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博文
(2025-04-29 20:27:24)
“你该学点规规矩了!”到了新家后不久,爹地妈咪觉得我淘气,不懂规矩,决定让我到狗狗学校学习学习。
要我上学?我心里嘀咕,好不情愿。我最不喜欢听着别人指挥我干这干那,除非……,除非有好吃的东西奖励!这可不是我所独有的脾气,我们比格犬都是这个特性!
于是,我就赖在我的小床里,闭着眼睛,装着睡觉,任他们怎么呼唤都不理采。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7 10:26:33)

PJ自传(2)我的新家 不知过了多久,汽车缓缓停了下来。我睁开眼睛,眼前是一憧漂亮的房子,一扇温暖的门打开了。 “到家了。”这一刻起,我明白,我成了这个家的一个成员了! 我的人类爹地,那个短发人类,把我轻轻地从车里抱出了车。我的人类妈咪,那个长发人类,赶忙拿着一装满了香喷喷的鸡肉味食物的大碗放在我面前。 我一点也不客气,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PJ自传(1)我找到了好人家 我是一只Beagle,中文称比格犬,或者叫米格鲁。我的祖先在欧洲。我的家族非常显赫,名气可大呢。我太爷的太太爷的太太太爷曾在英国皇室任守猎助理,跟随伊丽莎白一世女皇到林中守猎多次,立下战功无数,使我们的家族荣获得了“猎兔犬”光荣称号。最值得我们家族骄傲的,还是我嫲嫲的嫲嫲,她70年前住在白宫,是美国第三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4-26 07:33:26)
家乡的路沙田的桥(2019.12.12)人啊久离家乡后目光总是那么的好奇脑子却又是那样的怀旧拉起高铁的窗帘一幕幕陌生的画面犹如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耀眼刺眼花眼我像初入城的大乡里在这块已生活了三十年的土地失去了方向感曾经的南国渔米之乡处处为高楼林立的闹市大片良田已经难觅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绝迹道路桥樑代替了河网曲流渡口渡船已成历史也许应为家乡的巨变大声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2 18:53:53)

餐厅里的惊喜 中山的博爱,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悄然流露。它不是刻意营造的仪式感,而是藏在日常生活最平凡的片段里,如微风拂面,虽无声,却沁人心脾。 那天,我与几位老同学相约在中山利和大厦的一家餐厅聚餐。餐厅的灯光柔和,桌边人声鼎沸,却井然有序。我们的服务员是一位外地来的年轻人,脸上总带着真诚的笑容。他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菜品,不厌其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2 18:44:00)

慈善万人行,爱的传承 在中山,有一个延续了三十多年的传统,那就是元宵节的“慈善万人行”。这项始于1988年的公益活动,这早已不仅仅是一场巡游或一次捐助,而是一代又一代中山人心中共同的善念与信仰。 最初的“万人行”被称为“敬老万人行”,是一群心怀仁爱之心的市民,自发走上街头,为年迈体弱的老人募集善款与关怀。那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2 18:23:12)

靠谱,离谱(相声)(在2024年新韵艺术团春节饺子宴上的表演)作者:邱林青表演:邱林青/卢力邱/卢:(齐)大家新年好!邱:今天我们俩向大家表演一个相声,卢:我叫卢力。这是我第一次讲相声,可能讲得离谱,请大家多多包函。邱:我叫邱林青,讲的是广式普通话,希望大家听得懂。卢:我还算基本听得懂。你讲的还挺靠谱的。邱:这我就放心了,要不我还得找个翻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2 11:31:45)

豆腐花的温柔
中山的博爱,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也不只存在于历史与纪念碑中。它沉淀在每一个市井巷陌之间,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琐碎之中,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便是这份博爱精神的朴素体现。他与妻子,三十多年来默默坚守着一间小小的豆腐屋,取名“永丽”。夫妻俩人风雨同舟,把最普通不过的一碗豆腐花,用心熬、用爱煮、用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2 11:16:15)

这是我疫情后的第一次回乡。在春色明媚的三月底,从亚城到西雅图,再到台北,飞机经过三十多小时的旅程,到了香港。换上中港直通大巴。大巴载着我那迫切归家的心,沿着横穿珠江口的“深中通道”,很快便到达了目的地——那是我魂牵梦萦的家乡,中山。 中山,这座以国父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城市,自带一股深沉与温馨。她不张扬,不浮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4-20 16:30:51)
怀念恩师刘南威教授 (2024年12月28日) 在2024年即将落幕之际,得知恩师刘南威教授辞世的消息,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些年的点滴往事,如潮水般涌入脑海。刘老师不仅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更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引路人。他的学识、风范与胸怀,至今影响着我,成就了我的许多选择与坚持。 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那个年代,教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