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继承发展了侯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供献。
马季原名马树槐。天津宝坻县黄庄村人。少年时在上海为学徒工。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业于表演相声。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现为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
马季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胡锦涛等领导人敬献花圈
著名相声演员马季于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25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2岁.
相声艺术大师马季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
在现场,记者看到,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地来到这里,为他们所爱戴和景仰的艺术家作最后送别。
在告别大厅门口,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上面写着“沉痛悼念马季同志”。两侧的挽联上写着“几十年一代风流笑洒人间鞠躬尽瘁,一刹时巨星陨落魂牵万众地恸天悲”。两侧,摆满了各文艺团体、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花圈。
告别大厅内,马季先生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之中。正中悬挂着马季先生的遗像。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了花圈。
马季先生的夫人于波女士、儿子马东率家属,相声名家姜昆率十多位弟子,在告别大厅按序排列,感谢中央领导、广电总局领导和千万群众的吊唁。
送别马季 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12月24日,悼念马季的群众拉起横幅。当日,相声大师马季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12月24日,前来送别马季的群众排起长队。当日,相声大师马季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12月24日,一名马季的相声迷前来送别马季。当日,相声大师马季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群众自发赶来送行
马季的儿子马东痛哭着护送父亲的灵柩出太平间
从各地赶来的送别群众,已经守候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外
相声演员唐杰忠泪别马季
相声演员常宝华泪流满面
闻先生抱着一樽率带绿色的玻璃钢塑像来到告别室外,他说:“我特喜欢马季老师的相声,连赶了两天两夜照着照片作出他的塑像,给他送行。”
马东抱着父亲遗像走进告别室
马季最后的荧屏形象 绝唱演《旗袍》分文不取
马季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荧屏形象
马季在电视剧《旗袍》中的造型
马季老师刚刚结束拍摄的电视剧《旗袍》剧组昨天也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悲痛的消息,制片人杨静接受采访时一直在流泪,她告诉记者,听到消息后,正在拍戏的全剧组人都停下工作,全组哭成了一片,大家自发地在片场为马季老师默哀三分钟。
《旗袍》成为马季的绝唱
??电视剧《旗袍》目前正在乌镇紧张拍摄,马季老师在剧中扮演古道热肠的汤老板,据制片人杨静介绍,马季老师是11月20日进组拍戏的,11月26日拍完最后一场戏。“你们想不到的是,马季老师是友情出演我们这部戏,他没有要一分钱的酬劳,他对我们说,之所以会接《旗袍》,就是因为被这个传承中国文化的剧本所感动,被剧组里这些年轻人的工作精神所感动。”杨静还告诉记者,马季老师的戏杀青那天,拍完戏,他和导演王子拥抱,当时他夸导演说:“小伙子,你很有才华,你还年轻,一定要爱惜身体。”导演王子当时就对马季老师说,“马老师,我一定会写一部电影,请您来演。”马季的回答让剧组很多人都难忘,他说,“不可能了,这是我最后一次拍片子,因为我身体不行了,我觉得自己可能活不长了。”没有想到,他居然真的这么快就离开了大家。而电视剧《旗袍》也成为了马季老师荧屏的绝唱。
剧组全体为马季默哀三分钟
??杨静说,她电话得知这个消息后,就立刻告诉了剧组人员,当时全组的人全部停下自己的工作,大家哭成了一片,然后,全体自发地在片场为马季老师默哀三分钟。杨静说,和马季老师合作的这段时间,他非常敬业,戏也非常出彩,马季老师每拍完一条戏,大家都会为他鼓掌。
马季在剧组常常要打针
??杨静说:“马季在吃、穿、住上,从来不向我们提任何要求,吃的与大家一样,住的与大家一样。前段时间天冷,我让组里的人带马季老师去买件毛衣,其实他挑一件几百块钱的毛衣很正常,但他却只挑了一件39元的,而且马上就穿上了,还对大家说,你看这毛衣质量多好。在片场,很多年轻演员都有助理,但马季老师身边却没有助理,我们找人照顾他,他却不让我们搞特殊化,说怕给剧组添麻烦。他有糖尿病,常常在房间里给自己打针。”回想这一幕幕,杨静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她说,马季老师永远都是快乐地面对每一个人,带给大家快乐。马季老师临走的时候剧组送给他一件戏装,当时制片人想把他在剧里穿的那件中式长衫送给他,但马老师觉得这件衣服太贵了,不肯接受,最后只挑了一件短衫作为纪念。杨静说,他在剧中穿的那件长衫剧组会珍藏起来,如果有机会,会送给他的家人。
午马:老兄,你我的棋还没下完
??邱心志、孟广美、午马等剧中主演昨天听说了这件事,都非常悲伤,午马当时就哽噎了,他哑着嗓子说,“老兄,你和我在乌镇的棋还没有下完,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原来,《旗袍》中,马季出演的汤老板和午马在剧中出演的叶顺天是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对手戏非常多。剧中的男主角邱心志表示,这个世界常有不经意的邂逅,他和马季老师这次就是一种缘分,“这个时刻,我只希望马季老师的精神常在!”
