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十五章 来到宗文小学

  过完年,又过了半个月学校就开学了。新学期开学,冯老师就来到唐家漕的宗文小学。她在来宗文小学教书之前,已经来过唐家漕多次,在唐家漕已经和两个村的党员们接上关系,而且和宗文小学的李老师、校董张瑞煌保长也都有过接触,所以来了很快就在唐家漕把工作开展起来。

  宗文小学在唐家漕村的村中央,村中央有一条石板路,学校就在村中大路右边的一片平房里。靠路边的坐北朝南的五间小屋,是老师的办公室、寝室、小伙房以及杂物间。中间一条明堂。明堂对面是并在一起的两间教室,一间作为一年级教室,一间作为两年级教室。通过西边的大门,往南开门出去,是一个七八十平方米大的小操场。再外边就是农田了。而过下林甲畈漕村一里路外前面就是后塘河了。

  冯老师来到宗文小学后,看看这里的环境和校舍,感到挺满意的,从此可以一个人在这个学校里自由地进进出出了,有要紧事情,不用请假,可以自己做主停课或放假。难得的是,张瑞煌对她来宗文小学教书非常高兴,非常欢迎。由于学校和张瑞煌家相邻,张瑞煌就请冯老师在他家吃饭,说:“你一个人工作又忙,就不要自己开伙了,饭就在我家吃一口好了。”

  前文曾介绍过,张瑞煌的母亲是一个很热情、很尊重教书先生的老太太,她看到在梁山伯庙小学教书的冯老师现在到她家隔壁的宗文小学来教书,也很高兴。老人家对女老师似乎特别尊敬,据说她出身也是书香人家。每次来她家吃饭,她都叫儿媳妇多煮几碗清清爽爽的下饭由自己陪着和冯老师一道吃,也不叫孩子们上桌,把冯老师当作上宾,这样倒使冯老师不好意思了。冯老师说:“等张保长来了一道吃好了。也叫孩子们一道来吃,您弄了这么多下饭让我一个人吃我心里过意不去的。”可老太太说:“不是一个人,是我和你两个人吃。孩子们不懂规矩,见好菜就会抢着吃,让孩子们上桌会影响您吃饭。至于瑞煌,他一天到晚在外面,有时在店里吃,有时回家来吃,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吃饭,我们不去管他了。”冯老师听了,不安地向她深表感谢,然后坐在老太太对面和老太太一起吃饭。

  吃好饭,有时冯老师也常与老太太说一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这也是老太太最高兴的事。她老人家喜欢与有知识的人说话。

  因为以前在唐家漕村已经打下了基础,冯老师来后,工作很快就在这里开展起来。她来这里以后,在晚上开了一次支部会议,然后通过这些党员和积极分子很快就把夜校办了起来。在放学以后,吃好晚饭,大约七点钟光景,唐家漕村的一些妇女和几个放牛的孩子,就陆陆续续地来到宗文小学。他们来得早的,先到老师的寝室聊一会儿天,来得晚一些的就直接到教室。在没有正式上课以前,冯老师也很随便地与大家聊一会儿天。有时莲芳妈阿凤也带着儿子来听一会儿,然后跟着大家认几个字。她主要是来看冯老师的。她知道冯老师在瑞煌家吃饭,她家每天只吃点粥,比不上瑞煌家的饭菜,不好意思叫冯老师到她家吃饭,只是拿些冯老师换下的衣服去洗洗,但冯老师多数时间也不叫她洗。有时阿凤偷偷拿去洗了,冯老师要穿时才知道这衣服已经洗过了。

  冯老师听大家天南地北地聊一会城里城外的社会新闻,然后就上课。她上好了正课后,就讲时势,讲大家反映的那些社会情况,讲国民党的腐败、人民生活的苦难,来激发贫苦农民阶级感情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并讲到如何支持现在社会上学生和工人们的反内战、反饥饿的斗争。

  在这系列的活动中,一个叫张鸣海的人表现很积极。每晚必来,来得最早,他来了在冯老师处转了一转,问冯老师有什么事情要办的,如晚上点灯的煤油还够不够?不够他就去小店里买,然后点好灯,打扫一下教室。他把孩子们上课的课桌椅用两张并在一起,重新排一下,课上好又重新把它们按原位放好。上课时他发言也最积极。总之,冯老师能想到的事情他都提前给做好了,冯老师没有想到的事情他也主动帮着去做。冯老师向张龙回等打听了一下他的情况和家境。他们告诉她,他是个种着四五亩田的贫困户,家里有三个孩子,生活也很困难。又问他在抗日时期的表现。张龙回说他也参加过自卫队。冯老师听了点点头。

  张鸣海不但自己天天晚上来上课,还动员别人来上夜校。冯老师感到这个人很不一般,便把他当重点来培养。不久,冯老师就在党支部里讨论能不能让他入党的问题。大家说,按照他的家庭情况,也是个受剥削的贫农,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据说他有个表哥在上海制币厂做事。冯老师问:“他和他表哥有没有常来往?”大家说:“没大看见。”一些党员说制币厂又不是国民党的特务机关和军队,与政治上没有什么关系。冯老师听了感到这话也有道理。所以冯老师就把这个张鸣海作为积极分子来培养。

  经过一段日子的观察,冯老师认为这个张鸣海挺不错的,她还亲自到他家去访问,发现张鸣海家里生活确实很困难。有三个孩子,大孩子就在她学校里读书,来上学也是面黄肌瘦的,孩子们都穿得破破烂烂,三餐吃的几乎都是粥。那天冯老师见张鸣海的儿子又没来上学,便来到张家,问张鸣海老婆:“你们怎么不叫孩子去上学?”张鸣海老婆告诉她说:“割上来的一些稻谷都叫人家拿走了,家里没有吃的了,孩子没有力气来上学。”

  晚上夜校上课之前,冯老师对张鸣海说:“你把我放在这里的那担稻谷挑去吧,我看你家已经揭不开锅了。”张鸣海起先怎么也不肯接受,说:“这,这,这怎么能行?这是你辛苦辛苦赚来的工钿谷,我怎么可以拿你的谷去吃?听说你也有两个孩子。我再困难也不能拿你冯老师的辛苦钿呀!”可是冯老师说:“我家里比你好,孩子也没有像你那样多,看你家每天喝粥喝汤的,孩子都饿得没有力气上学了,这怎么能行?自己苦一点还好说,饿了孩子们,会影响他们长身体的,你就挑去吧。”张鸣海这才千谢万谢地把两箩谷子挑了去。张鸣海自然非常感激,以后有事没事,不管刮风下雨,风雨无阻地都到学校来上夜校,打煤油、搞卫生、扛桌椅板凳也更加积极了。

  不久,冯老师就发展张鸣海入了党。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