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十三章 刘文辉其人

  刘文辉同邓锡侯的起义决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刘文辉自1916年在保定军校毕业之后,回到四川,仅十年时间,由上尉参谋擢升到军长。

  由于手中掌握了十几万兵马,于是四川省主席、川康边防总指挥、国民党中央委员等官衔一齐送上了门,使他颇有点踌躇满志。

  1929年,刘文辉同唐生智反蒋,1930年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二次反蒋,巩固了刘文辉在四川的势力。

  1938年夏天,抗日战争已经开始,国共两党在“西安事变”后结成统一战线,进行第二次合作。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林伯渠等由陕北去汉口,参加国民参政会议。途经成都时,董必武、林伯渠同刘文辉会面,交换了对四川和全国形势的看法,刘文辉从此对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接触。

  同年夏天,董老、林老在重庆曾家岩又与刘文辉进行了第二次会晤,相互关系进一步密切。

  对刘文辉有很大影响的一次是1942年2月周恩来同志与他在重庆秘密会见。周恩来对刘文辉说:

  “自乾先生,团结是为了斗争,对蒋介石政府的一切反动政策措施,都必须给予坚决反击和有力抵制。共产党愿意同国民党民主派合作,尤其希望川康朋友用自身的团结去促进西南地方民主力量的团结。”

  这一年6月,应刘文辉的要求,中共中央派了王少春到雅安和刘文辉建立关系,并且架设了一个秘密电台与延安直接联络。

  1943年11月和1944年6、7月间,刘文辉又派代表到重庆和王若飞两次联系。

  1945年2月,张友渔受中共中央委派到成都帮助刘文辉进行政治理论学习。

  1946年2、3月间,旧政协闭会不久,周恩来同志在准备离开重庆去南京之际,曾通过民盟朋友告诉刘文辉:

  “把西康的工作做好,以取得人民的支持。”

  由于刘文辉自抗战初起就受到蒋介石的排挤、打击,所以一直与龙云、邓锡侯等联系,商讨川、滇、康三省联合反蒋的问题。

  1945年10月,蒋介石在解决龙云的前一天,又悄悄来到西昌,接着就给刘文辉拍了个电报,说什么“西昌风景优美,我兄政通人和,不胜欣羡……”

  这个电报使刘文辉莫名其妙,不知蒋介石是什么意思。

  10月3日,王少春告诉刘文辉,电台收到消息,蒋介石已命令杜聿明在昆明用武力解决了龙云及其所部。

  刘文辉这时才知道蒋介石这次来西昌的意图:一是就近指挥昆明事变;二是给刘文辉一点颜色看看,怕刘文辉对昆明事变表示声援。

  之后,蒋介石一直想把自己的嫡系部队和军统特务派进西康,但都被刘文辉顶了回去,未能实现。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下野,刘文辉到南京去探听动静,特地去见了蒋介石。蒋介石对刘文辉说:

  “局势看来很严重,其实并没有什么,大家要乐观。”

  接着,就谈到四川方面的情况,蒋介石说:

  “四川是抗战的发祥地,中央很重视。有了四川,就有办法。至于下一步如何布置,岳军会同你详谈,一切都好商量。希望四川的朋友忠诚合作。”刘文辉表面上答应,心里已看透了蒋介石的两面派手法。他回到四川,就在暗中加紧推动四川的反蒋活动。

  10月,西北的西宁、银川和南方的广州相继解放。周恩来同志给刘文辉发出一个电报说:

  “大军行将西指,希望积极准备,相机配合,不宜过早行动,招致不必要损失……”

  刘文辉在10月下旬带了一些工作人员到了成都,决定常驻这里,去对付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刘文辉决心投向人民、迎接解放,但是身在虎穴,处境艰险,所以方法上又得虚与委蛇,见机行事。他是存心用这一套策略与蒋介石周旋到底的。蒋介石在当时当然是不知道底细的,只知刘文辉有些不可靠,大搞四川地方主义;但张群大力担保,认为刘文辉这个地方军阀与共产党绝无合作的可能。所以蒋介石根本没想到他已与共产党发生了联系。

  12月2日,张群到了玉沙街刘文辉的住所会见他。刘文辉马上打电话把邓锡侯请来,一起商谈。

  张群首先提出四个问题来,征询刘文辉和邓锡侯的意见:

  “一、蒋先生应否复总统职?二、王陵基撤换后,由谁继承四川省主席?三、川西大会战如何部署?四、自乾兄与鸣喈兄,你们两位在大会战中如何和胡宗南配合?”

  刘文辉听了前面两个问题,心中暗暗好笑。四川即将解放,老蒋还要复职当什么总统?又有谁来当这个短命的省主席呢?