同行说
??郭德纲:悼念马季一定到场
??昨天,记者本来是要到天津采访郭德纲的拜师仪式,在到天津途中却得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逝世的消息。记者到天津后马上找到郭德纲,郭德纲表示在天津的演出结束后,将连夜赶回北京参加马季先生的悼念活动。
郭德纲连夜回京
记者见到郭德纲,他轻轻叹了口气,说:“上午拜师刚刚结束,我们就听到消息了,大家都不信,我反复地问身边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当马季先生逝世的消息得到确认时,在场的人都震惊了。郭德纲说,自己和德云社虽然没有和马季先生正式交往过,“但是,马季先生很爱护我们,也很支持我们。马季先生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大家,我们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采访中,郭德纲还说了一件让他非常感动的事,不久前曾经有人问马季先生,相声是不是很没落?马季先生沉默了片刻说,至少我们还有一个郭德纲。
??郭德纲告诉记者,早就想去拜访马季先生,可是因为演出和工作的原因双方总也见不到面,前几天还在跟于谦商量春节登门拜访马季先生,可惜来不及了。郭德纲还表示,虽然早就表过态,不参加各类红白喜事,但马季先生的事一定会参加。天津参加演出结束后,他连夜赶回北京参加马季先生的悼念活动。
??
杨少华:那么大腕儿还那么客气
??“差一岁70岁时,他在北京饭店过生日。那人特别多,我也去了。他在没吃饭之前,说了几句话。说得最让人难过的是,‘有很多事儿对不起大伙儿,我给大家鞠个躬。’那么大的腕儿,他还那么客气。我今天打电话,他弟弟接的,他说让我去医院看看。我知道了,我去医院,他走了。他的一生不简单,‘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等等300多段,家里拿麻袋装稿纸。”杨少华昨日在新浪聊天时说。
??
弟子忆
??“十年来,我老师几乎从来没有表扬过我,他只是对我的两个段子表示满意,一个是《如此照相》,一个是《虎口遐想》,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我的高要求。他走了,我感到相声在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老师撒了一生欢笑给人民,我们要让他带着欢笑走,让他在天上看到我们在按照他的要求继续给人民制造欢笑。”
??姜昆说,老师一生就一个字“新”——相声新、思想新、行为新,他的身上无时无刻不刻着时代的印记。
“前天我们在一起吃饭还挺好的。我还对师父说,您冬天还胖了一些。他说,冬天嘛,人都胖一些。挺好。因为他多年的糖尿病,他在饮食方面特别马虎,我们这一行对早点都不重视,因为糖尿病人,不及时吃早点容易低血糖,所以我没有特别往心里去。”
??“半年前,我师父去做了体检,跟我提起过,好像这次体检的结果不太好,医生对先生说,这次心脏没有以前好。我还说宽心的话,要不行的话,到医院住一段时间,调理一下。怎么着都是70多岁的人了,调理一下。他是只要工作来了,一切都可以放下。这么多年来,他对自己都不重视,什么都觉得没事儿。我们做徒弟的也是特别惋惜这点,当然说这个话有点晚,早点应让师父把工作放一放,去医院调理一下。”
刘伟昨天做客新浪聊天时说。
??
??“两个月前,老师身体就发现有点血栓,他也有点害怕一直想到医院好好看看。两个礼拜之前,我们已经在医院订好了床位,打算住院,可是谁也不相信他就这么走了。老师是相声界扛大旗的领军人物,现在这杆大旗倒了,我们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尽管我们能力有限,我们也会把这个大旗接过来继续扛下去。”
接受北京文艺台的电话采访时说。
??
