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乐闲人

几方田亩,耕耘不辍,乐在其中
个人资料
乐闲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家国七十年——记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109) 第五节意大利印象(2) 气势恢宏的圣马可教堂,以及它周边的形态各异的建筑群是威尼斯亮丽的招牌。置身其间,震撼、惊叹、感慨、惬意之心态轮番涌现于胸间。这心情不亚于初次登顶纽约的帝国大厦,欣赏曼哈顿时的心情。 圣马可,基督教《圣经》故事人物。马可为其罗马名,犹太名为约翰。人们提及耶稣的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家国七十年——记亦泣亦歌的人生旅途(108) 第五节意大利印象(1) 2016年,小牧久而未决的婚姻出现曙光,他和英娜相识了。经过一年的相处,他们相互了解,相互爱慕,决定建立家庭。婚期定于2017年8月24日,地点在法国图尔附近卢瓦尔河畔的一个古堡里。另一方面,孙女徐碧宸马上就要上高二,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基本上就算离开了家庭,像鸟一样在广阔的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四节第三次访美印象(2B) 汽车飞奔了一个多小时,基本穿越了整个城区,数字最大的街道好像是374街,这可是我见过的最大的街道排号。这说明,西雅图这个城市非常疏散,城市规划者也非常聪明实际,这么多的街道,如果一一起名字,谁能记得都是大问题。记得过了100数位的街道后,车子逐渐少了;出了市区后,森林逐渐多起来,树木基本都是笔直挺拔的北美红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四节第三次访美印象(2)这次在美国,小牧还自驾带领我们专程去旧金山游玩,往返花了五天时间。去旧金山途中,沿着海岸1号公路,先后游玩了圣巴巴拉、丹麦风情小镇索尔万、圣路易斯奥比斯波、蒙特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景点,那就是圣巴巴拉的安闲与静谧,索尔万的欧陆风情,圣路易斯奥比斯波的主教山,蒙特雷的海浪,都在我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特别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最后说一说社会观念。既然西方是造成伊斯兰世界民不聊生的根源,可是,难民却源源不断地涌向西方,视西方为天堂,趋之若鹜,这是一种非常怪异的现象。众所周知,难民和恐怖是困扰欧洲的两大难题,这两个问题相互联系,互为因果。难民是恐怖主义的温床,恐怖主义是影响难民入境的最大障碍。西方政府一方面谴责恐怖事件,一方面还源源不断地收留难民。人们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三节第三次访美印象(1)2015年10月17日,我和老伴从上海飞到洛杉矶。我们离上次离开美国已经十年,那次来美是为了参加小牧的生物学博士的毕业典礼,从4月份开始一直住到10月份,地点是纽约。此次来美的主要原因是避邪。自2014年以来,我的身体每况愈下,着凉就发烧,年底还害了一场肺炎病,整整吊了14天的抗生素。2015年5月,我和老伴去三峡旅游,返沪途中,遇见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不朽的事业(2) 《静静的白桦林》的创作意图在这本书的后记写得很清楚,现摘录如下:“我曾在免渡河农牧场(在大兴安岭北坡)生活了四年。当过牧羊人和挤奶工,也曾参与过出牧。一方面对冬季恶劣的气候和牧人单调的生活了解甚深;另一方面对远离居民点的、没遭受人为破坏的原始自然风貌的秀美也十分地欣赏和热爱。肆虐的暴风雪,单身大通铺上光棍们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节不朽的事业(1) 2003年从美国回来后不久,万科假日风景第二期工程完工交付,装潢了二个月,放置了两个月,之后我们搬进了新居。 孙女已四周岁,进了小区内的海丽达幼儿园,每天早八点送去,下午四点钟接回。儿子儿媳上班去了,我和老伴无所事事,显得百无聊赖,急需找一件事做,以此来消磨时光。想来想去,选择了写作。这大概是天意,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一节几次出国简略回顾(2)第二次去美国是在2005年4月24日,是为了参加小牧的PHD博士毕业典礼。准备住半年,不能再去六安请保姆。因此就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孙女去领事馆签证,如果被拒签,那就在上海找一个保姆。签证官可能是韩国人,几经询问,竟然同意带孙女去美国。这在当时很罕见,我们喜出望外。这一次我们仍然住在新泽西,但不是纽波特,而是位于63街的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九章老而不朽第一节几次出国简略回顾(1)2003年我和老伴去纽约看望小牧。在去纽约之前,我和老伴专程回六安一趟,请一个中年下岗妇女到上海为我们带孙女。这是我第三次出国。第一次是在1999年,为寻求合作者,我和纺织局长褚伟胜去了新西兰,在奥克兰住了四天,回来时在香港九龙住了一夜。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从飞机上看去,就像一个大渔村,仅有一个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