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十二章 初会钟士康

  不一会儿,她们就来到了钟村,这是个坐西朝东的大村庄,倒有点像她老家石碶冯家村。村前也有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向南就流向后塘河,向北直通梁山伯庙和姚江,河边上停着几只小农船。有几个孩子正伏在树荫下的石河埠边钓虾。

  这时陆子奇带着冯老师来到村中央一个小墙门口,说:“钟士康先生就住在这里,昨天我来时与他讲好,他说今天他会在家等我们的。现在我们进去,看他在不在。”于是他们走进去。走进墙门里厢,只见有两个妇女坐在门口打草凉帽,一个四十几岁,一个二十几岁。和兰老师一看,感到很亲切,觉得这个年长一些的妇女就像她妈妈似的,而做凉帽也是她的老本行呀,她在家时就跟阿妈打这种草凉帽的,怎么这里的风俗和她家石碶一样?她就微笑着盯着看了一会儿。这时陆子奇问那个年纪大一些的中年妇女:“钟师母,士康先生在家嘛?”

  “在的,在的,他正等着你们呢。早上起来他就说过今天会有客人来,来了叫我告诉他。我去叫他,他在楼上。”她的手仍编着凉帽,走到隔壁一间屋向楼上叫了一声:“钟虎他爹,客人来啦!”

  只听楼上有个声音说:“哦,我知道了。”随着楼上一阵楼板响,钟康走到楼梯口来。他从楼梯口向下一看,是两个年轻的女老师。他就笑着点头欢迎她们,“来来来,快上来,来楼上坐。我在等你们呢。”

  这是一排七八间的普通农家小楼,里面是个小院子,前面也是七八间楼屋,是别人家的。中间还有一个堂前间,钟士康家就在后面这一棣七间小楼房里。

  说着,士康先生叫她们两个从木楼梯走上去,到楼上的第二间,那是一个十几平方米、两间门面宽、朝北的小客厅。冯老师抬头一看,钟校长是个理着平头,上身穿件对襟白布衫,下着一条玄色大脚裤,脸色黝黑的中年人,完全是一副农民的样子。若不是陆子奇介绍他是一个上过大学的知识分子,一个中心小学的校长,在路上碰到,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她对这位校长已经有了三分敬重。

  抬眼向客厅一看,房间不大,倒也有搁几大座、字画对联,甚至还有一个三人沙发和两个单人沙发。不过,后来知道这沙发是城里的一个朋友在东洋人打进来逃难时放在他家里的。而搁几上还放着许多书籍,从这点上看出来他确是个知识分子,不但是个知识分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

  说着话,钟士康就挥手让她们坐:“两位老师请坐,请坐。”当年陈爱中带陆子奇来他家时,也说陆子奇是布政乡包港小学的一个老师。“这么热的天,我想你们不一定会来呢,没有想到你们还真来了。陆老师,快用扇子扇一扇。”说着他递过两把草扇子给冯老师和陆子奇,冯老师拿过那把红绿席草编的扇子,她赞赏地说:“这扇子编得很精致呀。”钟士康笑着说:“这是我内人编的。我内人不识字,只会打打草帽编编草扇子,请不要见笑。”和兰老师听了,十分感动,没有想到这样一位大知识分子的妻子也是个这样朴实的农村妇女。她不但没有一点轻视思想,反而更加敬重这位校长的为人了。她听了钟先生的话忙说:“钟校长,怎么会见笑呢。这说明钟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呀。其实当年我读不起书时也整天打草帽,我妈也坐在家里整天打草帽呢。”钟士康听了“哦”了一声,说:“想不到这位老师你也是平民出身。平民出身好,不会忘记老百姓。”

  说话间,陆子奇指着冯老师,赶快给钟士康介绍说:“钟校长,这位就是陈爱中向你推荐的冯和兰老师。她姓冯,马字前头两只角的冯,名字叫和兰,和气的和,兰花的兰。老陈今天没有空,叫我带她来让你认识一下。”钟士康先生看着冯老师说:“哦,冯老师,好好,好的,上次老陈对我说过的。那我就代表后塘乡中心小学欢迎你了!听说你是石碶人,好呀,石碶也是西乡,离这里不远的,礼拜天回家也方便的。家里还有什么人呀?”

  冯老师说:“我家里还有父母亲和一个妹妹,姐姐早就出嫁了。”这时陆子奇替她补充说:“冯老师夫家是镇海横河小李家,她的公公也是当地的一个很有名望的乡绅。”

  “哦。”钟士康听了挺感兴趣地说:“镇海的乡绅我也有一些熟悉的,我当年在上海的时候碰到镇海的人也有好几个。你公公叫什么名字?”

  陆子奇替冯老师说:“她公公叫李琯卿,也像你一样是个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人。他当年在大碶也办了很多学校。”

  “哦,是李琯卿先生!”钟士康笑望着和兰老师说,“我晓得,我晓得的。镇海李琯卿先生是我的前辈呀,我早就听说过了。他当年是宁波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呀!他与蔡元培、郑振铎、沈雁冰先生相处,在上海大夏大学当教授。我在上海读书时去听过他讲的课。他讲课时真是座无虚席,讲得非常生动。有一次他讲军阀混战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讲得慷慨激昂,声泪并下,我们听了都对反动军阀们恨透了。我很爱听他讲的课。我记得他还曾是宁波《四明日报》的主笔,他在报上提倡改革政治,组织民众教育会。当年他编的《四明日报》我是每日必看的。我早就听说他提倡义务教育,创办民众学校。在大碶创办了公德小学,办乡学多所。他还编过《小学教育界》杂志。这本杂志我是期期都看的。我记得他还是镇海教育会会长,还听说他家里七八个儿子和女儿都在学校里教书。他家真是一个教育世家呀!”