??“一言难尽,一言难尽……”笑林接到记者电话,悲痛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表示,上午10点,他接到消息说恩师病逝,极为震惊,急忙赶到医院。说到恩师,他说了一句“他是真正的大师……”便说不下去,表示“脑子已经转不过来了”,对记者说了声抱歉,便挂掉电话。
??
??“昨天晚上马季老师给了我一个他写的相声本子,想让我演。万万没想到我还没来得及细看,马先生就……”说着说着,马季的弟子王谦祥有些哽咽了。
生前最满意8段相声
??今年10月27日,在接受《快乐驿站》采访中,马季特别选择了8段自己最满意的相声作品推荐给《快乐驿站》,它们是:《友谊颂》、《新桃花源记》、《吹牛》、《劳动号子》、《多层饭店》、《成语新篇》、《万紫千红绕营房》、《新地理图》。
最遗憾传记未能出版
??两年多前相声表演大师马季开始着手写个人传记,但就在稿子即将定稿时,他却突然辞世。昨天负责该书出版的编辑告诉记者,对这本没出版的传记,“马老一定会感到很遗憾。”
??这部传记记录了马季走上相声之路五十年的经历,其中很多内容是首次对外披露,如他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演出等。
??这本原定明年年初出版的书,由于马季的去世,出版时间推迟。
经典段子连播6天
??得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去世的噩耗,央视三套《快乐驿站》栏目组昨天十分震惊,为了缅怀这位相声界的前辈,《快乐驿站》紧急调整节目,下周将连续6天播出马季先生的经典著名段子,包括与老师刘宝瑞先生、郭启儒先生和郭全宝先生合作的作品。
书店设作品专架
??昨天中午,中关村图书大厦得知马季去世的消息后,迅速组织货源,设立了“马季相声作品专架”,品种近百余种,如图书《马季表演相声精品集》和DVD、VCD《马季姜昆相声专集》、《经典相声珍藏版》、《马季相声专集(一)(二)》等等。
从学徒工到相声泰斗 马季走过传奇一生
“……你贵姓?”,“姓马”“没‘四!’”,“有‘四’三横一竖一拐弯儿,四个小点儿在下边儿”,“噢,这么找着了。那您叫什么呢?”,“马季”,“这没‘四!’”“一年四季的‘四’呀!”这是马季相声《“四”字歌》中的片断,但我们再也没法听到这名笑星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了。72岁的马季,在他从事相声生涯第50年的时候,却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一生伴随着中国相声事业的壮大。他带着自己一生的苦乐甘甜而去,留给世人的却是无穷的欢乐。
1964年,马季和于世猷搭档表演
马季在1965年拍摄完成的木偶片《画像》中演出
80年代,马季和唐杰忠搭档表演
马季在1984年春晚上“推销”宇宙牌香烟
2004年,马季和刘伟在天津演出
学徒生涯成笑星
马季1934年生于北京,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
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和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因为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四人全靠母亲一人支撑,马季从小全家被迫流散各处求生,他则被托给远方亲戚,当上了上海宏德织造厂的一名学徒,每天要为师傅端茶送水,伺候生活之外,他会在业余生活里围着店里惟一的一台收音机,反复听自己喜欢的相声节目。
织造厂后来在上海有名的永安公司设立了柜台,能说会道的马季于是做起了销售。
在和顾客打交道的日子中,他不仅学会了上海话、广东话,也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解放后,马季考入了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成了一名“学徒工”,在这个人民政权建立起来的国营机构,他再次找到了和生活与相声广泛接触的机会,当时的工人舞会或联欢活动,马季如鱼得水,不是唱京剧就是模拟丑角表演,过足了表演的瘾。
1956年初,北京市举行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演。22岁的马季讲的相声《找对象》讥讽一个以貌取人的青年工人,贴近现实的幽默让他获得了一等奖。同年他参加了全国职工业余曲艺会演,表演的《都不怨我》讽刺了犯错不承认的邮政工人,就是这段相声,让相声大师侯宝林和刘宝瑞同时看中了他。
