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香港香港一定强”的野心——《黑社会》(又名《龙城岁月》) 杜琪峰拿《黑社会》冲击戛纳,与其说是为了卖埠考虑,倒不如说是为老杜出一口胸中的怨气。看着前辈、同辈甚至是后辈们都一个个在国际电影节上扬名立万,难免会让早已经雄霸香江影坛的他心内暗生唏嘘,我凭什么就不能也捧个啥奖回来呢?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家卫得了奖,却不知道搞垮了几家电影公司;彭浩翔也得了奖,但他走的是黑色幽默的作者电影路线。只有好象老杜这样,一直战斗在主流商业电影最前线,所导演作品又是最具有香港特色的类型片的人,他在国际电影节上得奖,才最能代表香港电影取得了在国际认可。 《黑社会》的野心也远不止此。先不说在电影主题上或明或暗的对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人性,中国普遍但又深入骨髓的社会政治状况、乃至中国式道德观的揭示。单纯从电影技术的层面来说,也可算是杜琪峰从影以来,所有经验的一次集体展示。堪称完美的群戏表演;从容不迫而又剧力万均的剧情调度;冷静、冷漠但却最具有写实感的画面设计;似有若无却每每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电影配乐。可以说,从《黑社会》的两部电影开始,杜琪峰向全世界影迷展现了一个诞生于香港的国际性大导演应有的素质与能力。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恐怕所有的人都必须要相信这样一句话了——“香港,香港一定强!” 二、 最“陆小凤打低黄药师”的野心——《碧水寒山夺命金》 在香港无线台摸爬滚打十余年后,杜琪峰终于也忍不住向电影圈进军了。并且,这一次,他得到了当时无线台柱刘松仁的全力支持,以扮演陆小凤成名的刘松仁这一次也放下了自己风流倜傥的身段,跟随老杜,拍摄了这部,即使在如今来看,也颇为另类的武侠电影。 这是老杜第一次拍摄电影,在此之前,虽然他已经是无线台呼风唤雨的监制与导演,但是对于电影来说,他还是个新人。所以他很聪明地选择了自己所擅长的。《碧》一片走的其实还是古装武侠剧的模式,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在金庸的大气磅礴上下功夫,剑走偏锋地选择了一个类似于古龙小说的悬疑探案模式。刘松仁与无线老戏骨刘江挑起了重担,还请来了当时正走红的钟楚红。同时,因为是银都机构投资的缘故,本片还专程前往中国内地实地取景。但是这都只是外在的条件,真正属于杜琪峰的,还在于反当时武侠传统的粗糙甚至有些难看但却十分写实的服装、布景;动作方面,老杜也刻意没有过多渲染与设计,往往都是“刀光一闪,那人便倒在地上”的古龙式表现手法;同时,在片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许多人生无常的宿命论调,以及直面人世疾苦的草根情节更是将本片与当时正盛行的奢华矫饰的古装武侠电影完全区别开了。 虽然,本片最后因为种种因素,并没有获得过多关注,杜琪峰的电影之路也因此耽搁了数年,但是正是从这时起,杜氏电影的风格已经粗见端倪。 三、 最“向消防官兵致敬”的野心——《十万火急》 香港电影一向是以家庭作坊式的运作模式所见长,因此这也就局限了香港电影的制作和表现力。尤其是在特技效果方面来说,更是因陋就简地耽误了好几十年。虽然近几年来,也有如《新蜀山》、《风云》等奇幻电影大有将特技进行到底的决心,但是在现实题材电影里引入特技效果,还能运用得恰倒好处的,恐怕就只有杜琪峰的《十万火急》了。 虽然,从题材上来说,《十》片很有些偷师好莱坞灾难大片的嫌疑,但是正是这么一个题材,在杜琪峰的手上化腐朽为神奇了。他将摄影机对准了一批不太被人关注到的消防队员,并且不只着墨于救人于无情烈火之中的英雄壮举一面,而是更多地渲染这些人七情六欲的一面。一方面使人了解到他们的辛酸与奋斗。当然这些也都没什么了不起。更难得的是,到了影片后半段,进入火场救人的戏份时,那些逼真的特技效果配合着紧张抓人的剧情,更将消防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和这群消防员的形象塑造得真实而又高大了起来。最后八卦一句,在没有太多电脑特技的当年,老杜因陋就简地使用很多镜头语言和土办法充分地营造出了整体的氛围,为香港特技电影打出了一条新路子。单从这一点上,不禁让人想要问一句,花了上亿的资金,却连个牛腿都做不好的电影,到底诚意何在? 四、 最“女儿当自强”的野心——《东方三侠》 受中国传统道德观束缚,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普遍都是温柔、婉约的,即使偶尔有些离经叛道的角色,也大多是在实验电影之中。而大张旗鼓地弄一部女性电影,而且还是女性暴力电影,即使是在香港电影圈,也绝对算得上是很有野心了。 集合了杨紫琼、梅艳芳、张曼玉这三位香港一线女星的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十分与众不同的魅力。刻意模糊掉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别有所指的政治讽喻,再加上通片对于男权社会的冷嘲热讽。比如刘松仁扮演的警司一方面享受着妻子梅艳芳的殷切照顾,另一方面却拿凶徒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还要靠妻子的出生入死才解决了重大危机,就十分有讽刺效果。 