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第一次出国旅行

  1856年春天,托尔斯泰在信号弹工厂请准了为期将近一年的长假。11月26日,他等待已久的退伍也获得了批准。现在他没有任何牵挂,军职已经摆脱,同瓦列里娅的关系也已经了却,解放农民的雄心壮志以失败告终,不再困扰他了。他准备出国旅行。

  这次出国自1月29日出发,8月8日归来,历时半年,游览了法国、瑞士、德国一些地方。

  1857年1月29日,托尔斯泰乘驿马离开莫斯科去华沙,从莫斯科到华沙很远,托尔斯泰一连走了5天,路上思考了《失落者》的写作问题。

  这个时候,屠格涅夫已经在巴黎了,等待托尔斯泰前往。屠格涅夫在给巴黎朋友的信中说道:

  “托尔斯泰来信说,他正逐步到我这儿来。从他的来信中可以看出,他正在发生非常有益的转变,我就像一个老保姆一样为此感到高兴。”

  此时,屠格涅夫对托尔斯泰的态度也有了大的转变。他很希望他们重归于好。

  托尔斯泰在华沙停留时,马上给在巴黎的屠格涅夫去电报问他是否准备在巴黎久住。屠格涅夫立即回电说准备久住,而且涅克拉索夫也跟他在一起。接到回电以后,托尔斯泰立即乘火车动身去巴黎,2月9日到达巴黎。

  当天,托尔斯泰就去找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但出乎意料,见面的印象并不愉快。

  第二天,他就给鲍特金写信说:

  我昨天抵达巴黎,并在这儿遇到了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他们俩都脸色忧郁,愁眉不展,对生活满腹牢骚,整天无所事事,郁郁寡欢,似乎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苦。不过我很少见到他们。

  屠格涅夫的神经过敏逐渐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病,此病同他那平易近人的作风和仁慈心肠结合在一起,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这种最初的印象使我感到忧心忡忡,更何况我在莫斯科生活了一段之后,至今还处于极度的乐观之中。我对德国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它给我留下了强烈而又愉快的印象。

  在巴黎见到托尔斯泰后,屠格涅夫最初的印象是不错的。他在给沃隆斯基的信里说道:“托尔斯泰抵此。他有了十分重大的良好转变。此人前程远大,而且会留下深刻的痕迹。”

  可是很快屠格涅夫便感到失望了:“我同托尔斯泰还是无法融洽,”他在给科尔巴辛的信中写道:“我们的观点相距太悬殊。”

  尽管这样,两位作家仍然经常见面。并且一同前往第戎,似乎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使得他们互相吸引,而他们相聚的时候,又总是互相排斥。

  “登门探望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在1857年3月4日的日记里写道:“他待人非常冷漠,不是那么招人喜欢,但是很有艺术才华,心地善良。”

  托尔斯泰多次表示他不可能同屠格涅夫融洽。“不成,我要躲开他。我对他的贡献作了充分赞扬,从各个方面迎合他,可是没法取得一致。”

  托尔斯泰在巴黎逗留了一个半月,对巴黎的印象一直是好的。

  巴黎是世界的文化中心,托尔斯泰曾写了一封信给姑姑,说道:“真是快乐极了,我很高兴能有机会到国外旅行。巴黎真是个好地方,我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每天晚上入睡前,我都后悔日子过得这么快,许多想做想看的事情还未完成一半,天就暗下来了。”

  托尔斯泰1857年3月24日给鲍特金的信里也讲得极为详尽:

  我仍旧住在巴黎,快到两个月了;我无法预料什么时候这个城市才会使我对它失去兴趣,这种生活才会失去它的魅力。我是一个十足的不学无术的人;我在任何地方也没有像在这里这样强烈地感到这一点。因此,单凭这一点我就可以为我在这里的生活感到满足和幸福;况且,在这里我也感到这种无知并非不可救药。

  再就是艺术上的享受,卢浮宫、凡尔赛宫、高等音乐学校、四重奏、剧院、法兰西学院和巴黎大学文理学院的讲课,而主要的是能够享受到社会自由,我在俄国对这种自由甚至是毫无概念的。

  凡此种种,使我不能早于两个月,即不能在矿泉疗程开始之前离开巴黎或巴黎近郊的乡村,近日内我想迁到那里去住。

  可是就在写完上面那段话的第二天,托尔斯泰去观看了一个执行死刑的场面。他看到了从来没有看过的可怕东西,因而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观。

  托尔斯泰来到了断头台,看到了罪犯被斩首的实况。他心中战栗不已,在他来到这里之前,他还是一名战场上的勇士,曾经看过数以万计的伙伴们战死,但在这里所看到的却比战场上的死更为可怕。

