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三学生自创恐怖小说 表达对教育制度不满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   核心提示:济南高三学生张良自创恐怖小说《血氤氲》,张良说,一是发泄对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满,再就是发泄自己对自私自利者的不满。“无论你心中有多少思想,你都必须集中精力学习,一旦做了与学习无关的事,就一定会有人认为你是不务正业。”
济南高三学生自创恐怖小说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解释清楚的。譬如……我将要告诉你的这个故事……”去年9月3日,校园恐怖小说《血氤氲》出现在百度贴吧山东省实验中学吧里。

《血氤氲》以学校为背景


记者在贴吧里看到,小说并不完整,只有前六章:《血色诅咒》、《厄运的开始》、《掘坟》、《自寻死路》、《太平间惊魂》、《死神到来》,小说的事发地点为“XX市实验高中”——“一所远近闻名的状元学校”,与山东省实验中学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小说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具体事发地点,大都能在省实验中学找到原型。

“好恐怖啊……支持支持~劳烦您快点发后面的吧……不然我都快急死了~~~快点发哦~”“冷!”一时间,跟帖者如云。几乎所有的跟帖者都是在惊恐中读完这些文章,又战战兢兢地期待新内容尽快张贴。

这正是作者所期待的。他早已在文章后发帖声明:“好了,就先发到这里了。后面还有许多,看大家回帖的情况了,如果支持的人多,我还会后续的……”

于是大家颤抖着双手开始“狂顶”。等跟帖达到近50个,作者才又抛出了三章,还配上了从省实验中学拍来的实景照片,小说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恐怖。

一时间,贴吧上这部号称“轰动一时的巨作”的作品,的确在省实验中学轰动一时了。截至1月25日,这部尚不完整的小说点击量达2610人次,跟帖数达116篇。作者分三次发了11章内容,每次跟帖数达50个左右,才会抛出部分新内容。


阅读小说的同时,大家都在探究署名“张良”的作者究竟是谁。“作者是省实验中学高三(15)班的!”有人在网上透露,至此作者之谜水落石出。

小说被同学“逼”上贴吧

1月25日下午,记者在省实验中学见到了“传说中的”张良。

张良说,他从小学起就喜欢看恐怖小说,每几个星期就会看一本,还很喜欢“胡思乱想”,看到东西就使劲地发挥他的发散思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从小喜欢写东西,各种文体都有,议论文、小说、诗歌……还发表了十多篇文章。

《血氤氲》是他在高二下学期“五一”黄金周里创作的作品,花了3天时间完成,共3万字左右。


按他的构思,这部小说长达20万字左右,但是在写作时,他计算了一下自己的速度,一个小时刚完成1000字左右,“写得太慢了,没有那么多时间”,于是他忍痛压缩,便成了今天的样子,“像一个没化妆的女子。”全文共14章,现在网上发出了11章,他还在等人气,等回帖。

这让他觉得特别可惜,想利用高考后的假期,为《血氤氲》写续。

这是他的第一部恐怖小说,写完后,他把它打印出来,拿给周围的同学看,希望能听听建议。没想到,同学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一直传了同级部的6个班,每个班都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同学看过,保守估计,总人数近200人。还不时有同学前来讨要打印稿。

总是打印麻烦又浪费,张良想到了学校的贴吧。这是他第一次把自己的作品贴到上面,其实,这已违背了他写作时的初衷——只为练笔,不为发表。

爱与和平是真正主题


“小说里,每个情节客观存在的东西都是真的,比如事发地点。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假的,但是,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其性格原型。”张良说。

沃土碑、实验楼、标本室、天平室、体育馆、楼梯、舞蹈室……这些在小说里的标志性建筑物,都能在省实验中学找到其原型。张良说,这样的构思就为了增添惊恐气氛。

李兴、叶林、牛光军、王飞……这些小说里的主人公,他们的性格原型就在张良的同学中间,但是早已被合并同类项或者张冠李戴了。其中的李兴,便是张良按自己的性格特征而设计的。这样做的初衷是“小说源于生活”。

