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直奔忽必烈的夏宫

  马可正把驮马的缰绳拉到一起,忽然听到远处有马蹄奔驰的声音。但他什么也没看到,但是当他继续前进的时候,蹄声变得更响了。他再次看了看,在缥缈雾霭之中,只有高大、晃动的形体和黑色的人影。

  过了好一会,才清晰地看到了十来个凶狠的武士,骑在鬃毛蓬松的马上,脸上的络腮胡子淌着汗水,身穿厚毡外衣、硝过的皮马甲、羊皮涂漆的胸甲,头戴尖顶皮盔,手持长矛圆盾,肩挎短短的弯弓,背上搭着箭筒。

  马可正在惊讶是不是又遇到了强盗,却见那些人放低武器,跳下马背,双膝跪下,额头碰地,表示敬意。他回头一看,就见站立不稳的父亲正把大汗的金牌高高地举过头顶。

  他们是一个部落的前卫,这个部落属于忽必烈大汗的侄子海都可汗。他们带着波罗一家抄近路到达北面的树丛草原地带,在那里找到了牲口的牧场。

  他们看到了前面的炊烟,接着看见一片黑毡的帐篷,到处牛马成群,就像个小小的城市。

  几个月来,马可都是在荒漠、在高度精神紧张中度过的,鞍马劳顿,疲惫不堪。眼前的美景,真让马可有换了人间之感慨。平日总是拼命催促赶路的尼古拉,似乎也不愿放弃这种享受。

  马可用手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蒙古包说:“爸爸,前面好像有人家,今晚我们就在那儿宿营吧!”

  尼古拉点了点头,他现在很尊重已经成熟了的儿子的意见。

  二三十个圆形的毡帐散落在草原上,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马可他们还没靠近,突然从里面冲出十多只牧羊犬,一小群头戴笠帽、身穿交领小袖长袍的男子弯弓搭箭,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

  马可赶紧下马,高举着双手,慢慢地走上前去,告诉他们自己是威尼斯人,作为教皇的特使前来拜见大汗的。

  马可熟练的蒙古语显然让那些人非常吃惊,看样子,他们是第一次见到金发蓝眼的人。不一会,从一个大毡帐里走出一位垂辫发、戴宽檐笠子帽、腰系紫帛彩带的中年男子。他精力旺盛、相貌粗野,大约50来岁。

  “你好。”马可很恭敬地向他鞠了个躬,再次说明自己的来意。中年男子一听极为高兴,连忙招呼马可他们到毡帐中一叙,又吩咐几个年轻人准备款待这些虔诚的朝拜者。

  中年男子说:“我叫拔都,是个百户。你们到了这儿就安全了,前面不远是叶尔羌城,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请求驿站的帮助。”他一边说一边端详着尼古拉给他看的大汗的金牌,然后又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捧还给尼古拉。

  马可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蒙古人,在进入伊利汗国境内,曾几次和蒙古的客商打过交道,也曾见识过骑在马上呼啸而过的蒙古骑士,但真正进入蒙古人的生活还是头一回。

  经过礼节上的欢迎,他们被拔都引进了拔都汗毡帐。马可原以为会看到游牧民族一些原始、落后的东西,谁知这儿竟是一座相当不错的住宅。

  毡墙漆成白色,墙上挂着镀金的皮盾、象牙的弓套和弯刀式的短剑。在这些物体中间有彩色的图画,画着马儿与骑手以及狩猎的情景,还有印制精美的花卉、树木和羽毛艳丽的禽鸟。

  毡帐的骨架是用交错的柳枝扎成的,骨架顶端为一小圆圈,由圆圈以下全用白毡覆盖,固定在骨架上。中间的小圆圈没用毡覆盖,大概这是天窗,马可暗自想道。毡帐门向南开,门框是用柳条扎成,门框下端绑着一条横木作为门槛,毛毡制成的门帘上有一颗用紫色毛毡缝成的大葡萄藤。帐幕中央设着一个神龛,前面有不少的供品,神龛内供奉着天神“腾格力”和地神“额秃格”。

