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理发师吴忠明:“我给三十万人理过发”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不到一个月前,一部以北京四合院一位93岁的老剃头匠为主角的影片,被印度果阿电影节评委称赞为“没有故事的故事片”,并由此获得了首奖“金孔雀”奖,影片内容为老剃头匠原汁原味的生活再现。而在遥远的南方城市福州,也有这么一位久经时代变迁、90岁高龄的老理发师,他就是家住光禄坊的吴忠明老人。老街巷,老理发店,老剃头椅,生活没有电影那么戏剧化,文字也不如胶片光影那般直接的视觉魅力,但老人娓娓道来,仍然流淌着历史长河中的背影。

民国年间曾给留辫子的人理发

我出生时,满清王朝气数都尽啦!但是我却帮留辫子的人理过发,虽然只是寥寥几个。得先把周围一圈剃下来,然后把头皮刮光亮,难度还挺大。听老一辈说,孙中山的队伍一进福州城,就把东南西北四城门都关上,在城门处设个点,还准备了几篮子太平(鸭蛋,福州话谐音“压乱”,因此又名“太平”)。抓到一个进城的,就剃光,然后赠送两个太平。城外的人一听了这事,都吓得躲在家里不敢进城了,大家都说,“头也不剃,蛋也不要。”但我觉得孙中山老人家这事做得真是很对!你想啊,长发多麻烦,特别是农民,去挑粪,盘头上,一没系紧,就掉粪池里去了。过去福州的女人头发也好几斤,梳个髻子,还要插三条银簪,还有坠子,头的负担太重了,走路都头重脚轻,后来也被取消了,要求女的也剪齐耳垂肩发。轻松多了,脑子也好使了。

13岁入行17岁独撑门户

我13岁当学徒,17岁开始独撑门户。到如今,理发工龄有整整77年,有人帮我算过,每天平均10个人,几十年下来,几乎有30万人次呢。不过,其间,还颇有一番波折,听我慢慢攀讲(福州话音译:聊天)。渐渐地,大家开始习惯轻便的短发,我的理发店生意也越发地好了起来。各种发型流行开了,从最早开始的剃光,到整齐清爽、直板板的海军头,到后面的板寸头,还有留长了吹,花样还很多的。那时生意好做,理次发,给1角钱或33个铜片。要知道,1个铜片,可以买两块好大的征东饼,3片就能买碗锅边糊,160斤米也就6块多。

几十年前就给女士们烫过发

几十年前,也有烫头发的,女士烫头发要2角钱。当时烫发可没现在这么安全,用的是火钳,这对技术是极大的考验。火钳烧得太热,烫上头发则断,太冷的话,又不卷。我通常是把火钳烧了,放在脸旁边熏熏,感受下。偶尔店里太忙,顾不过来,叫学徒烫,就出了事,有个新娘的头发就被学徒给烫坏了,呵呵。后来是用电的,现在都冷烫,先抹上一层东西,很安全。

抗战时期在长乐开过“连锁店”

不过日军侵略福州那阵子,我们一家逃到了长乐,在长乐,我开了3间店,请了十几个伙计帮忙,那算是我的理发店最鼎盛的时期了,四里八乡的人都来找我理发。在长乐帮人家烫完头发,人家请喝喜酒,还有红包。不过长乐人比较穷,不少人的理发钱都欠着,到稻米成熟时,按市场价称稻米来还。整整过了18年,我才从长乐回来,就在我家对面不远重新竖招牌,开了家“勤工理发店”。后来碰上了“三反”“五反”“合作化”,店名被改为没个性的“光禄坊一店”,生意就日渐清淡。理发可不是个好行业,吃这口饭,没有办法,有时候生意做不过来,有时候又冷冷清清,一个人也没有。

回首往事从来不是个落伍的人

理了一辈子发,我的总结就是技术要过硬,态度还要好。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型也越来越多,都要靠自己琢磨。比如在街上看到个新发型,自己就能想得出这该怎么剪,随时保持理发店的最新潮流。有人说土,我就改进。记得以前香港流行一种发型,叫“假全黑”(福州话意译),近看是寸短,远看像长发,就是所谓的假的全头黑发。要剃全头寸头,撒三次粉,剃三次,耗时费力,最后一遍剪完,光亮如镜。我现在耳聪目明,手脚也很灵活,如今很多流行发型,我也能理得出来。何况我的老技艺,现在美发店的那些年轻人,哪里会啊!这可都是大功夫,挖耳、洗眼睛、治落枕,都是我的绝活。光光挖耳工具,就有五小件,掏耳的有小镊子、小铲子、耳刀等。洗眼睛,用小银珠,放在水里,涤荡上几次,说不出的舒服。老主顾们都说,像换了新耳朵新眼睛一般,他们也都是冲这来的。我还开着店时,洪山桥、仓山那么远的老主顾都会跑过来,睡觉了也被他们从床上拖起来,非要我剪不成。

自从店面被拆迁后,吴师傅倒是“没事偷着乐”了!虽然有几分想念老主顾,但自己总算成了有闲一族,可以在晚年,游游西湖,听听小曲,找老人对弈,大战个三百回合,无事便在家,大睡上一觉,小日子也过得悠哉乐哉。老理发师的悠游生活,真让人有几分羡慕。老人90岁了,可仍然身体健朗,步履如飞,一口地道福州话,加些俚语,侃侃道来。虽然并不识字,也说不来普通话,可他真像本大书,说的故事都是咱没听过的,听得我们都津津有味。他最爱说,你听我慢慢“攀讲”给你听。不过,从开始采访到最后,老人最遗憾的就是,那店不在了。“不过话说回来,年纪也大了,以前他们都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现在呢,没店了,就趁这个机会休息吧!每天早上去西湖散散步,下午在家听听戏,和邻里“攀讲”下,日子过得也舒心。”的确,谁站着七十七年,拿着推子七十七年,微笑待客七十七年,都想歇歇呢!记者问他晚年还有什么愿望要实现吗?他想了老半天才说了个字,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