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24年回眸,最佳新人!(组图)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第二届(1983年)

  最佳新人 马斯晨 《投奔怒海》

  



  1983年,年仅19岁的马斯晨在主演的《投奔怒海》中由于将“琴娘”这个角色诠释传神而有深度,赢得观众赞叹、引来业内关注。不过,就在马斯晨凭该片同时角逐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的那届香港金像奖上,却遭遇了强劲对手林碧琪《靓妹仔》,两位天才少女演员的精彩表演势均力敌,一时令评委难以取舍,最终林碧琪摘走了影后桂冠,马斯晨则拿下了最佳新人。

  马斯晨对演艺事业也不怎么看重,无论是主演《听不到的说话》,还是在《猫头鹰与小飞象》和《不脱袜的人》中演配角,她都尽心尽力做好本分,对走红或争戏却没什么概念。其实如马斯晨这种淡泊之人很难在娱乐圈长久立足,90年代以后她销声匿迹。

  林燕妮说:“我不能把马斯晨的脸孔归入任何一类,我觉得她有张橡皮脸,可以变做很多种不同的人物。当然,不美艳,她甚至不强调她那十九岁的青春,但是我觉得,她那种脸孔,从很纯真扮到很邪恶都可以,那是一张很好的演员脸孔。”

  

  


  《投奔怒海》海报

  第四届(1985年)

  最佳新人 顾美华 《似水流年》

  

  1985年她凭《似水流年》获得最佳新人时就已32岁了,90年代她一度退出影坛,直至2003年才受徐枫之邀,出演《美丽上海》中王祖贤的姐姐,结果一举拿下的最佳女主角,而那时她已52岁了。


  顾美华的戏,一向是“极其自然”的。她的演出完全生活化,纯无斧凿痕迹。在上海电影节上章子怡已是光芒四射的好演员,依然败在顾美华手上,显见她的实力如何。

  第五届(1986年)

  最佳新人 陈婉丽 《女人风情话》

  

  第五届是“新浪潮”的后辈张婉婷和关锦鹏占尽风骚,唐基明的《女人风情话》获四项提名,但最终只有陈婉丽拿了个最佳新人。陈婉丽演技尽管真实自然,却并不具备明星素质,加之她不过是偶入影坛,一击即中后便飘然退出,想来倒也潇洒。


 第六届(1987年)

  最佳新人 刘玉娟 《美国心》

  

  第6届方育平虽然以《美国心》三夺最佳导演,利玉娟又拿了最佳新人,可惜那届的所有获奖作品都被最佳电影《英雄本色》抢走了风头。自此之后,唐基明沦落到拍“鸭”电影(《鸡鸭恋》和《与鸭共舞》),方育平则拍完《舞牛》正式息影。而刘玉娟与上一届最佳新人陈婉丽的际遇几乎完全相似。

  第七届(1988年)


  最佳新人 林国斌 《省港旗兵续集》

  

  动作片历来是香港电影的主流,许多新晋演员亦凭搏命的动作演出获得金像奖的鼓励。林国斌恁《省港旗兵续集》在第七届金像奖上拿到最佳新人奖,但其后来星途并不理想,他大多演反派,代表作有《破坏之王》、《战狼传说》等。他在娱乐圈最出名的可能就是梅艳芳前男友的头衔,两人自1991年开始恋情,可由于双方个性都特别强,这段维持两年的恋情于1993年无疾而终。但是多年来,林国斌都很关心梅艳芳,在梅艳芳病逝后,他立刻赶到医院,为阿梅送行。在梅姐多名旧爱中,林国斌算最有义气的,自梅姐离世后,一直不辞辛劳为梅姐办理身后事,又帮忙照顾梅妈。

  

  第八届(1989年)


  最佳新人 吴大维 《今夜星光灿烂》

  

  吴大维身兼演员、歌星、主持人及VJ数职于一身,一方面是娱乐界资深主持,一方面还自己唱歌、演戏,吴大维也算是娱乐圈的中心人物。1966年10月2日在香港出生,十三岁移民美国。从当年得奖的电影《今夜星光灿烂》到近几年的电视剧集,十多年过去了,帅哥虽然不老,但演起戏来却千篇一律的玩帅兼贫嘴,与生活中的大维本色区别不大。