不过野心归野心,但是一来,女性暴力电影一向是很难在中国讨巧的,另一方面,老杜本身恐怕也并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所以即使是放在女性身上,我们所看到的,仍然只是变了性的男人之间“识英雄,重英雄”的套路。所以,最后电影口碑并不是太好。只是,有野心就好,一步一步来吗,总会找到自己方向的。 五、 最“电影工业流水线”的野心——《暗战》 其实在暗战系列中,第一部并不算很有野心的,用徘徊在一、二线之间的郑伊健取代刘德华,却还希望依靠完善的剧本结构和国际化视野的镜头组接再造辉煌的想法才可以算得上是野心勃勃。 平心而论,《暗战》系列走的是全盘好莱坞的模式,精巧细致的剧本,饶有趣味却并不见得有什么深刻主题的小段落设置,刻意迎合都市中产的人物设计。四平八稳却不见得多有导演个人特色。正好这一时期,银河映像也面临着公司上市,需要更进一步讲求商业设计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可以看出杜琪峰的野心来。 香港电影始终不能形成一个大工业的格局,恐怕也就是因为缺少了好象《暗战》这样的野心。商业电影其实是很讲究套路与模式的,只要找准了这一套路和模式,按照流水线生产下去,电影市场才会获取最大的利益。只可惜,香港这个地方太风云难测了,《暗战一》大获成功,第二部却败走麦城,杜琪峰又失算了。 六、 最“催泪弹”的野心——《阿郎的故事》 杜琪峰的长相其实很慈祥,但是从他电影里所映射出来的个人性格却是十分硬朗的。所以,由他来拍摄这样一部催人泪下的苦情电影,令人实在大跌眼镜。 其实苦情电影很简单,只要弄一个小孩子在镜头前哭出来就好了,再是铁汉,也会被哭得肝肠寸断。但是杜琪峰远不满足于此。他对于周润发“回头浪子”形象的塑造,对于剧情设置上的先喜后悲,在胜利之前将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得粉碎,这些段落,都深得传统悲剧理论的心得,而又能符合当时观众对于电影娱乐性的要求。单从这一部电影上来看,就能看出老杜驾御不同题材、类型电影的能力。 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一阶段,他只是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而已,但是能把一个任务完成得既让观众受用、又不落俗套,从某种层面,恰是导演深厚电影功底的体现。 七、 最“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野心——《济公》 如今香港电影圈最能呼风唤雨的两个人恐怕就得算是杜琪峰和周星驰了。但是当年两人却因为拍摄《济公》一片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交恶,不再往来。 出众之人必然都有出众的性格,周星弛和杜琪峰脾气古怪,在圈内是早就出了名的,当这两个人碰到一起之后,不发生问题,才是怪事了。其实两人之前合作的《审死官》还算是很有特点的片子。周星驰一方面稍微摆脱了一点从王晶那继承来的屎尿屁的传统,而老杜的人性化和讽喻性也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只是再次合作的时候。可能是老杜希望在电影中加入更多自己的思索。比如宗教的欺骗性与教化功能,比如底层人民对于自己命运的把握,比如人性与神性之间的反差。但是这一次,周星驰不乐意了,他不想弄得这么累。于是最后的成片,大家看到更多的还是属于周星驰的笑话。只是从那之后,老杜再也不愿意与太过于自我的演员合作,而周星驰也逐渐地摆脱了自己低俗的无厘头套路,越来越向深度和意义靠拢。从这一点上来看,杜琪峰的野心还是得逞了。 八、 最“为兄弟就要两肋插刀”的野心——《枪火》 作为一个导演,即使他拍过再多的烂片,再怎样从商业角度着想,他的心目中一定都会有一部只属于自己个人的完美电影。但是大多数导演根本都没机会去把它实现。杜琪峰实现了。 250万,19天时间,杜琪峰纠集了香港电影圈最桀骜不驯的一帮人,拍出了这部从开拍就完全不被人看好的个人电影。而所有的演员也都很争气,为了完成老杜的这一梦想,一个个都两肋插刀,奉献出了最完美的个人表演。 其实从故事上来说,《枪火》很有些脱胎于黑泽明电影的嫌疑,但是老杜却偏偏在其中注入了许多属于自己的东西。静态充满张力的镜头语言,歇斯底里却又充满了童趣的情节设置,急转直下却又能成功反转反转再反转的剧情。这部至今仍被绝大多数影迷称道不已的港产片,早已经超出个人电影的范畴。并且,自此之后,杜琪峰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商业高票房电影,一手抓艺术。成功地制造出了《PTU》,《大事件》等个人电影,如今更有号称《枪火》兄弟篇的《放逐》直接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作为一个大师级导演的野心,杜琪峰眼看就要成功了。 九、最“有组织、有纪律”的野心——《暗花》 作为导演,杜琪峰是很成功的,作为商人、CEO,知道他成功的恐怕就不多了。 杜琪峰与曾一起在TVB共事有“无线桥王”美称的韦家辉搭档,共同组建了“银河映像”工作室,并发掘出了十分具有天分的游达志与游乃海二人。银河映像的基本班底就这么确立了。 1997年,当香港电影陷入低靡之后,银河映像却野心勃勃地出击了,这其中,除了杜琪峰个人作品之外,他更放手大胆地让游达志拍摄了这部风格另类宿命的《暗花》。这部同时兼具杜琪峰的凛冽影象风格、韦家辉的宿命扭计剧情、游达志的独特导演志趣的电影,从问世起,就震惊了整个香港电影界,这也标志着,紧紧团结在杜琪峰周围的最具有生命力的银河团队由此诞生了,而全香港最有野心与攻击性的电影团队也就此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