亭,亭子两边也都有一条石凳可让行人休息。凉亭里也有茶水卖,一个老太太在那里看着。

  过了望春桥,走出凉亭,前面就是一片田野了。陆子奇对和兰老师说:“这就是后塘乡了,左岸是秀水乡。”和兰老师抬头看去,只见一条大河蜿蜒向西流去,河上有几只帆船行驶。河两岸疏疏落落地隔几里路分布着一个个村庄,远远地就能听到鸡啼狗吠之声,果然是一片广阔的鄞西平原。和兰老师见前面有隐隐约约的像水墨画似的远山,问这是什么山。陆子奇说:“这就是四明山呀。”和兰老师出神地看了一会儿,又见北面也有马鞍形的山,问那是什么山。陆子奇说:“听说是龙山,也就是三北。”

  “呵,这里离三北也这么近了呀,三北我去过两次呢。1943年我去过龙山,那时候三北党组织在那里办了个小教训练班,我和我家小姑李偀民一起去的,当时李健民还在那里的凤湖中学当教导主任。我去了一礼拜,因为头晕呕吐、几次晕倒就回来了。去年9月我去三北古窑浦送健民。原来这里也接近三北呀。”陆子奇说:“你眼睛看看好像很近,要走过去,走半天也不一定能走到呢。”和兰老师听了点点头。她们发现,这里的河塘边路很宽,都是用两块大石板铺的。

  她们一面走一面谈,不时有身体向前一弯一弯的纤夫拉着河上的航船在塘河边大路上行走。原来这时没有风了,航船就靠人来拉纤行驶。

  不一会儿来到一个长长的凉亭,有八根柱子,当地人叫八脚凉亭,里面也有个老太太摆着一些茶水,她们走了五六里路也有点渴了,两人就拿起茶杯,各喝了一杯凉茶,给了老太太几个小钱。老太太说:“不要钱,茶叶和柴都是士康先生给的,我只是帮忙烧一下。”她们问她:“你说的士康先生是不是后塘乡副乡长钟士康?”老太太说:“是呀,他家从他母亲那时开始就在这里施茶,连这座八脚凉亭都是当年钟士康父母造的呢。”陆子奇和冯老师听了都很惊讶:这个钟士康原来还是个喜欢做公益事业的人。冯老师感到很高兴,觉得她能到这样好的校长的学校里去教书真幸运。

  她们在石凳上坐了下来,看旁边稻田里还有一块古旧的碑牌,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那个老太太告诉她们,那儿原来是接官亭,是古代从长安或省里下来的官员路过这里时,地方上的官员来半路接引他们的地方。原来这里还是古代通杭州和长安的古道,怪不得河上造的都是高高的石拱桥。她们出神地看了一会儿那块黑漆漆的画着什么的古旧碑牌,又问到半路庵还有几里路。老太太说:“还有三四里路吧,过了新桥、芦蓬头就到了。”她们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出发。不一会儿她们走到了叫“新桥”的村镇,也有一座跨塘河的高高的拱桥,桥上刻着“上升桥”三个字,沿街也有十几家店面,有一家挂着“周鼎记”牌子的店面较大。陆子奇说去年攻打西门时,新四军浙东游击总队司令部就驻在“周鼎记”栈房里,他们俩出神地伫望了一会儿。但市面就没有望春桥好了。走过新桥,又走了两里路,见到一个大村庄,那个村庄叫芦蓬头。村后有个大寺院,陆子奇说:“这个寺院叫接待寺,听说天童寺的住持也在这个寺院当过住持,是西乡有名的大寺院。据说全国有许多大法师在这个寺里讲过经。”过了芦蓬头见前面大塘河上又跨着一座大拱桥,陆子奇说:“这座桥叫‘下升桥’,这就是半路庵了。”她们转头向北,老远望见一个乌丛丛的小树林和一堵红墙,陆子奇说:“那就是梁山伯庙了。这庙就建在姚江边上。你以后要去教书的地方就在那里。”和兰老师望望它点点头。陆子奇又指着从梁山伯庙过来一点半路庵后面那个大村庄说:“这就是钟士康先生住着的钟村了。”

  说着话她们就来到了半路庵,街面上也有个长长的凉亭,凉亭里摆着买木莲、凉茶和脆瓜、黄金瓜等的摊贩,靠亭子里面有几家理发店和小杂货店等小店,在小街中间有着黄色的庙墙和挂着门环的庙门,黄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佛”字,好像是一个庵堂。这大概就是……“半路庵”地名的由来了,冯老师想。

  这个半路庵地方并不大,但是在后塘河一带却很有名,有名的不是这地方的庵堂,而是在后塘河的人们把它当作了里程碑。因为从西门航船埠头到这条塘河上游的山下庄大约是三十里路,而从西门航船埠头到这里正好是十五里,这个地方又有一个庵堂,所以人们就叫这地方为“半路庵”。

  陆子奇说:“现在我们去钟村吧。看看钟乡长今天在不在。这个钟士康先生是你公公一类的人物,是后塘乡的开明士绅。他从上海一个大学毕业,热心乡村教育。十几年前为在乡村废私塾办学校,他就辞掉了上海100多元大洋一月的大学教师的工作,来到乡下当一个小学校长。在他带领下,龙嘘乡那时就办起了十多所小学,后来当时的国民党县长陈宝麟,还请他去县里当平民教育委员。抗日战争初期他还在钟村办了个战时补习学校,招收社会上失学青年来这里读书。抗日民主政府曾经叫他当鄞县教育科科长,但是因为工作忙没有去上任。现在他不但是后塘乡中心小学的校长,还是后塘乡的副乡长。我已经接触过几次,第一次是陈爱中同志带我去的,他是个十分热情又十分朴素的人,看见了你就会喜欢他的。”

  “哦,是这样好一个人吗?”冯老师听陆子奇那样说,也高兴起来。刚刚在八脚凉亭听老太太说他家施茶的事,她就感到这是个好人。这次她来西乡,本来就很高兴,没有想到这回要打交道的校长会是这样一个好人。她听了点点头说:“那是再好不过了。我到这里正愁人生地不熟,以后怎么开展工作呢!听你这么一说,这个校长为人这么好,我也就放心一点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