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十一章 蒋介石逃到成都

  1949年11月30日夜晚,成都平原上雨雪霏霏,寒意袭人。

  一架巨型客机,在两架战机保护下,掠过黑沉沉的天空,在成都凤凰山机场降落。

  机舱里坐着蒋介石、阎锡山、张群、顾祝同、蒋经国、俞济时、黄少谷、陶希圣等人。他们在重庆的炮火中,仓皇逃遁到成都。

  站立在机场寒风中迎接的,有四川军阀王陵基、邓锡侯等人。

  蒋介石头戴黄呢博士帽,身披黑呢大氅,步下了机舱舷梯,和列队鼓掌欢迎的要员们一一握手,然后回头对身边的俞济时说:

  “飞行人员都不准离开飞机,日夜值班。”

  俞济时连忙把蒋介石的命令传达下去。

  一行人驱车到了成都北教场的中央军校本部。蒋介石下榻在楼上。他指定顾祝同、钱大钧、萧毅肃等几个人成立了临时指挥部。

  蒋介石叫胡宗南、王陵基先留下。他对胡宗南说:

  “我现在任命顾祝同为西南军政长官,你为副长官兼参谋长,你要死守成都……”

  “委座,”胡宗南忧心忡忡地说,“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过,‘成都非坐守之地’……”

  “谁说?”蒋介石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诸葛孔明不是辅佐刘备父子在成都立国的吗?”

  蒋介石瞪着眼睛责问。他想:为什么往日一向唯唯诺诺的胡宗南,现在老是同我唱对台戏?

  “委座!”胡宗南还是不知趣地振振有词,“正因为成都非坐守之地,所以孔明要六出祁山,以攻为守。”

  这时,顾祝同、钱大钧、萧毅肃也来了,凑上来说:

  “成都是盆地,久守固然不能,胡长官,你有三十万人马,守一些时候总是可以的吧。”

  “假如真要暂时守成都,”胡宗南无可奈何地搔搔头皮说,“自古以来兵家都是北守绵阳,东守简阳,南守泸州。如打到成都附近,那就再守也守不住了。就目前形势来说,我认为还是放弃成都,撤退到西康、云南一带为好。这样可以保存实力,实是上策。”

  胡宗南干脆打开军用地图,指着地图说:

  “现在脱围还是时候,迟了就不可能了。现在从邛崃山攻雅安,占泸定,从乐山过蓑衣岭到西康,我们是可能做到的。但首先要解决刘文辉和邓锡侯的问题……”

  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是四川三个出名的大军阀。早年,他们曾联合一起,把北洋军阀任命的四川军务督办杨森赶下台。因在这以前,刘湘是川康边务督办,邓锡侯是四川省省长。杨森任职后,招兵买马,扩大自己势力,攫取自流井盐税,如虎添翼,积极准备横扫各军。刘湘见杨森步步进逼,就采取“挖墙脚”的手法,密报段祺瑞,数说杨森不交出盐税,并进攻刘文辉等罪行。段祺瑞政府免去杨森四川军务督办职务,任刘湘兼署督办四川军务事宜,邓锡侯为四川清乡督办,让刘文辉当了四川省主席。1933年7月,蒋介石为了消灭红军,任命刘湘为“剿匪”总司令,统率四川各派系军阀对红军“围剿”。当时刘湘打败了刘文辉,称霸四川。邓锡侯是倒向刘湘的,与刘文辉结下了仇。后来,由于都受到蒋介石的排挤,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利益,又暗地联合起来反蒋。刘文辉把自己的二十四军集结在西康,避免与解放军接触。邓锡侯的四万多军队则驻扎在成都周围。

  胡宗南的如意算盘,是想把自己的四十万军队弄到康藏去,企图保存实力,而把川军推向火海,调到成都的前线来当替死鬼。

  谁知张群插话了,他似乎很有把握地说:

  “胡长官,我保证刘文辉、邓锡侯可靠。你这办法不能用。”

  蒋介石内心本来是赞成胡宗南的方案的。胡宗南的四十万大军是自己剩下的最后的主力了,他原想把这支部队暂时退到康藏高原山谷中去,以图东山再起。而刘文辉、邓锡侯的川军一直同他作对,不听他指挥,把他们推入火海,借共军之手消灭异己,早就是他的如意想法。但蒋介石也知道,如果把刘文辉、邓锡侯逼急了,他们也会倒戈的。他们两人毕竟是四川的实力派,而自己又流亡到成都,正在他们的地盘之中,弄得不好,连自己也会插翅难飞的。所以只好劝胡宗南:

  “刘文辉、邓锡侯虽然同中央有矛盾,但是他们同共党毕竟是合不来的。在目前形势下,要团结他们,安定他们。你执行我的命令,死守成都。只要守住六个月,国际形势一定会起变化,美国答应出兵,诺兰上月来见过我,他作过保证。”

  蒋介石还牢牢记着诺兰的空头许诺。

  胡宗南告辞出来后,仰天一声长叹说:

