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肝系统”已经通过科学鉴定 未来有望替人试药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由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和厦门强本科技联手研究的“数字化虚拟肝脏以及手术计划系统”(以下简称“虚拟肝系统”)日前通过了科技鉴定。我国肝脏外科开拓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对此评价甚高。

  虚拟肝是怎么来的?虚拟肝除了能代替人类“挨刀”,还能做什么?除了肝脏,其他的器官也能三维重建吗?记者走访了项目负责人、厦门大学计算机专家王博亮教授。

  王博亮教授介绍说,2001年我国开展“数字人”研究,我省就开始虚拟眼研究,然后就开展虚拟肝研究。“数字人”是将人的尸体冷冻后,再用机器磨削成薄片。每磨一层,就用高效数码相机拍照,然后转化成数据,输入电脑,由电脑合成三维的人体。在虚拟眼研究中,他带领课题组,将一只中国人的眼球制备了646片组织切片,获得一套高分辨率的眼球切片数据,在电脑里重建了人体眼球。

  王教授说,2005年由他牵头,“虚拟肝系统”作为福建省教育卫生联合攻关计划项目立项。但肝脏里的血管错综复杂,不能单纯靠切片来获取肝脏的数据集。于是,项目组“三管齐下”,一是利用“中国数字人女性1号”的肝脏数据,二是利用肝脏的切片数据,三是用临床病人的肝脏CT影像,在电脑里重建三维立体肝脏。

  王教授说,经过3年的联合研究,“虚拟肝系统”已经开发出样机。最近样机还加入了虚拟手术刀——力反馈设备。医生握着这个设备,在电脑上按压,就像按压在真实的肝脏上。

  王博亮说,如今,团队正在进一步研究、调试,争取让虚拟手术刀切下去,能模拟出肝被切开,血流出来的感觉。这样,医生尤其是新医生就能利用它来练习手术的“手感”。

  他还透露说,团队正在利用虚拟肝技术,进行近距离肝癌放疗研究。因为从理论上讲,若在肿瘤内释放放疗药物,可以最大程度杀死癌细胞,而最小程度伤害其他正常细胞。该怎么放药,放多少药物合适,放药后对肝有什么损伤?科研人员都要逐一研究。

  王博亮说,他正在着手虚拟肾、虚拟心脏等其他虚拟器官群的研究。其他虚拟器官一样能先替病人挨刀吃药,观察疗效。他表示,肝脏是人体管道结构最复杂的器官,虚拟肝研究为其他器官数字化提供了一条路径,其他虚拟器官研究可能加速不少。(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