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孟广美和"红色风暴"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我眼中的孟广美和"红色风暴"   这周看新闻,有2件大事很引起我的注意.一件是澳洲著名的动物专家,"探索"频道的主持人STEVE IRWIN意外去世.给世人留下极大的震惊.上至小布什和澳洲总理霍华德下至诸多的全球百姓,无不为在这样一个在动物学领域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而悲伤,而哀悼.我这2天也详细的看了新闻和报纸,IRWIN的死的确是人类和所有动物们的一大损失.在这里,深深的哀悼.      另外一件事就是我今天要说的,最近10多天在网上颇为"风行"的"孟广美侮辱内地事件".总的来说,我的态度在这件事情上经历了从"生气"到"愤怒"再到"无奈"的转变.这中间有很多东西没有办法去把他说清楚.也不必要去说清楚.因为有些事情一但清楚了,会影响更大的事情."小不忍则乱大谋",政治上的东西现在就是现在,我们就在现在的背景下来说事.      刚才很不情愿的把这期的"红色风暴"看完了.和想象中一样,和报道的没两样.更不是我看的第一个台湾娱乐节目关于讽刺中国内地的报道了.简单的说说节目的过程.台方是著名的"中天"电视,内地观众最为熟悉的"康熙来了"就是出自该频道.另外该频道也经常引进一些内地大制作的电视剧在8点的黄金档播出,前一阵子的"乔家大院"在台湾播出时就是在"中天综合"播出.节目的主持人叫"利青",一个自称在上海发展的女艺人.几位嘉宾分别是孟广美,NONO(吴宗宪旗下的搞笑艺人)和小钟.另有制作人沈玉琳和记者陈安仪.节目开始后双方简单的讨论了现在各自主持的节目后就开始说起在内地主持的"禁忌".比如,不能说英文,不能说台语等几点.孟还专门说出了一次9年前她的经历,即在97 年回归直播的节目中她说了一个"性感"2字来形容某女星,当时随即被叫停,而改用"著名".....几人哈哈大笑...后来在聊在内地的薪水,价格当是相当可观...主持人在这个节目中的引导非常"成功".不管大家有无看过这期节目,都请您相信我的这个观点.我相信起初的孟等人还是有所矜持的.但是主持人一直试图用几个调侃的玩笑来把大家带进那个用"鄙视",用"蔑视"和"嘲笑"都不对的词语去形容的气氛中去.NONO的一句稍带山东口音的口语化词语立即被她形容为"好象内地人..."....那种鄙夷的神情会让你觉得,不要这个"同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后来的内容发展就到了大家熟悉的阶段,孟开始描述"白花花的屁股"和她见过的内地厕所有多脏.还有上中央台是"不拿钱的"因为"为人民服务..."最后说了她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      我今天在这里不想长篇大论的去说太多,因为那会牵扯到政治.只想就我了解到的两岸环境来说说我的理解和建议.      1>无论2边现在的经济有多密切,周杰伦们在中国有多红.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2岸最基本的政治因素----"对峙"关系.不管大家有多么的不情愿,但都必须承认"台湾人"强烈的主体认同意识和在国际上被我们中国打压时的那种悲愤心态,这种意识已经是所有台湾人心中的痛.而这种意识也在他们的社会里到处弥漫.甚至连娱乐节目也逃脱不掉.从大的角度来说,中国大陆在迅速崛起,台湾却因为政治因素而内饶外困.双方此消彼长,加之台湾经济过度依靠中国大陆,对很多台湾人的情感上形成了"不想去却必须去"的感觉.而另外一点却又是由于多年来台湾人在大陆人媲暗男睦镉攀苹挂廊淮嬖?尽管在缩小,但是他们仍然想永远保持.这是正常的心态却也是复杂的心理.在娱乐节目中也体现的很多.有不少他们的娱乐节目都会和来宾或多或少的讨论关于大陆的事情.根据我的记忆,大多数是以讽刺为主.加之调侃.让来宾们说着大陆人不礼貌的用语,多么不发达的英文...大家哈哈大笑,也可能会接着说"还是我们台湾好..".当然他们很少去说大陆怎么发展了....毕竟节目在台湾播出,要迎合台湾观众的心理.唯一有印象的是周华健的一次访谈,他向主持人描述了他第一次看到"长江,黄河"时的那种激动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可惜这种人很少.