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仔与明星,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哪里有明星,哪里就会有狗仔。我们承认,狗仔确实给我们带来过娱乐,给生活增添过色彩,但他们给明星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制造的垃圾也没有停止过。 戴安娜王妃 1997年8月31日,英国王妃戴安娜与其男友在一群摄影记者的追逐之下,遇车祸身亡。 当时,戴安娜与男友法耶兹从一家饭店出来后,就遭到一批摄影者的追踪。他们使用了一些办法,摆脱了一些人,但还是有人尾随,戴安娜和法耶兹的司机发誓说:摄影者是追不上他们的,于是便开快车使时速达100公里以上,后失控撞到墙壁,车毁人亡。 有目击者说,他们车后确有7名骑摩托车的摄影者在追踪。车祸发生后,有一些摄影者在救护车抵达现场之前已拍下了照片,还有一名摄影者当场被愤怒的目击者殴打。后来这7名在现场的摄影者均被法国警方拘留,并没收了他们的照相器材。数天后负责该案件调查的法国调查官对这7名摄影者提起控诉,罪名是在车祸现场未协助生命垂危者。 案件发生后有人称,戴安娜生前曾不断投诉,说自从她成为著名人物后,一直受到专门偷拍名人照片的摄影者的追踪,直至她终于成了报界热门新闻的牺牲者。 马拉多纳 2004年9月,阿根廷球王马拉多纳的秘密女友,在躲避一帮阿根廷狗仔队围追堵截的过程中失足跌下楼梯,还有4个月就要降生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因此胎死腹中。 刘嘉玲 2002年10月《东周刊》刊登刘嘉玲多年前被迫拍下的裸照,给刘嘉玲及其亲友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演艺界人士纷纷声援受害人,并发起“天地不容”声讨行动,齐聚街头举行抗议。 侧田 2006年1月,有杂志偷拍到侧田在家中脱帽后露出M字秃头的照片,连其弃置在家门外的垃圾都被记者翻出来。杂志指垃圾当中有两个弃置避孕套及一些用过的纸巾。 黎明 2006年3月,黎明与女友乐基儿在寓所欢聚被偷拍一事,震撼了整个娱乐圈。鉴于侵犯隐私情况已达到极其严重的地步,演艺人协会曾有意发起一次演艺界大游行。 伊能静 2006年3月31日,伊能静与老公庾澄庆带着儿子小哈利看医生,遭狗仔队一路跟拍,并当着一家三口的面摁快门,小哈利被吓着了,之后伊能静开发布会含泪痛斥狗仔,表示小孩子不是公众人物,偷拍应该适可而止。 王菲 2006年5月13日,王菲和老公李亚鹏在自家门口的餐馆用餐完毕,正要返回坐驾时,意外被守候在附近的一帮媒体“逮”住。 在“长枪短炮”的一阵疯狂拍摄下,王菲和李亚鹏一路小跑,迅速钻进车内。后面的四辆汽车仍然穷追不舍,场面可谓“险象环生”,让人担心戴安娜的悲剧再度发生。 钟欣桐(阿娇) 2006年8月中旬,在马来西亚举行演唱会时,钟欣桐(阿娇)在演唱会后台,竟被偷拍换衣过程,还被刊登于香港八卦周刊《壹本便利》封面,此事引发了香港演艺界声讨偷拍并由成龙领队着黑衣游行。 狗仔·声音 狗仔还会继续 狗仔队改变了艺人的生活。很多艺人一踏出家门就成为狗仔队的“猎杀”目标,在工作之余的私人生活成为新闻的一部分,而家居住所可以说是他们的最后一个堡垒,一个他们认为是安全、可以无需任何掩饰、装扮的地方,如今连这个据点也遭攻破;一夜之间,他们变成全天候在狗仔队的监视之下。 狗仔队的普及,也促使娱乐新闻变质。如今受到关注或成为焦点的,大多是艺人的私生活(如爱情、性倾向、婚姻、婚外情等)或其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或隐私),反而他们的演艺实力以至工作发展,甚至或在歌影视方面的进修、努力,又或许在工作之余投身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或担任承先启后教学传承的工作,都变得没有新闻价值,没有人愿意发掘报道。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也是本末倒置的情况。 当然这也与目前全球娱乐圈生态相联系。近年来大家所追捧的艺人,都是年轻一辈的俊男美女,许多徒具外表而缺乏相应的内涵和演艺实力,娱乐新闻呈现闷局,狗仔队遂乘时而起风靡一时,才导致有如今的局面。 这种情况短期内也很难改变,因此除了靠艺人自己检点(或搬到更高和隐蔽的地方居住),和借助外力来起阻吓作用之外,恐怕最根本的是娱乐生态的转变。当娱乐圈重现蓬勃现象,加上有内外兼备的艺人接班,届时才可以反过来扭转娱乐新闻走向,摆脱狗仔队文化的窒碍。 微妙的是,对狗仔队而言,是泛道德PK职业道德。狗仔队从业者,他们应该都只是从职业出发,只要不是故意设局或偏离最起码的职业操守,那他们为雇主提供的服务就是专业的和职业的,因为他们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这就引伸出另一种道德论。 人们当然会同意,人的隐私权应当获得保护。