  第九届(1990年)

  最佳新人 江华 《但愿人长久》


  

  江华生于1962年11月19日,出道多年,早年在亚视训练班时,和黎明同期。才踏入表演这行不久,就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奖”。后江华转投荧屏,相继在亚视和无线拍了很多电视剧集,像《无业楼民》、《苗翠花》、《碧血剑》、《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九五至尊》、《寻秦记》等,塑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角色。他在亚视主演的《郎心如铁》中,把负心汉演得入木三分,此后和反派角色结下不解之缘。后来TVB拍摄《西游记》,唐三藏找江华演时引发了不少争议,江华怎么看就是一脸恶人相,怎么演慈眉善目的唐僧?不过,江华凭着非凡演技,克服了闲言闲语,到了《西游记》第二部,孙猴子换成陈浩民,唐三藏还是江华。转战TVB旗下,江华开始被视为不可或缺的“绿叶”角色,但有时突出的表现,甚至能超越男一号。无论是阴险毒辣的大反派,还是幽默风趣爱耍嘴皮子的官家少爷,还是外表冷酷内心热情的侠士,江华演过无数不同的角色,可塑性极强,演技早已炉火纯青。凭借着过人演技,江华已经担正了许多剧集,有趣的是,江华接连在《杨贵妃》、《金玉满堂》和《九五至尊》等多部剧中饰演皇帝,扮相英俊不风流倘,成为有名的皇帝专业户。

第十一届(1992年)

  最佳新人 梁铮 《黑猫》

  


  梁铮曾被誉为杨紫琼的接班人,自1992年夺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后,又主演过《重金属》和《猎狐》等动作片,是崛起于90年代最有名的打女。

  

 第十三届(1994年)

  最佳新人 吴兴国 《诱僧》

  


  来自台湾的吴兴国1994年恁电影《诱僧》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吴兴国并不是出身于京剧世家,然而天生嘹亮的嗓子,11岁便开始接受京剧训练,唱、做、念、打皆精,是台湾成名已久的京剧大师;披荆斩棘把西方名剧改编成京剧,是台湾新派京剧的领导者。八年的京剧训练,是循规蹈矩的严格生活,也是血泪交织的艰苦日子,教吴兴国今生难忘。

  复兴戏剧学校毕业后,吴兴国成功考进大学,成为首位能入大学的剧校学生。后来他在一位老师的鼓励下,依仗稳固的京剧功架,加入了“云门舞集”,开始学习现代舞。然而由于现代舞讲求肌肉表现和大胆直接的情感交流,与京剧那种传统含蓄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令他初时不免感到难堪,内心充满挣扎。

  大学毕业后,面对舞蹈及戏剧两条出路,吴兴国进退两难,最后考虑到戏可以演到老,但舞却会受体力所限,而选择了弃舞从演。他更创立自己的剧团,将西方名剧改编成京剧,成功把《马克白》改编为《欲望城国》,首次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创新的概念、勇敢的尝试,为京剧开创了一条新血路,而吴兴国的演艺道路同时亦不断发展,如今,他又返回台湾做自己喜欢的改良京剧那份更有前途的职业去了。

  第十四届(1995年)

  最佳新人 刘雅丽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刘雅丽香港演艺学院戏剧系第三届毕业生,在校时就曾获得“最具潜质演员奖”和“杰出女演员奖”。她于1990年加入香港话剧团,转为全职演员,1994年为另求发展离开话剧团。在话剧团期间曾出演话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姚小蝶一角而获“香港第二届舞台剧最佳女主角奖”,1994年,高志森将《我的春天有个约会》改编为电影,刘雅丽在剧中继续饰演女主角,并主唱其主题曲。这部影片使刘雅丽拿到第十四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并恁主题曲获多项音乐大奖,大碟更冲破白金销量。可惜此后她在影视方面的表现似乎都没有出的几张唱片来得深入人心。