就象能从民族角度去处理事情的辜振甫和汪道涵2位老先生一样,越来越少了.      2>台湾的言论是"绝对自由"的.能在最敏感的政治领域都能够想说就说.何况区区一个娱乐节目.加之台湾虽小,但历史背景复杂,种族繁多.政治立场差异很大.有一说一,爱说能说成为他们的特色之一.在台湾,除了特别的政治人物,无论什么人说了什么话,都是正常的.也许很多时候他们不是想故意去表达什么.可就是这样,也才会让他们不经意间说出自己在大陆绝对不能说的话.台湾的电视频道琳琅满目,竞争激烈.各类商业频道为了收视率也是想尽办法....情理之中.      3>两岸分开太多年.尽管语言相通.但思维,文化等诸多领域其实有太多的不同之处.就象我们大陆人并不很清楚台湾人这几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走过的这条辛苦的"悲情"之路一样.台湾人对大陆人的心里,象是浓重的"大中国意识",强烈的"民族屈辱感"和迫切"民族文化复兴"的心理的了解也不甚到位.这就会造成双方很大的误解.在此我只举2例.一是双方对待日本的问题.对于日本,台湾人和大陆人是有差别的.这与当年日本人在两地的政策差别有很大关系.在台湾的日本政府是本着"皇民化"的态度去教育和改造的.尽管也有很多邪行,但和对待中国大陆时的那种"灭种"政策相比.显然双方的仇恨程度是不一样的.加之日本在世界很多领域皆为翘楚.台湾人自然会加之学习.而大陆人则更看中历史态度问题,毕竟那段历史太过灾难和沉重.2国间实力的合作和竞争中的微妙影响....归根结底是"民族"意识在发挥作用.二是中国之大的问题.在我看来,很多台湾人会把中国想当然的想成一种"感觉".他们以为在台湾说给2300万民众听的话拿到中国也一样OK.那就大错特错了.随便想想也可以知道,能让13亿人都开怀大笑,这个笑话怕不是那么容易讲出来的.中国那么多的地方方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台湾可以说"台语"笑话,在整个大中国,就算能讲,谁又能领悟那其中的奥妙呢?和这个一样的就是他们最好诟病的"大陆全民英语差"的问题.殊不知,那是大陆,更是中国.中国人要说什么语言,中国人该说什么语言?我想凤凰主持陈鲁豫针对"孟事件"时说的一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我们是中国人,说好中国话就好了".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中国人说话时都要用"SMART"来代替"聪明"时,那时的中国是多么的可怕.那已经是一个丢了魂的民族.经济再发展也不能掩盖那一刻的失落.      4>很多艺人本来素质就很差.在大陆宣传或表演时,他们的嘴脸是为了迎合那里的观众的.艺人嘛,毕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广州著名的报纸<�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文章<�孟广美究竟说错了什么>中就指出,这种以点代面的说法(指厕所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鸡蛋里都能跳出骨头,何况发展中的大中国.倒是"墙头草.两边倒"的做法值得大家深思.究竟其真实心态如何,未置可否.      以上四点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知识补充,最后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希望.      我相信孟的事件会逐渐过去的,但更多的大陆人开始知道和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因为政治而影响是很大的.我更希望大陆人不要纯去辱骂艺人.而是更好的做好我们自己.就算是所谓的"同胞"也是要有区分的.该听的歌还是要听,台湾好的东西我们也还是可以去学习.但是切记,不要顾此失彼.我们有更多值得骄傲的东西,有太多我们可以引以为荣的动力.理性但绝不让步,大气中也有包容.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心态,一个生长在"崛起中的中国人!"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