  “我的四十万人马,早晚要被张岳军给埋在川西。张岳军哟,你还说这些四川土皇帝可靠呢,你就等着看吧……”

  王陵基也是四川土皇帝,但他和刘文辉、邓锡侯有矛盾,深受他们排挤,已在四川兜不转了。这次,他重新当上四川省主席,是蒋介石特别提携起来的。他是蒋介石的忠实信徒,由蒋提名才于今年7月从广州返抵重庆复职的。

  但他这个省主席在四川指挥不动,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刘文辉、邓锡侯等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现在,蒋介石亲自到成都来了,王陵基背后有老头子撑腰,也想干一下。所以,他见了蒋介石的面,一时找不出话来,只谄媚地问候了一句:

  “总裁,受惊了吧?”

  蒋介石看了他一眼,也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苦笑一声:

  “方舟,你是四川的父母官,以后每天在我这里吃饭。有关四川的情况,我们可以随时交谈。”

  “哎,哎!”王陵基受宠若惊地连连应声,像鸡啄米那样不住点头。

  王陵基于1948年3月前在江西省任省主席,是蒋介石提出“各省人回各省去”,亲自召见王陵基,安排王陵基回四川的,并且下令在四川的中央军连同中央军校,都归王陵基指挥。

  蒋介石退居奉化武岭之后,还发出一个密电给王陵基:

  “决定引退之后,暂返奉化,总统交李宗仁代理,一切与中正在职时一样照旧进行。”

  1949年7月,蒋介石到了台北草山之后,又特别召见了王陵基。

  王陵基接到电报,连忙飞到台北,向蒋介石报告:

  “张群不愿合作,暗搞‘民众自卫委员会’,要和中央争夺地方武力,四川情况复杂,我实在干不下去。请准由张群兼四川主席,以免自己无权无钱,办不好事。”

  “不行,”蒋介石很明确地对王陵基说,“张群不能兼四川主席。”他又勉励王陵基说:“应当在自己职权范围之内放手去干,不必有什么顾虑。”王陵基在蒋介石心目中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尽管张群、刘文辉等人常在蒋面前攻击王陵基是“王灵官”,要搬掉王这块绊脚石,蒋介石也不为所动。现在,蒋介石斜靠在沙发上,转动了几下眼珠问:

  “听说成都几条主要街道,都修起木栅栏,夜间关闭,由本街民丁把守,不准通行,这是为何?”

  王陵基想:蒋介石怎么知道得这样快?于是解释说:

  “成都绅商生怕有坏人趁机抢劫,才采取这样的防范措施。”

  蒋介石脸色阴沉地说:“我看没有这个必要吧。”

  王陵基一下子不明白:蒋介石为什么对街道修建栅栏这样反感?虽然这是个笨办法,但至少也说明成都在加强防卫,加强治安,想死守这座城市。这本来是和蒋介石关系不大的,你不夸奖几句也就算了,何必管得如此具体。

  其实,王陵基哪里知道:当蒋介石一听到修建栅栏、夜晚落锁盘查的情况,马上神经过敏地板起脸来,立即命令俞济时在军校的城墙上开出一个豁口,准备万一有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从豁口出去,去乘飞机。

  原来蒋介石担心又会像“西安事变”那样发生不测。万一真的出了事,成都城里大街小巷都是上了锁的栅栏,那他像落在铁丝笼里的老鼠,左冲右突都出不去,那不是太可怕了吗!

  在成都大街小巷修建栅栏,是成都市警备司令部搞的,是市政府下的命令,要在成都七十二条大街、三百六十条小巷统统筑起栅栏,说这是阻止共军的高招。其实这事王陵基这个省主席都不知道。刚才,连他的汽车也被这栅栏挡住了,心中正是一肚子气。现在,他一看蒋介石对此事这样不高兴,便连忙说:

  “我立刻下命令停止修建。其实修栅子来挡共产党,顶啥子用呵!市面上已经够乱的了。”

  1949年底的成都,是够混乱的了。这座有2300多年历史的名城,本来就很古老。城市很少有新的建筑,大街小巷、商店街肆,全是古色古香、老式的格局,饮食铺和手工作坊,比比皆是。现在,街头巷尾一下塞满从全国各地溃败下来的残兵败将,挎卡宾枪的中央军和背匣子枪的治安团横冲直撞,招摇过市,使市面突然紧张起来。现在再说市政府命令要大街小巷修栅子,这要多少木料、多少人工呵!老百姓被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保甲长一家一户进行摊派,押着民工去抬运木材,挖坑立柱,老百姓虽不情愿,但有什么法子呢?大家心里明白:成都早晚要完了,百万中央军的大炮、坦克都挡不住解放军,靠这些木栅栏能挡得住吗?真是天大的笑话!王陵基正要告辞,蒋介石面对着军用地图发了一阵子呆,然后回过头来说:“下午3时,我在军校召见诸将领,你也参加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