  第十五届(1996年)

  最佳新人 巫启贤 《慈云山十三太保》

  


  巫启贤来自马来西亚,他来香港拍戏之前已是台湾深受欢迎的歌星,1983年他与高中同学组成“地下铁合唱团”,掀起新加坡本地音乐创作风潮,即所谓“新谣”运动,影响之深远不下于台湾当年之“民歌”风潮。1985年新加坡广播电视主办十大当地创作,他有六首歌入选。自1985年起,他年年都能拿到大大小小的音乐奖项。1994年他转战香港,一首“只想一生跟你走”获香港电台最佳原创大奖。1996年又恁《慈云山十三太保》即《新十三太保》获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同年又与周润发、成龙、梁家辉、郭富城等人同获香港《君子杂志》选拔的“十大君子中之君子”奖项。而港片陷入低谷后,巫启贤落得无戏可拍,返回台湾时只好恢复歌星身份,继续在歌坛打拼了。

  第十届(1991年)

  最佳新人 刘玉翠 《庙街皇后》

  

  刘玉翠长得不漂亮,如果非要找个好听的词来形容她的话,只能说是“短小精干”。 刘玉翠的学历不低,是在演艺学院深造过的,在一众靠选美、广告、唱歌出道的香港演员里,她算得上是科班出身。更唬人的是她初出道不久就在香港金像奖上拿了两个大奖,那时的媒体炒作还远没现在严重,金像奖的威严和公正程度也还不容质疑,所钦点出的最佳新人大多真的潜力非凡,比如梁朝伟和袁咏仪,因此刘玉翠当年拿下两奖,真是全凭天分和演技。刘玉翠拿了奖,还是只能熬日子,混饭吃,和TVB签份合同拍电视剧。如97版《天龙八部》里的阿紫、《鹿鼎记》里的建宁等。TVB的电视监制有时眼光的确独到,看她长得个头不高,面相虽不惊艳但显机灵,于是总让她在古装戏里演淘气古怪的女生,《天龙八部》、《鹿鼎记》、《苗翠花》、《天子寻龙》、《封神榜》、《再生缘》、《牛郎织女》……然她的机会也仅限在此,到近两年,TVB的古装和神话剧渐渐没了声势,她也渐渐在电视上开始淡出。


  第十六届(1997年)

  最佳新人 舒琪 《色情男女》

  

  舒琪原名林立慧,生于1976年4月16日,模特儿出生,被王晶看中后签拍她的第一部电影三级片《玉蒲团》,其中更有与李丽珍接吻的镜头。如果说没看过舒淇的写真集的人恐怕不多。然而,如果以为凭手中天天翻阅的写真集或者夜夜观看的三级片,就能对她完全掌握或了如指掌,那可就大错特错。必须承认,除了符合想象中、传闻中、平面中的一部分舒淇外,舒淇还有一点意外的惊喜和美丽。1997年她恁《色情男女》获得第十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和“最佳女配角”两项大奖,并从此走出事业低谷。接得她还夺得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如今她既演过侯孝贤的文艺片,又演过好莱坞的动作片,俨然已跻身国际影星行列了。

  


  第十七届(1998年)

  最佳新人 李灿森 《香港制造》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长相是天生的“混混”样,毫无疑问,那个人就是李灿森了。李灿森是不用演就能自动成为小混混的唯一人选,长得够拽,打扮够炫,有幽默感,会耍无赖,跟父母的关系很烂,然后还时不时地会散发出一种朴实的文艺气息,跟喜欢的女人在一起时会有“一辈子”之类的念头……这一切元素几乎只要他往镜头前一站就可以扑面而来。所以你可以说李灿森很程式化、角色范围太窄、挑不了大梁等等,不过无论如何,一个浑然天成的小混混是很难得的。

  李灿森生于1975年9月27日,在乡村长大的他从影前是一个普通的水电技工。而因为这份普通中带有独立独行的个性,被导演陈果看中,出演电影《香港制造》的男主角,并一举夺得第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次年又以《去年的烟花特别多》荣获第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第十八届(1999年)

