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uimg/2007/11/5/caiyingzhe/1194225358058_4068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眼前的郑钧,剪短了头发,也剪去了几许“愤青”味道。不过当他开口聊音乐、侃生活,会发现,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洞察社会的敏感与敏锐。正如他刚刚推出的新专辑《长安长安》——每首歌都有明确的方向,表达最真实的情感。“保持真诚的态度,我决不刻意去标榜愤怒和伤感。”郑钧坚定地摆了摆手臂。
“耗费了七年光阴,就当是为理想个性和自由付出的代价吧。”郑钧在专辑扉页中写道。“其实我这些年写了很多歌,最少五六十首。写完之后推翻了,然后又写,又推翻。”他语速很快,“我最后给自己定的一个标准就是,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明确目标——想表达什么,比如《奴隶努力》表达我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带给我的感触;《长安长安》是写我对我故乡西安的心理感受。”
人家录专辑,十遍八遍地精益求精,而郑钧绝对是“大老粗”。“专辑里所有的歌,录的其实都是小样。人声不准什么的,都没修,我表达的情绪是最真实的。”他自豪于能将音乐的“减法”做好。“加的越来越繁杂,是因为没本事,必须靠辅助手段来帮助。电影拍得越来越华丽,没用,说到底还是要看故事、看表演;音乐是要听词曲,旋律好不好听,词打不打动你。至于制作有多精良,用多少轨录的,用什么样的音色,都不重要。”
郑钧的连珠炮,听起来有那么一点偏激,而更多则是暴露了他骨子里的狂傲。他看不上现在的很多音乐,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愉悦上,很难深入人心。郑钧自认为“会思考”,因而他需要的是有品质的音乐,“触摸我的心情,而不是肉体。”专辑中一首《果》,郑钧畅快淋漓地揶揄“选秀”这种大众娱乐方式,极度“同情”那些以音乐为名,想借此渠道成名的人。“取悦大众容易取得成功,但和艺术没关系。当你在台上唱歌,大家听得热泪盈眶或为之疯狂,那才是更牛的一种交流手段。”
临走时,郑钧一再说,希望大家认真听听这张《长安长安》。“褒奖也好,贬损也好,一定要公正客观的评价。”真实的音乐,真实的聆听,郑钧遵循的就是这样一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