师生恩怨伴成长
看了他的演出,刘宝瑞找到了马季:“我看你挺有前途,我教给你啊”。与此同时,侯宝林也找上了他,问“认识我吗?”马季说“我认识您、认识您,我不敢跟您说话。”“学相声吧,啊,我教给你。”就这样,马季走上了专业相声演员的道路。
马季的原名其实叫马树槐,侯宝林认为这个名字绕嘴,不容易记住,于是马季就从1956年北京正在放的一部匈牙利喜剧电影片《牧鹅少年马季》中现成找了个名字,“借人家点仙气”,才成了现在的马季。
解放后,为整合旧时代的江湖艺人们,政府成立了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原来只在天桥酒馆茶棚中说相声的艺术大师们都被集中在了一起。1956年,马季正式进入该团,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都成了马季的老师。
这么多大师中,只有侯宝林是马季的责任老师,两人关系也充满戏剧性的爱恨恩怨。在“大义灭亲”的文革时代,造反派将侯宝林扣上“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让他一次次交代自己的作品是反动的,被逼无奈下,侯宝林好几次在批斗会上都把责任推到徒弟马季身上。此外,民间更是传言当时马季还打了侯宝林。
不过,即使这样的灾难,也没能磨灭师徒情意,文革后师徒二人因为相声,又走到了一起。1984年,马季等人应邀去香港演出,侯宝林是那次演出的艺术顾问。马季曾回忆道:“当时侯先生说:”马季,你过来,到香港之后,我的段子你都可以演。‘说这话是第一次给我开绿灯,对我满意了。
我说,侯先生,您放心吧。“就这几句话,马季表示自己至今难忘。
“宇宙牌香烟”扛起现实主义大旗
可能很少有人记得1984年的春节晚会由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四个“不搭调”的人同台主持,但如果看过晚会的人一定记得胖乎乎的马季在茶话会一样的晚会现场讲了一个“宇宙牌香烟”的相声,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
那时没有特技,布景也简陋,全靠他一个接一个地抖包袱把全国人民逗乐。有人说“宇宙牌香烟”是单口相声,又有人说它像独白剧,其实,它兼具二者的优势而又独辟蹊径,最关键是他一改传统相声的关注对象,以社会热点为题材针砭时弊。
估计马季不仅对营销学深下了工夫,对唐山话也没少琢磨,仅仅从这个代表作也可以看出马季相声的特点,语言高度夸张,自铺自刨,自捧自逗,机智灵活,收到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而情节的曲折跌宕、首尾贯通,又体现了戏剧的特色。由于这个相声点中社会要害的死穴又讽刺了现实,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于是相声界刮起了现实主义浪潮,包括后来他的徒弟姜昆也继承了这一创作脉络,包括名段讽刺官僚主义的“虎口脱险”。
随着文革的结束和电视的普及,马季的相声事业也随之更加走向成熟。马季之子马东曾在《我的父亲———谈马季》一文中写道:1977年在人民大会堂国宴上,叶圣陶兴冲冲地对马季祝酒,连声夸赞“新桃花源记”:“马季呀,相声就是要这样写的!”八十年代以来马季佳作纷呈。他从1983年开始连续三年主持春节联欢晚会,被称为“马主持”。1986年全国十大笑星评选中他名列榜首,1988年为纪念他舞台生活30年而举办了“马季相声作品演出会”。九十年代他的十几名弟子在苏州举行“谢师会”,在文艺界传为佳话。
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
相声界没有大学,没有文凭,靠什么承认你在行内的位置?就靠师承!光拜了师,老师不带,你不学,那就是徒有虚名。姜昆的师父是马季。在姜昆50多岁向文艺界汇报自己的情况的时候,回忆了他入门的一段往事,由衷地说:“老师,我姜昆没有给您丢脸!”1977年元旦,姜昆新婚燕尔,5天后,马季对姜昆说:“我准备去湖南深入生活,你跟我一起去吧。”于是,马季带领他们一干青年人到湖南桃源县深入生活。一干就是一个多月。马季突然决定留在那过春节,争取把相声写出来排好再回北京!思前想后,姜昆决定陪马季留了下来。又一个月后,姜昆在他的帮助下,创作出了他到说唱团的处女作“迎春花开”。
