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让她的音乐显得特别得贴心贴肺贴呼吸。自谑却不自弃,绝望中有希望,这些特征几乎贯穿了姜昕音乐的每个细节每个触点,表面是寂寞神伤,内里却又是暗香盈袖,这种强烈的立体感应,也正是姜昕音乐让人格外销魂断肠的地方。 十年长河,既漫长又短促。十年长河,足够让天长地久都产生变故。摇滚乐亦不能免俗,中国摇滚乐当然更不能免俗。曾经洁白又伟大的事业,早已经成为了期货的一种任人投机倒把,以生存的名义、以成长的名义,妖娆的开放、随便的野合。能全身而退自然难得,而能洁身自好且坚持做好良家的角色,自然更是难得又难得。你不能期望这样的人有很多,必要时甚至哪怕仅仅只有一个,也会让你觉得温暖。你也许会想起崔健,你也许会想起窦唯,因为他们已经成了中国摇滚乐坛的一种象征,代表着纯粹、代表着理想。当然在主流的眼光之外,同样有一朵曾经的摇滚小花,亦在风雨中走到了第十一个年头,她也依然开放着、娇艳着。在这个连许巍都未必靠得住的中国摇滚乱世中,这种执着的精神本身,就足够让人感到心慰。
不知不觉中,这朵名叫姜昕的摇滚小花已经发行了她的第四张个人专辑《我不是随便的花朵》。从1996年的《花开不败》、2002年的《五月》、2004年的《纯粹》,再到2007年的新作,从顾影自怜到顾影自怜,一种人性的女性纤细旋律线就这么自然而然的铺陈开来。是的!它也许不丰富,但是它却足够让你感受到歌者的温度与悸动,而不仅仅是音色的堆积和概念的喷射。是的!它也许也不够靓丽,无法让你在繁若星辰的闹市中一见钟情,但是它感性人文的抽象光辉一旦升起,却足以让其它任何人工钻石失色。如果一定要将姜昕的音乐用一种风格来定义的话,那么也只能叫“姜昕”。
《我不是随便的花朵》这个专辑名其实已经透露了这张新作最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随便两字更是点中了这个时代的症结所在。由社会及音乐,“滥交”居然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的籍口,在乐坛它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多元。草率的尝试,不需要积累更谈不上底蕴,最终只能让音乐成为一种机械的律动。而姜昕的音乐则是固执的、传统的,换成时髦的说法,亦是Indie的。当然她的“独立”不是一种态度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血液和基因,有感而发成了所有作品的导火索。尽管做为一个唱作人来讲,她在作曲的数量方面过于短缺,但她对文字意象上的把握,却还是能将感与发之间的平衡处理的极其到位和自然,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张专辑却总是能在姜昕个人气质的催化中,将王钰棋、高旗、许巍的作品都能变成自己的胸中之物。当老狼哼唱起《晴朗》的第一段,就已经被人认定为许巍的作品时,姜昕却用她突出的个性,将许巍的《爱琴海》完完全全变成自己的作品。
对比前三张专辑,这张专辑首先飘荡在耳际的,则还是姜昕式的锅底,那种顾影自怜和孤芳自赏的女性摇滚风格,这种个性气质近乎古典却常常可以经典,齐秦、王杰、许巍莫不如此。也正是因为如此,就在许多流行歌手为自己专辑的整体性绞尽脑汁却依然支离破碎的同时,姜昕却能凭借着这种感性的底蕴,将自己的四张专辑浑然连成一片,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整体。
细化这张新作,《我不是随便的花朵》还是要比此前姜昕的任何一张唱片,都要多出一层明亮的色彩,《爱琴海》里层层卷来的浪花、《春天》里绿草黄花的印象,以及《秋日》里飞红的枫叶,都是祝小民打造的《花开不败》和《五月》那种潮湿又清冷的专辑氛围中所不具备的颜色。在音乐风格上,姜昕依然走的还是“老路”,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老路”,朴实又扎实的鼓点,稳重却踏实的贝司低音线,还有很八十年代、很New Wave的合成器,以及流畅却充满想力的吉它,无一例外都是通往上世纪的摇滚通行证。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根基,才让姜昕的这张专辑绝不会让人听到轻浮、圆滑这些时代病症。
有多少摇滚红杏早已出墙?有多少摇滚老炮已经被岁月淹埋?而当姜昕这朵摇滚之花四度开放时,我们却还是能从她的音乐里感受到一种叫做守身如玉和忠贞不二的执着精神。其实摇滚乐永远都不仅仅只是一种音乐形式,它纯粹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理想,一种不因岁月变幻而变化的理想。即使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你也不能因为精彩就背叛真正属于你的纯粹又真实的自我世界。而姜昕正是这样一个守住精神良家之身的歌者,这样的歌者叫Indie,叫做“另类”,也叫做——摇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