  大家一起盘腿而坐,仆人端上糕点,往主人和客人杯中斟着一种白色的酒。

  拔都致欢迎词:“以大汗的名义,以他侄子海都的名义,并以我自己的名义,欢迎你们!勇敢的人们能到我这儿来做客,我很高兴。”他用手指蘸了几滴酒,洒在地上,又向地神敬酒,然后一饮而尽。

  尼古拉也举杯为主人的盛情款待、为主人的健康干杯,玛杜和马可一饮而尽。马可发觉这酒很爽口,和他喝过的所有的酒都不一样。

  叔叔告诉他:“当心,这是马奶酒,后劲儿很大。”

  马可很吃惊,没想到马奶可以制成酒。他简直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杯子,一下就接受了这种蒙古酒。尼古拉从身边的行囊里取出一条在巴拉香买的镶有红宝石的赤金项链,送给拔都:“承蒙招待,深感荣幸,非常感谢。请您收下这小小的纪念品,聊表我们的谢意。”

  毡帐中响起一片赞叹声,妇女们伸长了脖子,争相观看。拔都将项链举到亮处,欣赏着宝石丰润亮泽的红光。他高兴地说:“你们太客气了。”

  马可早就听到父亲和叔叔说过,蒙古妇女不像伊斯兰教徒,她们日常和男人们在一起,不戴头巾、面纱。即使这样,他仍然对她们的大胆感到惊讶。

  一些年轻姑娘一直对他微笑着,交头接耳,甚至“咯咯”笑出声来,显然是在议论着他们。她们穿着纯丝的宽大长袍,头发长长,编了一段辫子,挂着金首饰的珠宝。有些长得很漂亮,显然来自不同的种族。

  马可问叔叔,叔叔告诉他:“她们的母亲是塞加西亚人,她们都是拔都的妻妾。觉得你很有趣哩,因为你没有胡子,她们认为你像个女人。”

  过了一会儿,拔都领着他们去参观这小小的营地。蒙古人紧跟在他们后面,好奇地看着这些陌生人,孩子们时不时跑上来摸摸他们穿的长袍。

  夏日的草原之夜宁静而美丽。拔都在营地中央的空地上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男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弹琴唱歌,妇女们在做面饼;孩子们在人群中嬉闹,时而去转动一下火上的烤肉叉。

  马可对父亲说:“这真是无忧无虑的生活。”

  尼古拉回答说:“说得不错。可这只是生活的一半,等你看到蒙古铁骑横扫大地时,你就没这种感叹了。他们更感兴趣的事就是杀人。海都总是与他叔父忽必烈冲突,多亏现在正是他们和平的时候,而且我还给了他一条值钱的项链,否则,很可能我们已经脑袋搬家了。”

  欢宴是马可平生未曾经历过的,他对蒙古人的豪饮瞠目结舌。那不是宴会,而是狂欢。前面就是驿路,顺着蒙古帝国的交通干线,很快就会到达帝国的心脏,危险终于过去了。

  大家如释重负,也尽情地分享这份快乐。音乐声、歌声、欢笑声,整个营地一片喧嚣。到最后,他们连怎么睡到毡帐里都不知道。

  清晨,响起了牦牛号角。马可从梦中醒来,发觉尼古拉和玛杜还在蒙头酣睡。这恐怕是他们离开拉加斯两年来最舒适的一个夜晚。

  在用过拔都为他们准备的丰盛早餐后,他们又踏上了漫漫的旅程;马可依然和向导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很快,他们就踏上了驿路。再向前走就不需要向导了。驿路笔直而平坦,这是马可看到的第一个伟大的奇迹。通向每个省的条条驿路,纵横交错,穿过幅员辽阔的整个帝国,把各个地区和元朝的统治心脏大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个驿站都备有马匹,大都的任何一条法令,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接力传递的形式到达每一个角落。