  这时陆子奇又插话说:“李琯卿先生的两个儿子还都当过校长,冯老师的丈夫当年也是公德小学的校长,后来还当过三北凤湖中学的教导主任。李琯卿的二儿子李长来,也是个热心在乡里办学的教育家,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国民党顽固派在柴桥杀害了。”

  “镇海的李长来就是李琯卿先生的儿子?李长来烈士我是知道的,但不晓得他就是李琯卿先生的儿子。当年他在三北办凤湖中学,当时我也在钟村办战时中学,我还特地到龙山去参观过他们的凤湖中学。没有想到他已经牺牲了,这都是国民党反动派造的孽呀!那李琯卿先生一定很伤心呀。”

  “是啊,李先生本来就长年卧病在床,听闻儿子给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悲痛欲绝,去年也辞世了。”钟士康听了长叹数声,半天没有说话。后来他不知怎么想起来,又望着冯老师说:“冯老师,那你的丈夫呢?他不和你一起过来到我们——”他忽然打住,抱歉地说:“哦,我忘了老陈对我说起过的,冯老师你的丈夫跟三五支队北撤了。嗯,好好好,冯老师,你一家人受到的灾难是我们抗日人民的缩影,真是悲壮得叫人心痛。好了,好了,我相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你们一家人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我听说三五支队撤到苏北、山东以后打了好几场胜仗,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打回来。我是等着他们回来呢!当年常到我家来的魏区长、朱区长他们也跟三五支队北撤走了。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忘不了他们。”

  冯老师听着他说这些话望着他激动的神情,她感到这是个和她公爹一样思想开明、为人热情可信赖的人。

  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后,谈到具体教学时,陆子奇又对钟士康说:“我们听当地老百姓们说,你对民众教育很重视,在抗日战争时,你也办过抗日中学,吸收社会上失学青年、爱国青年到你的抗日中学来读书,你还办过夜校。我们冯老师对民众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她在大碶教书时,不但教学生文化,还教育和带领学生抗日救亡,还在当地办民众夜校……”

  钟士康听了更是高兴得直点头,说:“好,好,好,没有想到老陈和陆老师你给我介绍这么好的老师来,你们也都这么重视民众教育。我今天和你们真有点相见恨晚呢。冯老师,我这是百分之两百地欢迎你!欢迎你这个教育世家出来的老师来我们龙嘘乡中心小学教书!你来了,下学期我就打算把我们中心小学的中年级交给你了,请你担任中年级级任老师。中年级是学校的一个重点班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办得好不好是一个中心小学的关键。我想冯老师你也明白的。”冯老师听了说:“只是我才疏学浅,怕教不好。”这时陆子奇又替她插话说:“冯老师一直是担任中年级课程的,她教学是很认真的。她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你放心好了。”

  钟士康听了点点头,说:“嗯好,好。只是有一样事情我要提前与冯老师说明,别看我们梁山伯庙小学是后塘乡中心小学,可是经济上穷得很,学校的经费主要是靠梁山伯庙的一些庙堂地收来的租谷开支的,县里根本不给什么钱。一亩田一斤学谷也没落实过,有时没有办法了我就到上海、宁波一些朋友处去募捐一点来。所以我们只能给老师三百斤谷一月,而且还得在稻割上以后才能给,平常学校只提供三餐饭,冯先生你觉得能行吗?”

  冯老师说:“这我已经想到了,农村小学情况都差不多,很少有每月发工资的。这年月我能到你们中心小学来教书我已经感到很满意了,不会有意见的。”

  钟士康听了直点头说:“真不愧是名门世家出来的好老师!冯老师你思想境界很高!我就谢谢你了,也谢谢老陈和陆老师,替我们中心小学介绍这样好的老师来。”

  这样冯老师和陆子奇又讲了一些具体情况,就准备告别了。临行前,钟校长对冯老师说:“现在已经三点多了,这时候你回石碶已经没有航船了,倒撑航船也早开走了,你们晚上就在我家过夜吧。我这里隔壁有客人住的地方,老陈来就常住在我这里的。”可是冯老师她们执意要走,说:“谢谢钟校长。这里到石碶不过十几里路,走一个多钟头也就到了,没有关系的。”钟士康听了点点头,就随她们去了,对冯老师说:“下次来你就直接到我家来好了,来我家吃饭。学校我会陪你去的。”冯老师说好的,一次生两次熟,今天我走过这条路,下次就记得了,这里路很好摸的,在西门外航船埠头乘航船到半路庵上岸,向北一拐就到钟村你家了。

  钟士康说:“随便你什么时候来都可以。你来了,我就陪你到学校去看看。”冯老师点点头说:“好的,开学前我一定会再来一趟。”

  在回来的路上,冯老师感到很愉快。她对陆子奇说:“真像你说的那样,这个钟士康是个很热情的人。看来以后与这位校长还好打交道的。”陆子奇说:“是啊,我来后塘乡早就听说过钟士康是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据说后塘河上这条大石板路都是他当年拆了旧坟的石板铺的。今天看来这个人果是名不虚传,是当地的好乡绅。”冯老师点点头有同感,感到自己真的很幸运,这个钟校长为人古道热肠,而且对她公爹也很崇拜,看来是一个真正办教育的开明士绅。她感到来西乡教书和工作自己能碰到这样的好人,以后工作就会顺利得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