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墓藏有150公斤黄金 遭寻宝者盗挖7年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res/200811/18/14/5666ce40e67123660e62705a742f4ae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本报记者 吕诚/摄
东南快报11月18日报道传说中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是什么?他们就是盗墓者。近日有读者反映在闽清县池园镇深山有人在盗墓。昨日,本报记者摸进一盗墓营地,还遇到“摸金校尉”张寿(化名)。

“这实际是个藏有150公斤黄金的地窖,是个假墓,我们是在探宝,不是盗墓。”张寿透露,这个所谓宝藏的主人,姓林,是三明尤溪人,曾经救过明朝一个落水皇帝的命。

救驾立功,回乡藏宝。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故事,记者在三明尤溪却还听到一个能与之互相印证的传说。

现场像隧道工地

仅剩两个墓碑基座

按照知情人提供的路线,到闽清县池园镇后再走40公里的盘山路,到达一个村庄后,又走了1个半小时的山路,昨日下午,记者悄悄摸进了闽清一个盗墓现场。

在进入现场之前,首先看到的是个馒头状的小山包,一接近就会发现一条探洞,大约有五米深左右。在进入营地后,类似这样的探洞竟然有七条之多,最深的一条,能看出来的长度有十米左右,但洞中已经积水,所以无法探明深度。

在这个洞的出口,还有几根白蜡烛,这难道是传说中“鬼吹灯”的规矩,记者无从得知。

在离最大探洞不远的一块台地上,是一个小木屋,里面有两张床和锅碗瓢盆等生活基本用具。

然而最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个荒山古墓被开挖的现场,除了有白蜡烛这样原始的用具,竟然还有柴油动力的凿岩机,这个“盗墓”营地,更像是个打隧道的施工工地。

遗憾的是,在现场,记者只寻找到两个墓碑基座,而刻有墓志铭等文字的墓碑已不见踪影。

即使是墓碑基座,被寻找出来也费了一点周折。墓碑梯形基座,重约半吨,正面有一个鹿身狮子尾的图案,初步推测可能是麒麟浮雕,基座正上方有一插墓碑的插孔,但墓碑不见踪影。

在古墓附近的一些土层,虽然表面都长了一些灌木,但通过开挖的洞口看上去,土层很杂,黑土和黄土甚至一些沙土掺和在一起,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土层,有点像为掩盖墓道弄上去的回填土。

古墓被挖了7年

“我们是在探宝不是盗墓”

进入现场不久,一个60岁左右的老汉也跟了进来,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这个猜测很快被对方否定了,“这是我在这里搞的,还有另外两个贵州人,但我们不是盗墓的,我们是在探宝。”张寿(化名)很坦然地说。

“这是个假墓,实际上是个埋有黄金的地窖。”为了让记者相信他说的,张寿还指了指墓碑基座后面说,“那后面根本就没有墓室,都是岩石,而且这座山的风水很不好,古代当官的是不会选择这里作为阴宅(墓地)的。”

对于墓碑的去向,张寿承认是被他埋在乱石堆中,至于他为何认为此地有宝藏,而且是埋了150公斤黄金的原因。张寿拒绝透露,“这个你就别问了,我们这行的规矩是见者有份,如果愿意,你可以参加进来,到时候分你一份。”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张寿只透露:这个宝藏是和明朝一个当过兵马司的人有关,这个人救过明朝一个落水皇帝。

附近老乡介绍,那个山包经常被人光顾,“七年前就有人在上面挖墓。几个月前,有三个人还在上面挖洞,进山伐木都能看到。”

据当地老乡介绍,他们这个地方,古代属于尤溪县十九都。

印证宝藏的传说

“尤溪人曾救过落水皇帝”

通过查阅《明史》可以确认,明朝落水的皇帝只有一个,就是明武宗朱厚照。

通过各种资料佐证,可以确定明武宗落水的积水池在江苏省。“他就是被我们尤溪人救的,而且有名有姓,他叫林万植。”在尤溪县城关,一林姓老人说,这个事情他们《林氏族谱》有记载。

据老人介绍,尤溪城关林氏始祖叫林尚乔,林尚乔的二儿子林万植,字敬泉,就是他救了落水皇帝的命。

当地传说,当年林万植跟一名李姓客商在建瓯县合伙做完一笔茶叶生意后,就跟这位客商来到江苏清江浦,当时已届金秋季节。一天清早,他来到湖边,雇了条渔舟。当他游兴正浓时,突然传来皇帝要游湖的消息,各渔舟都被就地封禁在湖中不能动,人也不许上岸。于是,林万植坐在船上观看皇帝捕鱼。

正当武宗皇帝的小舟靠近林万植坐的渔舟边时,突然小舟翻倒,皇上落水。林万植见无人下水救驾,便纵身跳入水中,双手抓定武宗皇帝,用力将他托出水面,船上随从把武宗皇帝救上了船。

后来到京后,皇帝即降旨,封林万植为北京北城兵马指挥司。“这个官职在民间则简称‘兵马司’,那个说的没错。”林老先生说,尤溪城关林氏始祖叫林尚乔的墓地就在尤溪城关六中背后的山坡上,但林万植的墓地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祖谱上只记载,林万植迁仕四川东川府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