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蒙古建国

  成吉思汗六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它统治着东起兴安岭,西迄阿尔泰山,南至阴山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作为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对内建立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对外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

  成吉思汗即位后,打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民族部落组织,把蒙古百姓划分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的功臣和贵戚。在这些封地,每一千户内的牧民按十户、百户、千户编组,分别统属于多级那颜(长官),平日游牧生产,战时出征作战。千户即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生产和军事相结合的千户制,是蒙古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千户之上设立只管军事,不管民政的左手、右手、中军等三个万户。分别由木华黎、博尔术、纳牙阿掌管。

  同时,成吉思汗把护卫军“怯薛”由550人扩充为一万人,主要从有技能,身体健壮的各级那颜贵族子弟及少数“自身人”(自由人)的子弟中挑选。护卫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大汗的金帐。这支由大汗亲自统领的亲军,是防止内战和进行扩张掠夺战争的有力工具。

  早在宋嘉泰二年(1202年),铁木真就设立“札鲁忽赤”(断事官)来处理民事纠纷。嘉泰三年(1203年),又召开大会,制定了札撒(法律)。嘉泰四年(1204年),铁木真让乃蛮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借用畏兀儿文(叫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创造了蒙古文字。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建国后,任命他的养弟失吉忽秃忽为“普上断事官”(大断事官)掌管民户的分配和审断刑狱、诉公司法,是蒙古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来断事官逐步成为兼管财政、赋税和司法的重要官职。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又召开忽里台大会,将自己以前发布的命令汇集成册,形成成文法《大札撒》。《大札撒》确保私有财产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巩固蒙古权利、加强统治有积极作用。

  成吉思汗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在创立各项制度的同时,发动了扩张战争。成吉思汗二年(1207年),派长子术赤领兵北时,征服“林木中百姓”各部。失惕河(钖什钖德河)流域的斡亦剌各部,八河地区(贝加尔湖以西)和贝加尔湖以南的不里牙惕等部,纷纷投降。接着术赤进兵吉利吉思部(唐时黠戛斯的后代,居住于今叶尼塞河上游)。吉利吉思首领表示臣服。西伯利亚部落纷纷归顺蒙古,蒙古北部疆域大大扩展了。

  征服了北方部落以后,成吉思汗三年(1208年)冬,成吉思汗向西追击乃蛮首领屈出律和蔑尔乞首领脱脱的残部。在额尔齐斯河支流不黑都儿麻河射死脱脱,击溃了乃蛮、蔑尔乞部联军。乃蛮的失败,震动了畏兀儿各部,他们决定借助蒙古的力量,摆脱西辽的统治。第二年,畏兀儿人杀死西辽所置的监国,派两名使者去向蒙古汗表示臣服,并配合蒙古军击溃了忽都的残部,以此表示对成吉思汗的忠诚。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畏兀儿首领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带大量珍宝亲自去克鲁伦河畔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收认巴尔术为第五子,并将女儿也立安敦公主嫁给他。同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忽必来进攻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哈剌鲁。哈剌鲁马木笃汗投降蒙古。到蒙古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将阿勒合别姬公主嫁给他为妻。畏兀儿和哈剌鲁的归顺打开了蒙古进军西辽的通道。

  成吉思汗在西进的同时,派兵南下进攻西夏。早在宋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成吉思汗灭乃蛮后就率兵侵入过西夏。成吉思汗二年(1207年)秋,第二次侵入西夏,成吉思汗四年(1209年)秋,成吉思汗发兵第三次侵入西夏。西夏国王纳女求和,每年向蒙古进贡,归顺蒙古。

  到成吉思汗六(1211年),蒙古已成为南接金朝,西临西辽的强大国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