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节 文成公主进藏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富强的时期,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有的国家和民族,则通过联姻的形式,以加强与唐朝之间的友好关系。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在其西北边境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公元7~9世纪存在于青藏高原。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吐蕃人的首领称为“赞普”,意思是雄壮强悍的男子。

  公元629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父亲沦赞弄囊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松赞干布出生于西藏高原的泽当,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吐蕃毗(pí)王族的残部大搞分裂,爆发了叛乱,沦赞弄囊被毒死了。年轻的松赞干布担负起平安叛乱和反击侵略的任务,在中小贵族的帮助下,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吐蕃王朝的统一。他做了赞普,把都城迁到逻些(现在的拉萨),制定官制和法律,创立国有王国制度。

  松赞干布建立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时,正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非常羡慕唐朝的文化,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他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访问。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访。从此,汉藏两族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不久松赞干布派使臣,带着丰盛的礼物,到唐朝向皇室求婚,唐太宗没有同意。公元640年,他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经过数千里的草原,再一次到长安求婚。

  传说当时到长安求婚的五个国家的使臣,他们都带着贵重的礼物,想要娶唐朝的公主。究竟把公主嫁给谁呢?太宗决定出几个难题,考一考这些使臣,看谁聪明能干,再作决定。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请到宫里,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把丝线穿过明珠中间的孔,就将公主嫁给谁的国王。”原来,这颗明珠有两个相通的珠孔,一个在旁边,一个在正中,中间的孔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非常困难。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禄东赞很快就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到九曲珠的孔内,然后不断地向孔里吹气。一会儿,这只蚂蚁便拖着鬃从另一端的孔中钻了出来。禄东赞再把丝线接在马尾鬃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唐太宗见禄东赞这样聪明,很高兴。

  接着,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难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御马场左右两个大圈,一边是一百匹母马,一边是一百匹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把它们的母子关系辨认出来。其他几个使臣束手无策,只有禄东赞想出了办法。他运用吐蕃人民在游牧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人暂时不给马驹吃草和饮水。过了一天,他把母马和马驹同时放了出来。只见母马嘶叫,马驹哀鸣,小马驹一个个跑向自己的母亲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就这样被禄东赞辨认出来了。禄东赞说:“马的母子关系已经辨清,请陛下将公主嫁给我们的赞普。”唐太宗说:“还要再考一次,然后决定。”

  当天夜里,宫里钟鼓齐鸣,皇帝传召各国使臣入宫。其他几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齐赶到宫里。只有禄东赞想得周到,他因初到长安,路途不熟,怕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就让随从带着颜色,在去皇宫途中的十字路口都做了记号。原来唐太宗是请各国使者到宫里看戏。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寻归路吧,谁能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禄东赞有记号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使臣由于不熟悉路途,摸来摸去,直到天亮以后才找到住处。

  经过五次考试,禄东赞都取得了胜利。唐太宗非常高兴,心里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聪明、机智,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