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6警察打死人案:电视台拍下不完整录像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哈尔滨警察打死学生案中,谁制作了“不完整版”监控录像?传言又如何影响舆论?   10月25日,哈尔滨警察打死学生案尸检结束,针织品批发商林吉利在儿子的尸检初步结果上签了字。

  10月10日晚,在哈尔滨市糖果酒吧外,22岁的男青年林松岭和朋友们与6名警察发生口角直至冲突,斗殴中,林松岭死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y/c/2008-10-30/U2008P1T1D16556327F21DT200810301107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10月25日,尸检现场

  死者林松岭的舅舅和林家的律师全程旁观了尸检。“颅内有破损,心脏有伤,肺门破损,后第十三根肋骨骨裂”,尸检结束后,律师胡凤滨根据尸检初步结果告诉记者。

  父亲林吉利“对尸检初步结果满意”,虽然正式结论可能还要数十天后才能得出,但他觉得,初步的检测已经能让他的儿子的“受害者”身份更加清晰。

  这些天来一直处于新闻风口浪尖的林吉利,现在对“舆论”尤其在意,他总是会跟记者反复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商人,亲戚里没有“高级干部”,而儿子林松岭也绝不是什么惹是生非的“衙内”。“舆论”成了这些天林吉利一家最大的困扰,被打死的儿子在网络上被演绎成“高官背景”,“有吸毒史”;而在一些网帖中看到评价林松岭“挑衅警察”甚至“该死”的字眼,则是林吉利最为伤心的时候。

  这样的字眼,出现于那段不完整版糖果酒吧监控录像播出之后。这段录像正是导致舆论分化,争吵,乃至各种传言出现的最终源头。而记者采访证明,这段录像的“及时”出现,并非偶然之举。

    录像带“玄机”

  黑龙江电视台 “新闻夜航”编导承认,在哈尔滨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的12日,他们受邀前往铁路公安局,在那里拍下了这段“不完整版”录像。

  10月13日晚,7点,黑龙江省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播出糖果酒吧监控录像,录像的主角正是死者林松岭,这个高个子年轻人显得非常激动,在画面中,他挑起争斗,反复主动攻击警察,在事情最终演变成一场群殴后,林松岭开始被警察们追打。

  录像到此戛然而止,在最后一个镜头中,林松岭跑出了监控画面。

  录像播出,舆论大哗。网络上同情警察、谴责死者的声音迅速增加,并陆续曝出死者家背景深厚的传言。而就在几个小时前,“哈尔滨6警察打死大学生”的刺眼题目还高挂于各新闻网站和论坛,舆论一边倒地把矛头指向警察。新的标题迅速出现:六警察打死林衙内。

  但一直没有人说出录像流出的真实源头。

  10月20日前后,南方周末记者数次约见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制作当天节目的两名编辑。根据编导最初的说法,13日播发的是当天新闻发布会警方公开的录像,“警方没有说可以拍摄,但也没有禁止”。

  但哈尔滨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于国辉极力否认这一说法,他说,13日发布会警方严格禁止了媒体录像,媒体播放的录像也绝对不是从哈尔滨市局流出。

  25日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首次指出:“第一次媒体播放的录像资料,是铁路警方向记者介绍案情的时候给记者播放的,不是办案机关正式向社会公布的录像。”

  记者以此再次向“新闻夜航”编导求证,编导终于承认,在哈尔滨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的12日,他们受邀前往铁路公安局,在那里拍下了这段“不完整版”录像。

  在播出录像中,始终有一人以“这小子急了”,“这是我们的人”等话语解说。编导承认,负责解说的人员,是铁路警方一名警官。

  这段选择性播出的录像明显经过剪辑和加工,有画面的切换和红笔的标注。从专业的制作角度看,需要仔细的功夫和相当的技术水平。而这份录像的制作效率不可谓不高,从取证到制作,案件发生之后仅仅十几个小时,便在12日上午拿出。“铁警版”录像和“哈市公安局发布会版录像”区别何在?多位参加13日发布会的记者证实,发布会上播放的录像比“铁警版”多出一段。“铁警版”仅仅到林松岭被追打进死角就截止,而“发布会版”中,林松岭和他的朋友们最后被警察围攻。

  在10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哈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说:“媒体公布的现场视频资料和公安机关掌握的现场视频资料是一致的,没有经过任何拼凑和剪辑。”

  但一周后,警方却向外公布了完整版录像,与之前流出的录像不仅多出了后边警察围攻追打5分钟段落,还多出了事件发生前的近6分钟段落。

  “只看到我们打人,没看到我们被打”,对于“铁警版”录像,当事人之一、林松岭的朋友车亮如此评价。但录像的威力巨大,舆论被瞬间扭转,包括死者林松岭在内,学生们成了“开豪车,惹是非”的“衙内”。

  事件发生之后,哈尔滨警方分别于13日、18日、25日召开了三次新闻发布会。外地媒体记者都注意到,每次发布会上,本地媒体的记者都会得到几张小纸条,上边写着一些问题,等到正式的发布会开始,记者可以根据小条上的文字提问。

