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也疯狂”为名利冒险 韩国人激辩海外传教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被绑人质的最终命运尚未有定论,而人质事件在韩国国内引发的有关海外传教的争议之声有增无减   韩国歌手申海哲一不小心当了一回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男孩。

  7月24日,申海哲在自己主持的MBC广播节目《Ghostnation》中称,解救在阿富汗被绑架人质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这没有商量的余地”。但他接下来的言论却在韩国引起了巨大争议:“问题在于顺利解决问题之后的事情。他们应该低着头回国。”有人因此批评申海哲“冷血”,但更有相当数量的人支持申海哲,并对媒体提出强烈批评,认为韩国新闻界是在“看教会的脸色”,没有如实报道这些人去阿富汗的目的是进行传教活动。

  一周以后,随着又一名韩国人质被枪杀,韩国民众对此的争论热情依然不减。“听到两名人质被杀害的消息我流泪了,因此心中更加痛恨那些把他们派出去的势力。”一位韩国网友留言称。

  有资料显示,韩国基督教团体迄今向海外派遣了16616名传教士,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一个人口不到5000万的国家,何以有这么多人热情地投入到海外传教中?

  名誉和金钱背后的铤而走险

  在韩国,基督教会的公司化经营历来饱受社会各方面的批评,4000多万人口的韩国有数万家教会,争夺有限的人员(潜在信徒)和资金(信徒捐款)在所难免。因此,“搏出位”就成为一些教会创名牌争资源以求得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首选手段。这次阿富汗人质事件,即为这种“搏出位”的一个例证。无论人质命运如何,这些人隶属的盆塘泉水教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成了韩国“最知名的教会”,在短短数天内被全世界知晓。

  据韩国《朝鲜日报》披露,如果没有发生阿富汗人质事件,那么相关机构接下来还打算向以下地区派出义工进行志愿服务:土耳其东部库尔德人地区、叙利亚大马士革、印度克什米尔、黎巴嫩贝鲁特、巴勒斯坦,以及俄罗斯车臣。这些地方均属于高危地区,几乎每天都在打仗流血,而且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教派冲突。并不是这些地区的人民格外需要韩国人去传教,而是韩国的相关机构需要在这些极端危险的地区保持自己的存在。传教者中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拍照重于传教”。也就是说,传教成功与否是次要的,只要保持存在,就足以在国内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了。

  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网络版针对韩国教会竞争过热的现象评论称:“开拓新市场和危险的传教活动存在宣传效果,而且最终会带来名誉和金钱,这使韩国教会的牧师热衷于比别人先行一步,包括尽可能多地向海外派遣教徒进行传教活动。”

到伊斯兰国家传教不得人心

  实际上,到战乱或宗教冲突频繁的地区去传教,在韩国教会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其中阿富汗早就成了他们的目标。而在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进行这样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很难赢得当地人的心。

  早在去年8月,约2000名韩国基督教信众聚集在阿富汗,准备举行大规模的宗教宣传活动,后被阿富汗当局强力制止。而这些信众乘坐韩国政府提供的免费包机回国后,马上就起诉政府,称政府干涉了他们的宗教自由。对此,有法学教授在报纸撰文称:“你们的自由必须以不干涉别人的自由为前提,试想一下吧,一夜之间,首尔街头拥满了伊斯兰教或印度教信徒,他们聚集在你们教会的门口传教,你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过看起来,类似的批评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本次 23名韩国人冒死奔赴阿富汗,正是上次传教未遂后的持续动作。

  “教会也疯狂”并非常态

  实际上,对于如何赴海外传教,以及如何开展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在韩国教会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就大多数教会而言,他们的日常行为还是谨守分寸的,只不过个别教会的非常之举更容易制造新闻效应。

  这些天,位于汉城贞信女中的一家长老教会一直在为营救阿富汗人质奔走,其牧师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承认:海外传教应该更慎重一些。该教会主张,传教应该主要在国内进行,他们曾经进行过海外志愿活动,但选择的国家主要是柬埔寨、越南等相对安全的地区,并且弱化传教及广告色彩,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扶助病弱,默默地表达真正的普世情怀。

  当然,这些不主张“过度”海外传教的教会,往往都是一些大教会,历史比较长,信众数量也很多,财政状态相对较好,基本上没有生存压力。像贞信女中教会,信众每个星期的捐款都达1亿韩元以上,这是此次出事的盆唐泉水教会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