除了姜昆之外,马季曾还是冯巩、黄宏、唐杰中等相声界众大腕的老师,从侯宝林、刘宝瑞等老笑星,到姜昆等“小”笑星,马季在相声传承上起到了关键性的桥梁作用,因为他的资历,这几年马季成了央视相声大赛地位不可超越的监审组专家评委。
几年前,马季曾经对相声现状发表感慨:“相声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严重偏低,大多是半文盲!”马季表示,现在在国际上相声的影响越来越大,可惜的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像样的相声学校和一流的相声教材,他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办一所有规模的相声学校,大量地培养人才。”可惜这个愿望要在天堂里实现了。
追忆马季:别了 让我们欢笑半个世纪的人
马季先生的遗体曾被安放在中日友好医院的告别室
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在北京家中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昨日(20日)上午10时25分病逝家中,终年72岁。
“马季死了?马季死了!”昨天上午,马季的死讯仿佛成了寒冬里的北京从天而降的一颗重磅炸弹。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人愿意去相信,无论是在场目睹马季亲人哀伤的记者,还是前来吊唁的马季生前的好友,乃至他的儿子马东恐怕都无法接受这个如此突然的事实。
出租司机:他是常伴我们的朋友
当接到马季去世消息的第一时间,记者便从单位打车赶往医院。当记者告诉出租车司机赵师傅马季已去世的消息时,他表现得相当惊愕。
“遗憾啊,太遗憾了。”赵师傅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年43岁的北京出租车司机赵师傅是个天生的相声迷,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是听马季的相声长大的。“我说不出来马季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但一看到他就乐。虽然马季的很多段子自己都是听了无数遍了,心里也记得滚瓜烂熟了,但总能给自己带来新的乐趣。”赵师傅告诉记者,“北京市的出租车司机没有不喜欢马季的相声的,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的声音总能给我们出租车司机带来快乐,驱除疲劳。”
赵师傅表示,马季在出租车司机的心里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相声演员,更像是一个素未谋面却总是长久相伴的朋友。
医院探访:追悼会初定26日举行
记者赶到中日友好医院北门附近的告别室时,门口早已围满了黑压压的人,大批相声界同仁以及马季生前好友得知马季去世的消息后,纷纷赶来送马老最后一程。
中午1时左右,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冯巩、刘全刚、赵炎以及多年的好友杨少华等人,在医院匆匆碰头后,与马季家人关上了告别室大门,共同在告别室内商量处理马季的后事。不一会儿,姜昆、冯巩以及马季的家人在媒体的视线中短暂停留后便匆匆离开。
在短暂的十分内,姜昆痛哭着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代家属转达了人们对马季关心的谢意。姜昆表示,中国说唱协会将准备搭建灵堂,拟定本月26日为马季先生送别。马季多年的好友杨少华则对马季的突然离去感到震惊,他说:“马季最近身体都挺好的,前段时间还参加活动,写写书法,给人题字,没想到突然就走了。”马季的儿子马东表示,马季先生一直在广电系统工作,将由广电总局牵头成立治丧委员会,并且在广电总局举办一个告别仪式。
据了解,在得知马季去世的消息后,许多在外地出差的相声界同仁及马季的好友也准备连夜赶回京城慰问马季的家属。
辞世原因:初步诊断为心脏突停
记者昨天采访了曾负责抢救马季先生的999紧急救援中心和昌平区中医医院天通苑分院。两家医疗机构的医生都表示,在见到马季先生时,他已经没有了心跳、血压、呼吸。
9时34分保姆报警——病人很危险:999紧急救援中心副院长郭素清介绍,昨天上午9时34分,999急救指挥中心接到一个居民报警,“打电话报警的是患者家中的保姆,说家里有个病人很危险。”于是999指挥中心立即命令距离患者家最近的一个急救站出车,车上配有两名急救医生。