  刘文辉知道前面这两个问题只是个借口,主要是后面两个问题,要叫他们两人亮底。

  刘文辉认为回答要若即若离,让老蒋捉摸不透。

  他先请邓锡侯回答,邓锡侯言不及义地说了一通,然后由刘文辉接着说:

  “蒋先生复职和王陵基去留,刚才鸣喈兄说得很对,我都同意。我认为,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军事。仗打不赢,一切皆空。今天全靠胡宗南这张‘王牌’了,别的都抵不了事。”

  “对,对!”张群赞同地说。

  刘文辉旁敲侧击地说:“蒋先生过去对杂牌军的方针一向是: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杂牌军除内乱,可不是吗?”

  “不,不!”张群连忙摆手说,“这里面就有误会了。”

  “不管什么误会,情况就是这么回事嘛!”刘文辉自顾自说下去,“事到如今,我们实在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今天到了这个光景,只要有一兵一卒,也得同共产党拼。”最后,他拖了一个尾巴,“岳军先生,不知道蒋先生知道不知道,我的二十四军散处在康、宁、雅三处,纵横千里,翻山越岭,徒步行军,非有一两个月才能集中起来,怕的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哪!”

  刘文辉的话软硬兼施,虚虚实实,扯了大半天,连张群这样老谋深算的政客也摸不着头脑,只好“嗯、嗯”地不住地点头,不好再往下说了。最后,张群只好不得要领地回去向蒋介石复命。

  12月3日,张群又奉命来找刘文辉和邓锡侯两人谈话。张群这次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两条意见:

  “蒋先生的意思,要自乾和鸣喈你们两位同胡宗南合署办公,一起指挥作战。另外,为了保证两位家属安全,希望你们的家属先去台湾。”

  坏了!刘文辉一听,这岂不是要提供人质,限制他们的行动,胁迫他们一起去反人民吗?这一手厉害哟!蒋介石不愧是从上海交易所混出来的老手。

  现在怎么办?公然回绝,必然引起蒋介石的进一步怀疑,甚至会采取进一步行动;看来只能用一推二拖的办法了。不如先答应与胡宗南合署办公,答应了可拖着不去。至于家属去台湾的问题,刘文辉则说:

  “太太在老家,路途太远,一时来不了,而且身体有病,无法动身,等以后再说吧!”

  “太太不能去,那么公子先走也行。”张群不动声色地说。

  “唔,”这下刘文辉不好推托了,只好含糊其辞地说,“我回家去商量一下。”

  这边,张群前脚刚走出,那边,财政部长关吉玉后脚就走进来了。他腋下挟着一只黑色大皮包,满脸堆笑说:

  “刘自公,蒋总裁特别关照,说你要送家眷到台湾去,恐怕没有外汇,我给你准备好了,以便你随时取用。”

  刘文辉心想:好快呀!老蒋逼得真紧,一步紧迫一步,说不定明天还会有更严重的场面出现呢。不过,他早已打定了主意,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他向关吉玉敷衍一番,流露出十分感激的表情:

  “非常感谢关部长的好意,让我考虑一下再商量吧,如何?”

  “好,好,”关吉玉笑着说,“你随时吩咐都行。”

  果然不出所料。这三天来蒋介石让张群向刘文辉提出的问题,都被刘搪塞过去,得不到任何明确的答复,老蒋正为此非常生气呢,觉得软不成,只好来硬的了。

  12月5日午后3点钟,张群打电话给刘文辉:

  “总裁要我同你去他那里,有要事相商,请速到‘励志社’面谈。”

  刘文辉估计到情况不妙,到“励志社”去面谈,绝没有好事,说不定还会有麻烦。但事到临头,不去又不行。好在和他们没有完全撕破脸,估计蒋介石对他也不好怎么样。再说,目前也不敢铤而走险,因为准备工作还没充分做好。

  刘文辉在认真想了一番之后,就驱车来到“励志社”。当他从大门直奔正中花厅时,只见张群满面怒容地坐在哪儿,劈头就问:

  “刘自乾,总裁问你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什么主意?”刘文辉早已胸有成竹,立刻把编好的一套话拿出来,“我的主意本来早就打定,要同共产党拼!万一拼不过,就在西康当喇嘛。近日听说共军已从玉树西进,看来这条路也走不通了,现在只有同共产党拼到底了。”

  刘文辉说到这里,电话铃响起来了。张群忙着去接,对方说话的声音很细,只见张群连声答应:“来了,来了。”

  刘文辉判断这电话是蒋介石打来的,情绪不免有点紧张,但又故作镇静地反问张群:

  “这几天东路的情形怎么样?”

  张群态度更凶了,厉声说:“你不要问东路西路的,问你自己怎么样?”刘文辉也不甘示弱:“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张群生气地说:“等我和胡宗南约好时间,再通知你开会。”张群想,目前胡宗南去绵阳未归,再说刘文辉的家四面都有宪兵特务监视,估计他也跑不掉,所以就放他回去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