  最佳新人 谢霆锋 《新古惑仔之青年激情篇》

  

  谢霆锋1980年8月29日出生在一个有名的演艺家庭,他的父母﹝谢贤,狄波拉-李﹞都是杰出的艺人。在他八岁的时候,谢霆锋与他的双亲和妹妹就移民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居住,他一直就读在温哥华的私人寄宿学院﹝直到十五岁﹞。因为这样的经历谢霆锋结合了中西两种文化更塑造他与众不同的气质,为以后在乐坛展露头脚做好了铺垫。初涉影坛即获第十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出道后倍受传媒严苛考验的他,不得不提前了解到生命的残酷,他对演艺事业的认真付出与努力使观众慢慢接受了他。


 第二十届(2001年)

  最佳新人  秦海璐《榴莲飘飘》

  

  秦海璐,她在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之前,已是台湾金马、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香港电影金紫荆奖的三料影后,但到了金像奖这里却只颁给了同样获影后提名的秦海璐一个最佳新人——想想人家都是从新人到影后循序渐进,偏偏她是从影后到“新人”,步步倒退,不知秦小姐作何感想呢?

  


 第21届(2002年)

  最佳新人 林嘉欣《男人四十》

  

  对于林嘉欣,很难说是“新人”还是“旧人”的演员,她8年前就在台湾出道,因为被经理人封杀,去了加拿大念书,2003年又复出,刚一现身就动静极大,电影一拍3部,而且全部是跟香港最顶尖的男艺人合作,包括《男人四十》的张学友、《异度空间》的张国荣和《恋爱行星》的谢霆锋,全部在3月前后上映,这种声势确实是有些“史无前例”,难怪传媒夸大地说3月是“林嘉欣个人月”了。2002年她恁《男人四十》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同年11月又获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两顶桂冠。

  第22届(2003年)


  最佳新人 原丽淇《三更之回家》

  

  只要看过《三更》的人,绝对无法忘记那张把尸体演到入木三分的脸孔!她就是郑佩佩的大女儿原丽淇,也因次片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其实《三更》并非原丽淇的第一部戏,之前她曾与妈妈合演过武侠片《龙腾虎跃》,也演出过《海滩游侠》等美国影集。最近原丽淇受到好莱坞的邀请,与章子怡,巩俐,杨紫琼一同出演美国影片《艺妓回忆录》。2004年原丽淇又以《见鬼2》获得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提名。

  第23届(2004年)

  最佳新人 安志杰《少年阿虎》


  

  入行4年的安志杰,首部电影是徐克执导,由他担大旗主演的《黑侠II》。安志杰还未正式入行前,他一直在美国做Bar Tender,其后一次来港,在遇然机会下,被现时的经理人公司“中国星”看中,发觉他的外形很适合当《黑侠II》片中的男主角,顺利试镜後,便完成了他第一出处男作电影。虽然,《黑侠II》未给他带来很大回响,但其后他参演过好几部电影,好像《少年阿虎》以及《新警察故事》等,《少》片更为他带来了一众新人梦寐以求的“最佳新人”奖。此后他接到的电影渐多,现正计划筹备出唱片,对于唱歌,安志杰亦很有信心,之前亦曾为两出电影唱过插曲,只是那两曲并非他喜欢类型,他表示最爱唱的是抒情歌。

  第24届(2005年)

  最佳新人 田原《蝴蝶》

  


  田原,1985年3月生于武汉,本名赵田原,现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二年级。“跳房子”乐队主唱,中国最具国际化魅力女歌手。2001年6月,年仅16岁的田原以歌手与作家双重身份与摩登天空签约;2002年10月,同时出版首张全英文唱片《A Wishful Way》及个人首部长篇小说《斑马森林》。在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上,田原凭借在《蝴蝶》中的演出击败了房祖名、黄圣依这些乍一出道即炙手可热的新星,一举获得最佳新人奖,而正在复习功课的她并未参加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