9时46分到达现场——血压、心跳、脉搏全没有:12分钟后,999的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才发现坐在马桶上呈死亡状态的患者是马季先生:血压、心跳、脉搏已经全没有了,皮肤、四肢已经发凉。医生马上给马季先生做心电图检查,图像已经呈直线状。
10时左右:经十多分钟抢救,没有出现任何生命指征。医生全力开展了心肺复苏抢救,包括除颤、吸氧、注射升压药品等,时间过了十多分钟,可马季先生没有出现任何生命指征。应家属的要求,救护车将马季先生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10时25分送进抢救室——初步诊断是心脏骤停:马季先生被送进来时,面色青紫,血压、心跳、呼吸都没有了,初步诊断是心脏骤停。
25分钟后——经紧急抢救,患者已无被救活的可能。在院长的指挥下,医护人员继续给马季先生实施紧急抢救: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吸氧等,大约抢救了25分钟,仍然没有任何效果。后来由家属请来的中日医院的专家也赶到了现场,并对抢救、检查记录进行了医学临床判断,认为患者已经没有被救活的可能性了。
上午11时40分左右,马季的遗体被送到中日友好医院太平间,及时赶往医院的相声演员姜昆亲自抬着担架走下救护车。
据马季先生家人透露,他曾经在以前突发过心肌梗塞,因此医生据经验判断,马季先生此次心脏骤停也是心肌梗塞所致。
根据马季以往的病史以及去世时的症状,死因初步诊断为心脏突停。据悉,马季有17年的心脏病史,曾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据知情人士介绍,马季曾在十几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近两年也因心脏问题住院治疗过,但此次病发突然,家人朋友一时间都很难接受。应家属的要求,昨天中午12时,救护车将马季遗体送往中日友好医院。
最后的日子最新的尝试
马季先生的最后三个月,一直忙于各项活动,甚至拍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旗袍》,这也成了他的最后一部电视剧。
10月底,马季出席了德云社的10周年庆典活动。对于今年央视相声大赛上出现了两个清华学子,马季还激动地说:“相声界出了这种人才,中国相声有希望了。”
11月初,马季出席武汉电视台《都市茶座》改版节目。马季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相声教育存在着“空当”,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师资、教材都是空白。他认为最好是能够由经验丰富的演员,认真总结升华演出经验,形成科学的教材。
11月底,马季拍了他的首部电视剧《旗袍》,在剧中饰演一个卖汤圆的小老板。马季说,他是被精彩的剧本所吸引才决定出演这部电视剧的。
本月初,“2006年济南国际幽默艺术周”开幕,马季虽然没有出席,但曾在家中接受全国各地媒体的电话采访,对幽默艺术表示支持,说相声本身就是一种幽默艺术。
网友:怀念马季怀念笑声
昨天下午,马季去世的消息出现在各大网站的显要位置,关于马季的网友评论也是铺天盖地。但所有的评论都是带着一种沉重的基调——惋惜。
网友江淮孤雁:沉痛哀悼受人尊敬的老一辈艺术家,您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笑!
网友小贵:一代语言大师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虽然走了,但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生命可以永恒,因为爱你无疆……
网友dolphy:默哀!感觉太突然了,可敬的平民艺术家,您的离开是艺术界的一大损失。
网友liuzhenmin:马季是继赵丽蓉之后又一位去世的宝坻籍艺术家,作为同乡,我深感哀痛,好人一路走好!
网友竹山下:深受爱戴和尊敬的人民艺术家,从此天堂不寂寞,到处有笑声。
网友ksw198:马季先生的相声,寓意深刻,语言幽默,《宇宙牌香烟》和《五官争功》是其代表作,那才是真正的语言艺术。
网友梧桐叶儿:沉痛哀悼我们的相声大师!他给我们带来过无数的笑声和美好的童年回忆。记得小的时候,业余时间我经常抱着收音机,听得最多的就是相声,马季先生就成了我最熟悉的人之一,他的相声我耳熟能详。如今,马先生居然去了,向马先生三鞠躬!
