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要解决农民问题,何其难!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新近升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各种会议上表示“要关心弱势群体”,并要研究“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强调“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看上去颇有几分危机感和务实精神。

那么,农村的现状究竟怎样呢?面对宏观经济高达8%的增长率,依然有8亿之众、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农民,其收入水平却停滞不前,连续6年未见增长,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更坏,当地农民收入呈连年下降的势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从2000年起,这一差距重又回到1978年以前的水平,从消费水平而言,城乡差距高达6:1;全国下岗失业加剧,乡镇企业也不例外,2001年,全国乡镇企业减少就业岗位5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早已达到2亿,其中,1.2亿处于流动状态,但并非所有的流动人口都能找到饭碗。

之外,农民的负担重,又是一个老问题。尽管民间怨声载道,有关当局也三令五申,但落在农民头上的各种摊派,不仅名目繁多,而且日益沉重。比如,要求农村也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几乎从来就没有政府的拨款,所有负担都落到了农民头上。

当局制订的种种社会经济目标,一到三农问题上,从来就达不到。御用专家提出许多解决方案,归纳起来,无外乎:城镇化;增加城市人口,减少农村人口;以刺激内需来增加农民收入;等等。但细究起来,却殊非易事。

以城镇化为例,由于恃强凌弱的专制观念在神州大地是如此的深入和广泛,城里人对农村人的歧视与排斥,显得根深蒂固。农民在城里就业,需要走更多的弯路,吃更多的苦头,最后摊到的,大多是最粗、最重、最脏的活;农民住在城里,需要办理“暂住证”(在自己的国土上“暂住”);农民子女在城里入学,需要办理更多的手续,缴纳更多的费用...... 在这些社会不公的表面现象之后,是制度问题,是政策问题。

其一,户籍制度,和其他一系列社会歧视制度,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泰山”,农民生来就“低人一等“,受到种种不公正待遇,似乎也“理所当然”。比如眼下,全国上下大谈特谈所谓“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话题中,谈的都是“城里人”的事,压根儿就没有农民的份,好像农民“不是人”。

其二,剥削农业,积累工业,压榨农民,装点城市,不仅是斯大林的发明,也是中共建政以来,从来没有更改的政策。2002年,当局创历史记录地共发行国债6061亿3000万元,债务是全民的,当然也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但当权者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热衷于搞“世纪工程”,这大笔大笔的国债,所投入的项目,几乎都与农业农村农民无关。

其三,各级民意机构,如“人大”、“政协”中,几乎没有农民代表,也几乎没有他们的代言人,他们的命运,由“别人说了算”。

难怪邓小平早就留下遗言:如果中国出问题,就可能出在农村。毫无疑问的是,农民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全面小康”。而要解决农民问题,恐怕首先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现行制度问题。而这,恰恰又触及到拥有既得利益的当权者之“痛脚”。

看来,胡锦涛要解决农民问题,何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