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梁羽生06年突然中风 与金庸的“瑜亮情结”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   1月26日报道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80年封笔06年中风



  1980年代在宣布“封刀”并旅居澳大利亚后,梁羽生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这几年,梁羽生的身体一直不太好,2006年回香港参加系列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在去世前,梁羽生也一直在疗养院中疗养。他于2009年1月22日因病在悉尼不幸去世,享年85岁。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9/1/26/20090126124825846e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梁羽生年初中风赴澳洲养病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254314aa7f.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梁羽生被誉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资料图)




  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代表

  梁羽生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在此之前的旧武侠小说始终难登大雅之堂,随着“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现以及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等一大批武侠小说大家的先后登台,其读者从最初的底层人士发展到社会各阶层,并为广大华语读者追捧,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与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的影响更深。

  对于“武侠”概念的界定,梁羽生的观点是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所以“以侠胜武”是梁氏的一个基本观点。写了35部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人物,梁羽生说,最能体现他“侠”精神的人物是张丹枫和金世遗,“张比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个道德观念,金比较接近道家,他本身没有一个规范,可能会有一些小过错,但本性是善良的,整体还是好的。”

  高度评价“同行”金庸


  梁羽生、金庸一直被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重要代表,但是,两人境遇并不相同,金庸的名声和认知度远在梁羽生之上。封笔之后的金庸,仍成为媒体的焦点,其作品也反复被搬上电视。而梁羽生则在澳大利亚隐起来。在同行中,梁羽生一直对金庸评价比较高。1994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谦虚地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大师生平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门第。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念国际经济,毕业后任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两派争执,从报纸上的口水仗最后演变成两派掌门的对擂比武。时任《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乘着比武的热潮,让梁羽生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是新武侠之始。从1954年开创“新派武侠小说”至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其中包括《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号称“金梁并称,一时瑜亮”。

  梁羽生私人相册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5321289c2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梁羽生年轻时的照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5334987f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梁羽生夫妇和朋友合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8/11/7/200811071535114b9b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梁羽生07年中风后赴澳洲疗养。




  新闻链接:归隐山林梁羽生与金庸的“瑜亮情结”

  自从封笔并旅居澳大利亚之後,有关梁羽生先生的消息就不多了。2006年年底,又传出梁先生回香港时突然中风的消息,此後就音讯全无。近日,梁羽生先生的随笔集《笔花六照》、《名联观止》再版,借着这个机会,记者了解了他的现状和生活。

  梁羽生的散文集《笔花六照》增修版分为六辑,精选1956年至2005年的梁羽生散文,由作者亲自增订,其中十二篇在中国大陆首次结集,为武侠小说封笔後的文字。本书既记武侠因缘、师友轶事、史论典籍,又有谈诗品联、云游记趣、棋人棋事。梁羽生还追忆了与陈寅恪、聂绀弩、张季鸾、胡政之、金庸、徐铸成等人的交往。

   大师近况晚年隐居澳大利亚


  在落款于“2007年夏于澳洲雪梨”的《笔花六照·增订版序》中,梁羽生先生如是写道,“返澳之後,因年老体衰,老眼昏花,写了大半辈子的文章也不能再写了。虽客居海外,脑海里浮现的却是许许多多的旧人旧事。《笔花六照》中就记载了我的这些忆念,包含了我对往事故人的点滴记忆与深深的缅怀。”这番表白更引发了记者的关注,因此,首先询问了他的身体现状。

  梁羽生先生说,自己的着作都是在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2006年12月,自己专门从澳大利亚返回香港,参加天地图书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接着又参加老师、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90诞辰的祝寿活动。此後突患轻度中风,手脚活动不便,幸亏无碍说话与吃东西。现已返回澳大利亚,住在疗养院里静养。他还透露,自己现在康复的情况不错,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并称自己有信心能渐渐恢复。

  由於身体行动不便,与外界的沟通就尤为重要。对於大半生都是报人的梁羽生来说,读报已成必不可少的事。以前如此,现在也同样如此。他透露,自己每天都会读报。此外,他也会收听新闻广播。同时,自己的家人每日都来探视,而他的朋友也常来看望。“因而,他们带来的讯息使我免於与世隔绝。”

    武侠生涯与金庸的“瑜亮情结”

  金庸、梁羽生一直被并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创始人,但是,两人境遇颇不相同。虽然两人曾一起在香港《大公报》做副刊编辑,并因为投入武侠小说创作而一举成名,但是,金庸创立《明报》,在事业上成就斐然;其十几部武侠小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被改编电视剧次数之多,梁羽生都难以与其比肩,尽管根据梁羽生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萍踪侠影》、电影《七剑下天山》影响巨大。数年前,两人先後封笔。