追忆马季
马东(马季的儿子):很遗憾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自己一直没有陪伴在身边,此前父母一直和保姆生活,我几乎没时间服侍他们,很后悔。今天早上,父亲突感不适拨打了999,医生已经尽全力抢救。1987年,父亲在长沙也突发过心脏病,此后并没有心脏病突发情况,这个事情太突然了,父亲的弟子、同事、好友在外地的,都在往北京赶。父亲出事后,母亲非常伤心,这段时间,我会一直陪着我妈的。
姜昆(马季弟子):马季老师的去世对中国曲艺界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许多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超越的。他是党培养的人民艺术家,他的每篇作品都有时代印记、继承创新。一个多月前在南京开会时,马季还和大家一起探讨相声的教育和未来,他设想着要编写一套权威的相声教材,还要把自己的创作表演体会和经验也写成书供大家参考。
赵炎(马季弟子):太突然了,一代巨星陨落了,他昨晚就感觉有些累,还说应该住院调节调节了,本来打算过了元旦,后来计划下个星期去,连病房都准备好了,没想到今天早上上厕所就突然不行了,太突然了。前段时间,心脏专家看过他的病例,那会他就已经有脑血栓了,医生劝他入冬后尽量少些运动,多休息。所有上了岁数的人都应该注意健康,恩师转眼间就不在了,接受不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老人家的后事安排得更好一些,得体一些,已经准备在广播艺术学院搞一个灵堂,让大家告别。
王谦详(马季弟子):老师用笑声陪伴了大家50年,走得很突然,我现在脑子还是发蒙的。目前广电总局正在安排后事,徒弟们现在也都在一起。昨天晚上他还和徒弟们一起讨论新作品,把他新创作的节目给了我,让我去表演。没想到这么快就走了。
大兵(相声演员):入行后,我很庆幸地得到了马季先生的鼓励与教诲。记得当时我和奇志老师在长沙刚小有名气的时候,马季先生来长沙演出,演出后他专程到歌厅看我们演出,一看就是好多场,看完演出他和我们一起吃晚饭,吃饭时马季先生握着我的手说:“我说了一辈子相声,总结出了一条经验,那就是谁拿笔谁火!”这句话的意思是相声演员一定要坚持创作。就是马季先生的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笔耕不辍。没有马季先生的谆谆教诲,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很感激马季先生的提携。
■经典创作
《五官争功》
这段相声用四个演员分别扮作一个人的嘴、眼、口、鼻,并通过它们与五官“主人”的对话以及相互争辩来构成包袱产生笑料。
乙:怎么啦?你们俩第一次见面儿,不是我眉来眼去把她勾住的吗?脑袋!
我还告诉你,你们从恋爱到结婚干的那点事儿,我可全看见了。
甲:你瞧我这缺德眼睛。
《一个推销员》
“宇宙牌香烟”是1984年央视春晚的一个节目。相声演出后,这段相声里的“小包袱”也成了70年代末出生的人的重要童年记忆。
宇宙、宇宙,香烟新秀。我们用宇宙香烟打开我们的新纪元,开创我们的新局面。
《打电话》
《打电话》创作于1961年,反映了当时许多人不讲求公德,“占着一个电话使劲说”的社会现象。
乙:你告诉他……
甲:我姓罗,我叫啰嗦!
《吹牛》
《吹牛》是马季作品中讽刺锋芒最尖锐的一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虚夸的情绪和妄谈的弊端。
甲: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乙:啊?!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甲:啊!
乙:那你的脸哪儿去啦?
甲:我们吹牛的人就不要脸啦。
作品集:
拔牙 百吹图 彬彬有礼 成语新篇
传摇 吹牛 打电话 登山英雄赞
多层饭店 儿女赞 反正话 哥俩好
跟谁结婚 狗熊大象 画像 讲礼貌
哭的艺术 劳动号子 老少乐 老少乐
礼貌 论捧逗 卖布头 美
妙语惊人 闹公堂 女队长 攀亲
请医生 绕口令 三比零 说一不二
四字歌 特种病 外国 万紫千红绕营房
王金龙与祝英台 五官争功 五官争谦 戏剧杂谈