包括所谓公众名人在内。然而,公众人物特别是在靠娱乐谋生的演艺人来说,没有炒作,他们的曝光率就没那么高;曝光率越高,知名度才越高,知名度越高,他们的收入才与曝光率成正比,甚至更高。那炒作,也就理所当然地包含狗仔队的“功劳”在内。既然功利主义在演艺界存在而且是特别显得张扬时,传媒的功利主义似乎却受到另一种道德力量的审视。因为,被曝光者让大众获得满足和快乐的同时,被曝光者也获得快乐———他们的收入增加了嘛,而狗仔也得到老板的肯定。 功利主义横行的当下,狗仔队会继续。 做狗仔 外形不能太张扬 老朱是香港目前最大的一家报业集团的娱乐组记者,入行十年的他见证了香港“狗仔队”从无到有的过程。老朱告诉记者,十年前他刚入行时,“狗仔队”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是自从1996年香港的八卦周刊兴盛起来,“狗仔队”迅速开始壮大。 狗仔·收入 相当普通白领 谈到“狗仔队”成员,老朱表示,“狗仔队”在香港新闻圈内部地位极其低下。香港“狗仔队”的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多人连中学都没有毕业。 “狗仔”的工作十分辛苦,他们的收入在香港属于中下层。如今,八卦周刊的“狗仔”收入也只有每月六七千。做得最好的狗仔会有每月两三万元的收入,但这在香港也就相当于普通白领的收入。 狗仔·要求 越是普通越好 要入行做职业狗仔队,首要条件是外形够普通。老朱说:“个子不能太高,太高做跟踪会很张扬,反而染发没问题,因为现在染发很普遍,总之平凡就得。其次要机警及反应快,因为狗仔队经常要面对变化。”此外,车牌及懂摄影缺一不可,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就更好,年龄约20至30岁。 狗仔·装备 全都是高科技 肥仔是香港一位入行十几年的“狗仔”,他在圈子里就以偷拍著称。肥仔告诉记者,要完成好的偷拍,器材的选取十分重要。“狗仔”偷拍除了使用广角、调长焦等常规手段外,还必须使用一些特殊摄影器材。肥仔透露,他曾使用过一个特殊的红外线照相机,用它拍摄,不管明星穿着多厚的衣服,拍出来全是透视装。而肥仔自爆还曾使用过一个特殊的摄像机,一次他接到一男明星与某名模拍拖的消息,在男星住家对面的山上连守数晚,终于等到该男星与女友回家亲热。当时男星卧室里关着灯,从外面看漆黑一片,肥仔用一种特殊的摄像机拍摄,屋里发生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这一偷拍成果让肥仔保住了自己的饭碗。 狗仔·基本功 翻名人的垃圾 除了硬件装备,香港“狗仔”还有一些常规的技能。入行只四年的“狗仔”阿宽称,几乎每个入行的“新狗”都要练习的一个基本功就是翻垃圾。阿宽不讳言,翻明星的垃圾桶最大的目的就是看里面能否找到异性用品。在阿宽的翻垃圾生涯中,最辉煌的战绩是一次接到线报,台湾主持天王吴宗宪跟某女到澳门开房,他在澳门跟踪了两天都没有找到吴宗宪与女性接触的证据。第三天,他终于买通酒店的服务生得到了吴宗宪房间的一袋垃圾,竟然真的在垃圾中找到了一些女性用品! 除了翻垃圾外,“狗仔”们找料的手段可谓千奇百怪,资深“狗仔”老朱就是其中的能手。老朱告诉记者,当年赵薇刚刚因《还珠格格》走红香港后,他接到线报赵薇与上海富商叶茂青有关系。为了证实这一独家消息,报馆将老朱派往上海调查,报馆只告诉他叶茂青在上海开发了一个豪宅区叫名都城。老朱到了名都城佯装要买房,售楼的小姐见他衣着寒酸没了好脸色,百般不情愿地把他带进小区内。老朱不动声色,一边询问房子的相关情况,一边故意将口袋里的一叠千元港币掉在地上。小姐提醒他钱掉了,老朱装着毫不在乎继续向小姐询问房子的情况,售楼小姐被他的豪气镇住,以为自己面对的真是一位其貌不扬的富豪。于是立刻指着一幢别墅殷勤地说,这就是叶茂青女朋友赵薇在此购买的别墅。于是,老朱成功获得了赵薇与叶茂青恋爱并购有豪宅的全港独家。 狗仔·招数 第一是“明缠”。一见明星,立即追上去,团团围住,不停发问。问得越尖刻,越无聊,就越接近狗仔队的水准。 第二是“抓拍”。镜头不离女星三点敏感部位,角度越是无耻越见效果。 第三是“暗跟”。寸步不离,要抢独家新闻。不管对象跟谁吃饭,上了谁的车等,只要跟到,且有相片为证,多半就能上八卦周刊的封面。 第四是“潜伏”。神不知鬼不觉“潜伏”于艺人起居之处,甚至进入其屋中,在黑暗中举起相机,颇有几分间谍的味道。有时干脆在对面租一间房,24小时轮班监视。 第五是“瞎编”。跟也跟了,伏也伏了,还没辙时,狗仔队就会出此绝招。明明子虚乌有,也敢在照片上做手脚。你越解释,越说不清楚,越闹得满城风雨。 狗仔·释义 “狗仔队”原为意大利文“Paparazzi”,首次出现于1958年,正式翻译名应为“追踪摄影队”。中文翻译的“狗仔队”由香港人开创。50年代的香港便衣刑事侦察员擅长以跟踪、窃听的调查方式追踪案件,并被称为“小狗队”,这种调查追踪方式被香港记者发扬光大后,善于追踪明星隐私的娱记便被称为“狗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