小说以日军侵华为大背景,写了一帮学生的命运。“我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张良说。高一暑假时,他曾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印象特别深刻,写小说时便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这种情结。

他告诉记者,惊恐悬疑只是这部小说的外衣,为吸引读者而制造,真正要表现的是亲情、友情、和平、生命……


小说中,主人公牛光军在临死前说:“活着,真好!”张良用这句话道出了他想说的。

深夜写作要妈妈给“壮胆”

在看了小说后,不少同学约张良在晚自习后一起去校园的“事发地点”“探险”,满足好奇心,寻找害怕的感觉。

其实,这些地点,早在写小说前,张良就已一一踩过点了。都是白天一个人去的,那时他并不害怕,因为他不会太沉醉于自己设计的情节。但是,在写作时,他却“怕”了。

“灵感来了,什么都挡不住。”他怕自己一觉睡过,第二天醒来全忘了,所以写《血氤氲》的3天时间里,有两个晚上他都一直写到凌晨两三点钟。


夜深人静,只有星星陪伴他创作灵异故事,或许是写得太投入了,张良突然害怕了。他喊来妈妈,一贯支持他写作的妈妈陪了他两个夜晚。妈妈还是他小说的校对,看到他写得过激的地方,也会提出自己的建议。

原因探究

写恐怖小说为表达不满

现在,很多人都不提倡看恐怖小说,尤其是中小学生。但对此张良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一,恐怖小说有自己的吸引力,能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有读者的小说,才是好小说;第二,悬疑小说可以使人思维更加缜密;第三,知道害怕的人才配看恐怖小说。这说明他有丰富的想像力,有思想。

《血氤氲》在同学中广泛传阅,张良却只给一个老师看过,“我通常只把正儿八经的东西拿给老师,在校园体裁中,恐怖小说是个异端。”


创作《血氤氲》,张良说,一是发泄对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满,再就是发泄自己对自私自利者的不满。“无论你心中有多少思想,你都必须集中精力学习,一旦做了与学习无关的事,就一定会有人认为你是不务正业。”

人物印象

他是个“怪才”

同学们看后,反响不同。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写得不错”、“挺有意思”;第二反应就是“是真是假?”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读者质问张良:“写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对考大学有用吗?”每次听到这样的声音,他都不做解释。

“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对别人的质疑想得太多了,就不是自己了。”他笑了笑,“我是个个性少年,骨子里有一点叛逆的因素。”


张良是个“怪才”,连他的妈妈都这样说。张良自己打印的名片上,头衔接近20个,e域魔吧会员、济南市“放飞思想轻松学习”运动发起者、山东省恐怖文学社社长……大部分都是自封的民间组织,却足以说明他的兴趣爱好之广。

妈妈心态

担忧儿子考不上理想大学

作为张良小说的第一读者,妈妈姜女士对儿子的各种爱好都很支持。“什么样的年龄,就该有什么样的足迹。”因此,无论儿子做什么,只要不耽误学习,她就支持,“更何况,有些爱好对学习有帮助,也是调剂学习生活的一种休息方式。”

对于儿子在班里十几名的成绩,她觉得还行,但她还是常常会想,要是儿子能像初中时,一直在前十名就更好了。


她有时也忍不住责怪儿子:“你整天干些别的,能进大学吗?”这正说明了她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希望儿子自由发展;一方面,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她为儿子能不能顺利进入理想大学而担忧。

教育专家

有个性难能可贵

对于张良创作的恐怖小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司继伟大加赞赏:“在高中沉重的学习压力面前,没有完全磨灭个性,还保持创作热情,难能可贵!”

他说,成人要允许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方式,不要忽视他们个性的发展,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有大出息,有个性的孩子经过正确引导可能更有前途。


写异端体裁的恐怖小说,司博士并不否定,“只要他的初衷是好的,就不能太细究其做法,这种恐怖小说,其实与韩寒最初的个性化创作并无差别,应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