新地理图 新桃花园记 学评戏 学越剧
训徒 一个推销员 一仆二主 英雄小八路
游击小英雄 友谊颂 扎针 招聘
找舅舅 找堂会 逐步升级 装小嘴
作品及其和做人
马季 风格赞
马季 冯巩 刘伟 赵炎等 五官争功
马季 郭启儒 请医生
马季 郭启儒 打电话
马季 郭启儒 对春联
马季 郭启儒 王金龙与祝英台
马季 郭全宝 卖布头
马季 郭全宝 妙语惊人
马季 郭全宝 女队长
马季 郭全宝 万紫千红绕营房
马季 郭全宝 扎针
马季 姜昆 赵炎 笑林 新光 大山 送春联
马季 李文华 说一不二
马季 刘宝瑞 拔牙
马季 刘宝瑞 找堂会
马季 刘伟 传谣
马季 刘伟 富了以后
马季 刘伟 姜昆 赵炎 传谣
马季 刘伟 老少乐
马季 唐杰忠 白骨精现形记
马季 唐杰忠 北京之最
马季 唐杰忠 彬彬有礼
马季 唐杰忠 成语新篇
马季 唐杰忠 多层饭店
马季 唐杰忠 高原彩虹
马季 唐杰忠 讲礼貌
马季 唐杰忠 戒烟
马季 唐杰忠 救人
马季 唐杰忠 老马家
马季 唐杰忠 礼貌用语
马季 唐杰忠 美
马季 唐杰忠 诗情画意
马季 唐杰忠 戏剧杂谈
马季 唐杰忠 新地理图
马季 唐杰忠 新桃花园记
马季 唐杰忠 学越剧
马季 唐杰忠 友谊颂
马季 唐杰忠 找舅舅
马季 唐杰忠 逐步升级
马季 于世猷 登山英雄赞
马季 于世猷 反正话
马季 于世猷 哥俩好
马季 于世猷 跟谁结婚
马季 于世猷 狗熊大象
马季 于世猷 画像
马季 于世猷 哭的艺术
马季 于世猷 劳动号子)
马季 于世猷 三比零
马季 于世猷 外国
马季 于世猷 学评戏
马季 于世猷 一条街
马季 于世猷 英雄小八路
马季 于世猷 游击小英雄
马季 于世猷 装小嘴
马季 宇宙牌香烟
马季 赵世忠 论捧逗
马季 赵世忠 绕口令
马季 赵世忠 闲话
马季 赵炎 百吹图
马季 赵炎 吹牛
马季 赵炎 打喷嚏
马季 赵炎 儿女赞
马季 赵炎 姜昆 刘伟 冯巩 王谦祥 李增瑞 韩兰成 笑林 常佩业 姚新光等 风格赞
马季 赵炎 哭的功能
马季 赵炎 老少乐
马季 赵炎 闹公堂
马季 赵炎 攀亲
马季 赵炎 绕口令
马季 赵炎 石可达 训徒
马季 赵炎 说一不二
马季 赵炎 四字歌
马季 赵炎 特种病
马季 赵炎 王金宝 刘伟 冯巩 王谦祥 李增瑞 戴志诚 郑健 五官争谦
马季 赵炎 王金宝 一仆二主
马季 赵炎 戏剧杂谈
马季 赵炎 新地理图
马季 赵炎 行业术语
马季 赵炎 幸福屯
马季 赵炎 一阵风
马季 赵炎 招聘
马季 赵炎等 五官争功
马季,郭启如-打电话
附:2006年逝去的部分艺人
无尽缅怀ing...................
2月22日 董骠 香港著名艺人、马评人“骠叔”董骠在病床上坚持看完当晚最后一场赛马,跟家人、朋友及马匹永别,享年73岁,只剩他在《霍元甲》、《警察故事》等影视作品中扮演的各种鲜活形象留在观众心中。
董骠灵堂
成龙、张学友、曾志伟扶灵
曾志伟、张学友、成龙等离开殡仪馆
5月30日 今村昌平 两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得主、日本名导演今村昌平因肝癌逝世,享年79岁,今村昌平的代表作包括《楢山节考》、《鳗鱼》。
9月11日 关海山 香港资深艺人关海山在住所被妻子发现全身僵硬,送往医院救治,延至上午7时许不治,享年82岁。绰号“虾叔”的关海山擅长饰演城府极深的父亲、黑社会老大、大富豪等角色,代表作品包括《义不容情》、《雷洛传》、《辣手神探》等。
9月22日 鲍方 香港资深爱国演员兼导演鲍方,因身体衰弱及机能衰退于香港逝世,享年84岁。当年鲍方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屈原》让内地观众认识了这位香港“屈原”。
10月17日 陈述 10月17日11点45分,著名演员陈述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这位《渡江侦察记》中的“情报处长”永远离开了我们。
11月20日 罗伯特·奥特曼 美国老牌独立电影导演罗伯特·奥特曼因癌症并发症病逝,享年81岁。奥特曼因《陆军野战医院》、《大玩家》等片成名,曾获得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还是奥斯卡终身荣誉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