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彭媁琳/中国又进入了热烈的高考季节,大学考试竞争激烈,获得高考状元荣衔的学生,不仅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更是学校、家长、教育单位、媒体拿来评分的指标。但是,这个指标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了首次高考状元大调查,对一九九九到二○○六年,八年之间各省市的高考状元进行统计,了解这些高考状元的地域分布以及选填志愿的意向等等。虽然各省市对大学入学考试的分数线有不同的划分,使得各地区高考状元数量也有些落差,但高考状元是各地区最顶尖的学生,是没有疑问的。
香港科技大学也成状元们的最爱
调查中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级城市的名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等,仍是高考状元们的首选。其中,北京大学更获得五六○位高考状元中五六%的青睐,成为状元密度最高的学校。而出身二、三级城市的状元们,反而不会有名校情节,有较高的意愿选择非北京或上海的学校就读。显然经济、社会背景不同,也会影响这些优秀学生对学校的选择。
令人惊讶的是香港,其国际化与金融中心的形象,这几年对大陆名校招生产生了威胁。高考状元们选择到香港科技大学的比例,仅落后北大、清华与复旦。
中国大陆教育专家们认为,香港不仅因为国际化程度较深,才逐渐吸引大陆学生前往就读,更因为香港科技大学祭出了对状元们的学费优待政策和高额奖学金,让学生能没有压力的前往高学费的香港就读。
但令专家们较为忧心的是,这些高考状元们多半出身于省立或者重点中学,显示出教育资源严重的分配不均。尤其是蒙古、海南、云南等教育资源原本就不平均的地区,高考状元们更只毕业于少数特定的重点学校。另外,家庭经济环境的优劣,明显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其所能分配到的教育资源,这对强调平等的中国大陆来说,是相当不公平的情形。
此外,学校、媒体利用高考状元作为炒作题材的情形也越来越严重。重点中学以自己培养出了高考状元为傲,吸引家长挤破头也要把子女送到明星学校就读。而大学则以招收了多少高考状元当成评鉴指标,甚至出现名校职员到各地抢学生的情形。
据“人民网”报导,二○○六年广东省高考状元王姓女学生,就曾经面对北大、清华的招生人员远赴广东,游说到深夜仍不肯离去的状况。
然而,高考状元的头衔,毕竟只是对学生高中成绩的一种肯定,并不能保证学生此后就能终生平步青云、出人头地。相反的,许多顶著状元光环的学生,无法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挫败感。
今日校园精英工作成就未必高明
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对高考状元们的未来发展做了调查,他发现,高考状元们虽然是校园精英,但进入社会后的工作成就却不比其他在校成绩普通的学生来得好,综合平均的发展,才是国际上人才培养的主流。甚至,二○○五年时,香港大学就拒绝了十一名高考状元的入学申请,在当时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中国社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在追踪了三○○名高考状元后发现,出身在农、工等社会经济地位较差家庭的学生,即使有状元的头衔加身,也未必能只靠自己的努力,就扭转未来在社会上的经社地位,女状元们也无法以状元的身分,就让社会重男轻女的价值观有所改变。
也许,比较值得讨论的是,每年新状元出炉时,过去老状元们的成就发展,是不是仍然亮眼,这才是对精英教育的深刻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