  大汗的金牌给马可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他们投宿的几个驿站都得到了很好的服务,前进的速度大大加快。他们一路向东,经过叶尔羌、莎车、和阗、培因,直抵重镇罗布。而且,他们一行人来到的消息,也已经由急件信使送往上都。

  罗布镇位于东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罗布大沙漠的入口处。他们在车尔臣绿洲停了下来,一方面稍事休息,另一方面备办未来行程所必需的物品。他们整天在一起商议怎么走,这是最后一道关口了,但却是极为艰难的,因为驿站的人早已向他们讲述了沙漠的恐怖。

  尼古拉一边在油灯下查看已经破旧不堪的地图一边说:“我们一定要谨慎,不能冒险,否则将功亏一篑。”

  玛杜显得胸有成竹:“是啊,这可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好在我们有了过沙漠的经验。”

  马可神情凝重地说:“不,叔叔,我刚才已经问了店主,还向其他居民打听了,情况要严重得多。这片沙漠太大了,要越过它最宽的地带是不可能的,因为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我们无法装运这么长期的食物和水。我们必须选择最狭小的沙漠地带横穿过去,而这也要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万幸的是,在路上还能找到十多处水源。但有3个地方的水咸苦不堪,无法饮用;其他地方的水还好,整条路线上没有野兽,也就找不到可靠的食物来源。我们必须找个好向导,否则偏离路线,我们会活活饿死渴死。”

  尼古拉当机立断:“这样吧,马可你去找向导;我去买骆驼,这是唯一能在沙漠中驮送货物的牲畜。玛杜,你去采购最少一个月的食品,备足水。”

  当他们真正踏上这片大沙漠时,才发觉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眼前的一切让他们不寒而栗。

  周围是无边无垠的荒凉,只有岩石、页岩和黄沙构成的山丘、平原和峡谷,连绵起伏,伸向天际。没有一点生命,除了头顶的烈日和地上的人影,看不到一只野兽和鸟雀。宁静,可怕的宁静。

  无情的酷热考验着他们的意志。灼人的热风吸吮着他们身上的水分,微细的沙粒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们。砂砾和页岩中石英的反光,令人眼花缭乱,什么也看不清。马可依然和向导走在最前面,除了人们阵阵粗粗的喘气声,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尼古拉和玛杜的精神逐渐地委靡下去,体力慢慢消逝在沙漠中。只有马可坚定如初,在他心中,那梦幻中的国土召唤着他,鼓舞着他。他不停地跑前跑后,照应大家,督促前进。

  他们害怕迷路,不敢在晚上行走。茫茫戈壁滩上,到处看着都没什么区别。所以,当他们休息或睡觉时,都必须留下明确的标记,以使自己不要迷失前进的方向。路边时而可见的人畜白骨,在提醒他们这就是穿越大沙漠的代价。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那亭台楼阁、绿洲和湖泊,在诱惑着人们,他们要用巨大的自制力才能阻止自己奔向这些幻景。

  到了夜间,各种声音幽灵般四处游荡,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有一次,尼古拉在睡梦中站起身来,摇摇晃晃地向那些声音走去,马可赶紧把他拉住了。马可不得不聚拢队伍,采取密集的队形前进和宿营。幸好富有经验的向导在每只牲畜项下挂了响铃,便于失散时容易发现,也便于管理。

  20天过去了,虽然经过最后一处水源时,马可尽可能地补充了水,但水的消耗量比以前要大得多,每一个皮囊都开始瘪下去了。马可焦虑地望着前面无边的沙漠,看看身后在疲惫、衰弱的马和骆驼旁蹒跚而行的人。让他最担心的就是父亲,他年龄最大,现在走路只是凭着坚强的意志硬挺着。

  马可心想:“如果四五天内走不过沙漠,可能有人要倒下去。”

  一天,前面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红柳和胡杨,向导大叫起来:“已经到大沙漠的边缘了。”绝望的人们重新又燃起了希望之光。