  在这里,既不能发挥勇敢,也无法表现尊严,有的只是代表人类的残忍。托尔斯泰一想到它就不禁毛骨悚然,在日记上他曾如此记载着:

  过了6时,我去看执行死刑的情形。一个白净而健康的下额与胸膛,向《圣经》亲吻过,然后就被处死,真是残酷极了。

  我在战场和高加索见过许多可怕的场面,但是即使当着我的面把一个人撕成碎块,也没有在一瞬间把一个身强力壮的活人杀死那么令人反感。

  因为在战场上占上风的不是理智的意志,而是感情的冲动;而这儿却周密细致地使杀人变得不动声色,方便易行,没有丝毫壮观之处。

  这是一幅强烈而令人可怕的景象。我并不是政治家,但我懂得艺术与道德,不仅是懂得,而且还喜爱它、深信它。

  断头台,使我失眠了好几个夜晚,也让我一再自我反省。

  第二天醒来觉得不舒服,刚想要读书,就产生了一个想法:离开巴黎。可是上哪儿去呢?他当时心绪不佳,急需找一个体贴入微的亲近的人谈谈。他想起了当时在日内瓦的堂姑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托尔斯泰娅。

  于是托尔斯泰立刻向瑞士日内瓦出发。到达日内瓦的第二天,托尔斯泰就去找堂姑。她们就住在日内瓦附近的波卡日别墅里。

  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在其《回忆录》里说,托尔斯泰一见到他们就说:“我是从巴黎直接来找你们的。巴黎那么使我厌恶,险些使我精神失常。那儿的一切都叫我看够了!在我所住的公寓里,住了36个家庭,其中19个是非法同居。这使我十分愤慨。后来我想试试自己的胆量,去看了一次处决犯人的场面。看完以后睡不着觉,不知躲到哪儿好。幸好偶尔听说您在日内瓦,便拼命赶到您这里,相信您能救我。”

  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接着写道:“的确,他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之后,就很快平静下来,我们一起过得好极了。”

  托尔斯泰在日内瓦逗留了两个星期左右。4月21日同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乘轮船去克拉兰。

  周围的风景,使他的心情渐渐缓和下来,尤其是日内瓦的湖畔,那是他所喜爱的作家卢梭的出生地。

  托尔斯泰的心情被那一幕断头之刑搞得混乱不堪,但他冷酷的灵魂,却因日内瓦湖的美丽风光而得到慰藉。

  托尔斯泰不满足在附近散步,他要到远处去游历。他找了一个认识的11岁的小男孩做伴,因为他想听听孩子的观感。他背囊里装着形影不离的日记本和备用的白纸,准备住宿或路上休息时写些旅途见闻。他们没有固定路线,起初徒步,后来累了就乘马车或坐船。

  从5月27日至6月6日,这次旅行持续了11天。回到克拉兰以后写旅途见闻,可是只写了两天就撂下了,还有一篇《1857年日记摘抄》手稿也没有写完。

  旅行回来以后,托尔斯泰精力充沛,同时动手创作了以下作品:包括《发疯者》、《逃亡的哥萨克》、《狩猎场》、《青年》第二部,以及《旅游日记》。

  6月30日,托尔斯泰离开克拉兰,来到日内瓦,3天后又到了伊维东,然后就到了瑞士首都伯尔尼。7月6日,到达卢塞恩,当时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在那儿。他找了一家最好的旅馆作为住所。

  第二天他看到一个音乐家的遭遇。这件事使他感触颇深,写成短篇小说《琉森》。

  托尔斯泰在国外游历期间仍然赌博。在德国巴登赌博,钱输光了,向一个法国人借,又输光了,便向刚到巴登的屠格涅夫借,最后不得不向他的堂姑亚历山德拉借贷。

  1857年7月7日的日记里写道:“从早到晚赌钱。没出息,下流坯!”在同年7月25日的日记里又写道:“很久以来我良心不曾受到这样的折磨。”

  托尔斯泰受到良心的谴责,极为痛苦,便到法兰克福找堂姑亚历山德拉寻求安慰和同情去了。

  后来,托尔斯泰又到德累斯顿住了几天,参观完博物馆,于1859年8月8日他回到了雅斯纳亚·波良纳。

  第一次出国的意义是使托尔斯泰亲眼看到了欧洲的生活。对欧洲的生活,他以前只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讲述了解一些,认识模模糊糊。如今在法国和瑞士游历了6个月之后,他不仅看到了当时专制俄国所远远没有的“社会自由”的种种表现,而且也看到了这两个共和国的阴暗面。

  为了村中贫穷的儿童们,托尔斯泰再次留在村里开办学校。但是一般农人都非常惊异,因为当时学校大都是为商人或地主的孩子们专设的,所以根本没有一所是设在农民居住的村落里。当然,托尔斯泰必须先将他们这种陈旧的想法纠正过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