  所不同的是,封笔之後的金庸并不寂寞,修改原作、赴英国读博士等事件屡屡成为媒体的关注点,而梁羽生先生则更像是淡泊名利之後的归隐。

  曾几何时,梁羽生和金庸的关系,一度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此前曾有报道称,梁羽生对於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让宋人黄蓉唱元曲的写法不以为然。

  而梁羽生1994年在雪梨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表示,“我顶多只能算是个开风气的人,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今天在座的嘉宾金庸先生……他是中国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写作技巧在内,把中国武侠小说推到一个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将他比作法国的大仲马,他是可以当之无愧的。”

  时隔10年之後,梁羽生在香港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陈静的采访。在那次采访中,他回忆说,1966年,《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让自己写了《金庸梁羽生合论》,後来用“佟硕之”的笔名发表。这篇文章谈到了两人的不同: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其时,“文革”刚刚爆发,香港的左右翼对立,让他承受了莫大的压力。而最大的压力来自左翼的高层,他们认为梁羽生对金庸评价过高。

  梁羽生也再次评点了两人的写作,“金庸写‘恶’、写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书剑恩仇录》中写得最精彩的是张召重,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段誉啊,不够精彩。我自己写邪派怎麽样写,都不够金庸那麽精彩,我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


   归隐山林封笔之後远离武侠

  在《笔花六照》中,梁羽生先生多次谈到了自己写武侠小说缘起,新旧武侠小说的差异等等。但是对於“侠”并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定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梁羽生表示,“我与金庸先生都同意‘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至於怎麽定义‘侠’这个概念,并不是三言二语能解释清楚的。你们可以从我的作品中去理解我的想法。”对於两人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的区别,梁羽生说,“关於这个问题,内地武侠文学研究家陈墨先生的专论中有过阐述,我建议您去找出陈先生这篇文章读读,当有启发。”

  当本报记者问到,在他和金庸之後的古龙、卧龙生、温瑞安、黄易等武侠小说家中,他最喜欢谁的作品时,梁羽生说,“我自从在武侠文学写作上‘封笔’之後,就多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譬如撰写聊话,最近刚刚推出的《名联观止》修订版就是我写作的文集,近年来因身体的原因,注重休息,静养,没有心情与精神去读您说的这些作品,所以未敢言评。”他还表示,对於内地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武侠小说作家及其作品“未曾经眼”。在访谈最後,梁羽生先生特意说道,“谢谢您读了我的书,提了这麽多详细又尖锐的问题,可惜我近来因正在从病患中康复,未能一一加以详细解答。这篇答问录还是因我的家人及天地图书的孙立川先生的协助才得以完成的,也要多谢他们。请代我向所有关心我的读者与编辑致以诚挚的问候!祈能予以理解,有说得不对的地方,也请批评指正。”

  梁羽生代表作品一览表

  书名发表时间连载报纸名(香港)又名


  01、龙虎斗京华1954.1.20-1954.8.1新晚报天方夜谭

  02、草莽龙蛇传1954.8.11-1955.2.5新晚报天方夜谭

  03、七剑下天山1956.2.15-1957.3.31大公报小说林

  04、江湖三女侠1957.4.8-1958.12.10大公报小说林

  05、白发魔女传1957.8.5-1958.9.8新晚报天方夜谭


  06、塞外奇侠传约1957-1958之交周末报(飞红巾)

  07、萍踪侠影录1959.1.1-1960.2.16大公报小说林

  08、冰川天女传1959.8.5-1960.12.18新晚报天方夜谭

  09、还剑奇情录1959.11-1960.5香港商报谈风

  10、散花女侠1960.2.23-1961.6.22大公报小说林


  11、女帝奇英传1961.7.1-1962.8.6香港商报谈风(唐宫恩怨录)

  12、联剑风云录1961.7.3-1962.11.25大公报小说林

  13、雪海玉弓缘1961.10.12-1963.8.9新晚报天方夜谭

  14、冰魄寒光剑约1962初正午报(幽谷寒冰)

  15、大唐游侠传1963.1.1-1964.6.14大公报小说林


  16、冰河洗剑录1963.8.24-1965.8.22新晚报天方夜谭

  17、龙凤宝钗缘1964.6.25-1966.5.15大公报小说林

  18、挑灯看剑录1964.7.1-1968.6.23香港商报说月(狂侠天骄魔女)

  19、风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新晚报天方夜谭

  20、慧剑心魔1966.5.23-1968.3.14大公报小说林


  21、侠骨丹心1967.10.5-1969.6.20新晚报天方夜谭

  22、瀚海雄风1968.3.15-1970.1.21大公报小说林

  23、鸣镝风云录1968.6.24-1972.5.19香港商报说月

  24、游剑江湖1969.7.1-1972.2.4新晚报天方夜谭(弹铗歌)

  25、风云雷电1970.2.9-1971.12.31大公报小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