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成群结队,背着相机的中国游客穿梭在德国科隆大教堂的门前。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日前针对中国出国游客的举止,发表了文明准则。在德国,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游客的呢?德国之声记者採访了科隆百合花旅行社的胡女士及其导游,科隆免税店的周女士和科隆旅游局局长约瑟夫.索墨尔先生。 2002年至今的3-4年里来欧洲旅游的中国人数目明显增大,私人旅游团体增加,游客的职业涉及各个领域,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他们思想新颖,部分人能够熟练地运用英文,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胡女士说:“多数中国游客心里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想法,抱着来国外来学习的谦虚心态,对欧洲的各方面期望值都过高。 譬如他们要求每个酒店都要有空调等设施,但欧洲的很多酒店由于是在二战之后修建的,基本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保持了它们古老的建筑风格。不管是在建筑材料的新颖,设施的奢华程度都比不上现在中国的酒店,难免会让游客们失望。好在中国人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学习适应欧洲环境。”旅行社也试图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美国,澳洲,积极努力地开拓新市场。 在谈到游客自身应该克服的一些问题,资深导游高先生表示是时间观念的淡薄。其实时间观念就是集体观念,有些游客太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不按时到达集合地点,不会顾虑其他人的感受。但令人欣慰的是观念的改变,高先生说:“现在中国游客逐渐摒弃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拒付小费”的传统,培养了“享受”的旅游消费观念,住好的旅馆,吃当地的特色菜,白天逛名胜古迹,晚上看红磨房的艳舞。餐馆结账时会记得多加10%给服务人员的小费。” 为了使中国人在科隆购物更加方便,许多“华人免税店”应运而生,其中最出名的一家就位于科隆大教堂附近。一些华人旅行团将一车又一车的中国游客带到这家免税店,该店也以定期折扣优惠回报顾客。如果是“大宗购买”,甚至能将折扣压至8折。进出免税店的游客90%来自中国,还有少数日本,韩国游客。周女士说:“中国游客的整体面貌和前些年已有明显不同,但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譬如,日本游客从不大声喧哗,买东西一定会排队付钱,井井有条,对待店里的工作人员很有礼貌,不会提出再次打折等不合理要求。”为了方便中国游客购物,在免税店工作的大多是华人,这也造成了部分游客对商品质量的怀疑,因为中国存在的造假现象这一根深蒂固的印象,无形中也给免税店工作人员也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 但大多数中国游客的家族观念很强,一旦出国,亲朋好友自然嘱托其选购国外的“正宗货”。女士比较关注衣服,化妆品等,男士则会挑选电子类产品,手表,刀具等。周女士还说:“大部分游客会接受工作人员关于退税的合理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的价格,争取到最合理的退税金额。” 已经和中国旅游团打了5年交道的德国科隆旅游局长先生索墨尔先生对中国游客的印象尤其的好。“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中国人善良友好,他们大多以团体的形式来欧洲旅游。能够尊重和接受我们的文化,就像德国人去中国旅游一样。譬如饮食问题,我们在互相学习,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过去,中国旅客大多因公出差,譬如参加展会才有机会来到欧洲,但是现在也有一些中国人仅仅因为想来参观欧洲的博物馆就来了,这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索墨尔先生期待中国政府放宽对旅游政策的限制,方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欧洲旅游,见识不同的文化社会,促进中西方更深层次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