  征服了最后一道难关,马可真有一种从地狱里重回人间的感觉。他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蒙古人会信萨满教,崇拜天神和地神。在浩瀚的苍穹、广袤的荒漠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这不可知的神意,让他顿生敬畏之感。

  马可他们越过沙漠后遇到的第一个城市叫唐古忒沙洲城。马可他们在沙洲城作了短暂的休整,继续向东方前进,尽管前面还有一块小沙漠,但毕竟已挡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1274年秋,他们经过钦赤塔拉斯城、肃州城,到达唐古忒首府甘州。

  他们抵达甘州城郊的驿站。尼古拉说明情况,并拿出大汗所赐的金牌时,提领非常热情地把他们让进大门,安排到较好的房舍歇息。

  用过晚餐后,马可来到提领处,询问他是否可以在驿站多住几日,因为他发现父亲和叔叔的身体尚未全部恢复。

  提领显得很为难,说:“马可先生,也许您不知道,驿站的给养是有时间限制的,大汗规定驿站只为使臣供应两日的给养,禁止滞留驿站。”

  马可理解地说:“不知附近可有稍好点的旅店,我们可以住到那里去。”

  提领说:“那怎么可以,你们是使臣。这样吧,我明天一早派人到甘州总管去报告,再作决定。”他随即命仆人把负责站务的副使叫来,一一作了安排。

  第二天上午,一位官员匆匆来到马可他们的住处,要他们立即进府,总管要召见他们。他们跟着官员到了甘州衙署,走过谯楼仪门,上了正厅,总管已经在恭候他们了。总管对他们远道而来表示欢迎,尼古拉拿出乞尔曼的丝织绣品送给总管,总管捧着这些色彩鲜艳、绣工精美、式样新颖的丝织品爱不释手,一再感谢。畅叙一番之后,又在西耳房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席间,在谈起他们的打算时,总管说道:“提领已经禀报了,既然身体欠佳,多住几日也无妨。”

  尼古拉站起身来向总管致意:“太感谢了,大人。”

  总管笑了笑,沉吟片刻说:“你们是大汗的使臣,同时又身负教皇之命,总不能就这样贸然而去吧!我马上派信使,上奏大汗,你们先安心休息。”

  于是,尼古拉和玛杜在驿站住下来,天天有酒有肉,悠闲自在。

  马可坐不住,他四处游荡把甘州城看了个遍。他不但常常到城里的三座基督教堂,还流连于各种寺庙。金碧辉煌的寺庙庵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神像,让马可乐而忘返。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冬季。朝中依然没有消息,他们不免有些焦虑。尼古拉几次到衙署询问,总管说可能路上耽误了,让他们再耐心等待,反正严冬也难以行走。无奈之余,尼古拉和玛杜干脆操起了老本行,做些小买卖,倒也赚了不少钱。

  冬去春来。一天,尼古拉和玛杜带着马可正在房里整理货物,总管派人要他们立刻去衙署。

  正厅上坐着总管和两位官员,头戴漆纱制成的幞头,身穿绯罗服,腰系乌犀角带,足蹬皂皮靴,很是威严。看到他们进来,两人站起身来说:“你们是尼古拉·波罗和玛杜·波罗吗?”

  尼古拉取出金牌,恭恭敬敬地呈上。

  其中一位高个官员举起一只手:“我以忽必烈大汗——伟大的统治者,所有人的皇帝的名义,欢迎特使们归来。大汗已经起驾前往上都,我们奉旨前来护送你们。你们很多年没有音信大汗等待你们几乎已经绝望了。”

  在经历了漫长的紧张旅途跋涉和种种惊险遭遇之后,他们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下来了。一队戴着尖顶帽盔、身着皮甲、手持长矛的蒙古骑兵已经在恭候他们起程了。

  浩浩荡荡的一行人马告别了甘州,途经凉州、宁夏的中兴府,天德、察罕脑儿,从张家口越过长城,直奔忽必烈的夏宫——上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