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水吧、话吧……这些都不新鲜,沙坪坝三峡广场一幢大楼内两个月前开了一间“鬼吧”,一天约有100人去见“鬼”。昨天中午记者孤身去泡了一回,吓得不行。
掀开青布门帘进去,但闻鬼哭鬼笑,先就毛发直立。一道从屋顶直垂下地的黑色幕布后面,影影绰绰有鬼在晃动。心悬得老高,一撩幕布——妈呀,一个披毛散发、面目溃烂的鬼突然从旮旯里跳到眼前,吓得人倒退回来,夺门而逃。
把门的服务小姐再三帮我壮胆,记者再次闯入,只见里面九曲回廊,分成若干互通的小房间。戴镣铐的厉鬼、凄惨惨哭的哀鬼、奄奄一息的病鬼……不断从你前后左右闪出,吓得人惊叫不已,冷汗直冒。
蓦地,一只毛茸茸的手从背后伸出,搭在肩膀上!记者本能跃起,惊回首,一掌打将过去——怪事,鬼怎么也是肉身?这下搞醒豁了,难怪进入鬼吧之前,服务小姐再三叮嘱:“不能对里面的机器踢打,以免部件损坏。”原来,鬼是人装的!鬼的演出不过一场真人秀。
摸清了家底,记者试着和一个仰躺的“病鬼”交流。一天躺起身上痛不痛?记者问。“鬼”不答,假装起身相吓。“老板一个月给你们开多少工资?”又问。“鬼”还是不答。“老兄,这路往哪边走?”三问。“鬼”听懂了人话,抬手往外指路。“你看来硬是人嘛,我来揭开面具看看。”记者斗胆说。这时,侧面走出一“吧员”,告诫记者违规,引出门,冷汗还不干。
“鬼吧”现身,吸引的是年轻人。记者昨日看见,两群八中的初中生进去泡了一回,在里面大喊大叫。“鬼吧”老板介绍,开间“鬼吧”就是要吸引年轻人,让“玩家”耍个疯狂,让大中学生耍个刺激,让久坐办公室的白领耍过后“像洗了个心理桑拿”。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对“鬼吧”叫好,反对者主要就是学生家长。沙坪坝正街21号刘子平说,他坚决反对上初二的儿子去“那个不三不四的地方”,因为担心会给儿子的心里留下恐怖阴影,造成心理创伤。“鬼吧”老板也担心遭到学校和家长抵制,所以至今未敢到校园内去宣传。
“恐怖要适度。”一心理咨询所从事恐怖心理研究的专家说,过分恐吓会导致人内分泌失调和心理失常。他不赞成开“鬼吧”。
而鬼吧老板不这么看。他引用“存在就是合理”的名言相驳:每天有100人左右去见“鬼”,说明这是一种心理需要,形成了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