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去的最多是戛纳
在章子怡没这么火之前,巩俐绝对稳坐中国女星的第一把交椅,迄今为止,她也是中国去戛纳参赛影片中出现最多的女主角,共有《菊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霸王别姬》、《刺秦》。1997年更出任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虽然影后级的巩俐没有得过戛纳奖,但日久天长,无论戛纳还是奥斯卡都没忘巩俐。
陈凯歌冲击戛纳时,张艺谋还没当导演。待《红高粱》柏林飘香后,老谋子也瞄准了戛纳。1994年,张艺谋送上了精心制作的《活着》,只可惜最后败在了《低级小说》手下,可能是因为得奖心切,老谋子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和戛纳的领导闹翻了。看来得不得奖对老张来讲已不重要了,关键是不蒸馒头争口气。
葛优--一举成名在戛纳
在《活着》之前,葛优虽然在国内是尽人皆知的"李冬宝",但他在国际影坛上却几乎无人知晓,顶多让老外们想起《霸王别姬》里戏不多的袁四爷,所以细讲,电影《活着》对于葛优的意义远远大于张艺谋,戛纳称帝对他的表演事业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从此他便一跃成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腕。
梁朝伟--花样年华在戛纳
毋庸置疑,梁朝伟的花样年华在威尼斯。因为1989年威尼斯金狮奖影片《悲情城市》里梁朝伟饰演哑巴,其演技蛑泵畹郊?拢?鞘本嗬胨?000年称帝戛纳早了十年,正好是他的花样年华。不知为什么梁朝伟演了那么多优秀的电影,比如《阿飞正传》、《三轮车夫》,还有《春光乍泄》,戛纳评委偏偏就喜欢上了《花样年华》里的梁朝伟了。
侯孝贤在台湾电影人中的地位有些像罗大佑之于音乐,侯氏的长镜头使一段时期的台湾电影看起来特像一个人拍的。侯孝贤的戛纳获奖纪录是1993年以《戏梦人生》夺得评委会奖。《戏》片是部难得一见的佳作,只可惜碰到了更厉害的对手《霸王别姬》和《钢琴课》,所以,对戛纳,侯老师也是一直抱着坚定的梦想,看来戏梦终归戏梦,用戏圆梦在戛纳才是真的。
这一港一台的两位导演,凭《春光乍泄》和《一一》获得过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叫厚积薄发,杨德昌是实力雄厚,两人的成功都非偶然或巧合,关于王家卫的电影已说得太多了,而杨德昌今年能被选为评委会成员,实在是因为他去年的《一一》。忠告两位的是,如果拍片速度太慢的话,就会有期望越大失望越多的危险。
陈凯歌--挥之不去的戛纳
和戛纳有关的中国影人,陈凯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凯歌老兄获得了中国目前惟一的戛纳最高奖--金棕榈奖,还有他对戛纳一贯不懈的追求。为了得到戛纳对自己的肯定,总算在1993年5月得到了个说法。老陈以极慢的速度推出的《荆轲刺秦王》,本打算爆个满堂彩,可对不起,基本看不懂,戛纳倒还仗义,给了影片一个技术大奖。陈凯歌对于戛纳,颇有些先苦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