  也正是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当地记者头一次公开提问涉及“林家的高官背景”。

  此前网上出现所谓3位“官员亲属”的姓名和简历,其中一位还是省部级领导。“人肉搜索”也迅速开动: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在哈尔滨经营一房产开发公司;亲舅舅是哈尔滨政协主席;其继母鹿庆红的哥哥是国家某部委副部长。此外,与林松岭一起的当事人车亮,其父为黑龙江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同时,网上有人报料,林松岭曾因吸毒被大连警方处理。

  林松岭的父亲林吉利与舅舅鹿传志坚决否认了这些传言:“故意整出这些高官啊富商啊,社会就反感了,就是有人引导舆论对我们不利。”

  当南方周末记者联络哈尔滨警方了解情况时,无论是哈尔滨市警方还是铁路警方,都是以此案正在审理,没有结案,案情保密不能向外泄露为由拒绝采访。

  但对于“铁警版”录像的流出,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宣传处工作人员拒绝回答记者的质疑,拒绝透露当时播放视频的细节,对于事发后第一天便透露录像是否违反保密规定的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知道”。

    “大孩子”林松岭

  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领导确证,“并没有处理过叫林松岭的人”。而记者通过警方内部人士查证,在哈尔滨警方记录中,也从没有林松岭的吸毒案底。

  在家人和朋友的眼里,林松岭是个机灵、爱美的大孩子。父亲曾买过一辆低档车。林松岭不屑于开,说那是“牛车”。而到了冬天,林松岭也喜欢穿一件貂皮夹克,这种昂贵的貂皮夹克与他的年龄似乎不符,但他似乎并不在意,希望显出自己的绅士和风度。“林松岭对自己的穿衣很注意,他爱漂亮、时尚,还用香水。”亲戚回忆说。

  林松岭的父亲与生母在他8岁时分开。父亲林吉利靠在哈尔滨批发市场做生意赚钱,生意慢慢红火。也许正是因为父亲与母亲的各自疼爱,林松岭并不是刻苦坚毅的类型,从小学习就不好,即便进入体校,也并不是体院篮球主力队的队员。“这孩子挺娇气的。”邻居回忆说。

  林松岭父母离异的背景,似乎使他在成长中也缺乏一个绝对权威的、细心而严厉的调教。他的成长和未来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严格实施,初中毕业后,2000年,据邻居回忆,他曾被母亲带到外地读书,但似乎后来没有坚持住,便回来了。之后,开始读体校,再从体校上体院。毕业后也没有立刻谋得一个稳定的工作。

  而这种散乱的后代成长路径,相信几乎不可能出现在所谓高官背景的家庭里的。但这样的经历,很有可能让林松岭的性格中带有蔑视规章约束的特点。也许有些张狂,但林松岭的朋友圈子并不大,“林松岭并没有带不三不四朋友回来过,在一起的都是跟他一样高的,一看就是学生。”林家的邻居回忆说。

  当事人之一车亮也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他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这些天,车亮父亲烦恼的是,工友们总会开他的玩笑,说他是“高级干部”。

  网上传言,林松岭曾被大连市公安局中山分局禁毒队处理过。经南方周末记者核实,大连市中山分局领导确证,“并没有处理过叫林松岭的人”。而记者通过警方内部人士查证,在哈尔滨警方记录中,也从没有林松岭的吸毒案底。

  蔑视规章约束、重面子,也许正是这些年少轻狂的因素,使林松岭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摄像机前能有如此激烈的举动。根据完整版的录像,在林松岭最后击打齐新时,齐新的同伴正在围攻林松岭的同学杨森。

  混乱中,林松岭接近齐新,再次向齐新面部击打两下,这彻底激怒了警察,警察们包围了林松岭,一个警察从后边冲上去,击打了林松岭的后脑,这下打得很结实,林松岭一个趔趄,开始奋力想逃出包围,甚至从被抓住的衣服中褪出来,光着上半身向酒吧门外左侧的死角中跑出去。

  完整版录像中,林松岭跑出画面后,在死角里并没有呆多久,又跑向酒吧远处大直街方向,但很快被至少三名警察追上,随后被围在中间群殴,稍后又有一到两名警察从酒吧门口赶过去,参与围攻。“就是拿脚踢”,林松岭的朋友车亮回忆。不过一两分钟,林松岭躺倒在地。

  林松岭的朋友、当事人之一车亮回忆,打起来之后,学生们明显不是警察的对手,他和林松岭开始逃跑,但林松岭在街角处被追上,他“是学足球专业的,跑得快”,逃过了追打。逃出一段路之后,车亮又绕回林松岭被打倒处,刚看了两眼,警察们冲过来抓住了他,“一个人从后面一脚就把我踢跪下了”。

  最后,6个警察把杨森、车亮、潘兴等人集中到林松岭躺倒的位置附近,要求杨森和潘兴保持半蹲或者跪的姿势,直到110赶到现场。

  在被带上去派出所的车前,车亮从人缝里看了一眼躺在地上的林松岭——上身赤裸,歪斜地躺着,“一点儿活气儿都没有”。那是他最后一次看见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