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智囊吴稼祥揭秘 温家宝能三朝不倒的关键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东海之争”专题页面
吴稼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后转职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1989年六四事件爆发,吴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并且发送到秦城监狱,1992年刑满释放。8年后,吴稼祥远赴美国哈佛大学当访问学者。在中南海供职的经历,是吴稼祥与温家宝的交集。2001年7月15日,吴稼祥撰文《温家宝三朝不倒的原因》分析温家宝在中共十六大能够成为新任总理时指出,温家宝只会补台,不会拆台,谁想治天下,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这也正是他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朝而不倒,并在政治风暴的中心里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1989年5月19日,赵紫阳在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陪同下,于凌晨4时50分前往天安门广场对学生发表了谈话。赵紫阳因六四事件中的表现受到党内元老谴责并被撤职;而温家宝并没有受到影响,继续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直到1993年

在中共16大上最有可能成为下届总理候选人的是温家宝。提起温家宝,人们最难忘的是他那张脸。那张脸曾经出现在1989年5月某日的中央电视台的荧屏上,在赵紫阳那张一夜之间瘪了许多的脸的后面。我当时看到温家宝的那张脸,那张欲泪还休的脸,心想他可能完了。

令人难忘的脸

他其实是可以不陪紫阳去的,紫阳当时已经被免去总书记职务。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当然也就被免去了为前任总书记服务的义务。何况,紫阳被免职前就要求去天安门广场,被中央警卫局拒绝,说是不保障他的安全。我想,紫阳后来肯定是在不被中央警卫局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到了天安门广场。在这种情况下,温家宝还是去了。其实,人身安全倒不足为虑,他们都知道学生们不是凶手;值得担忧的倒是政治安全。我想,当温家宝向天下展示他那张掩饰不住真情的脸时,他已经把政治安全置之度外了。他当时那样做,选择的并不是阵线,而是做人的良心。

让人惊异的是,温家宝在邓小平和其他元老那里获得了谅解。也许在邓小平看来,温是耀邦亲自挑选的新一代领导人,知道他对改革事业的忠诚。在六四后,原邓胡赵体系的领导人纷纷去职,邓想要为他自己的路线留下接班人。或许在陈云、李先念等人看来,温家宝是个温和的人,他不是制造矛盾而是缓和矛盾的人,他不以对改革的态度划线,决定亲近或疏远、拉拢或打击哪些人。他是团结的因素,不是分裂的祸水。1989年1月,刚就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不久,温家宝便去山东和青岛港口的工人们共度春节,我作为工作人员随行。离开北京的当天,温说他上午刚看望了陈云、薄一波等老同志,中午和警卫战士共进午餐。

犯错误比别人少

这可能是例行公事,但不是官场拍马奉迎。在我的印象里,温家宝是官场上难得一见的正直的人,并不擅长溜须拍马。我认识的一个在金融部门工作的部级干部告诉我,在他出席的温家宝主持的会议上,他很少听见温家宝说废话,基本听不见他将“江核心”挂在嘴上。他是一个实干家。

温家宝从政和韩国的李昌镐下围棋有点类似:他们的成功都来自错误比别人犯的少。任何一项重要决策或重要文件的起草,他都斟酌再三,反复推敲,力争少出差错。有些重要文件,连文件专家都认为已经完善,温家宝仍然能令人惊讶地作出更精确的修改,如果想到他的科班是地质,就更令人惊讶。同样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工作精神。他几乎没有业余时间,除了睡觉,他都在办公室。

关于腐败的指责很难加到温家宝头上。1989年初,在山东考察期间,他要求每餐饭不能超过四菜一汤。结果,菜送上来了,是四只盘子,但是特别的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四个菜,这样就有了16个菜。主人解释说是厨师想让领导多品尝一点他的手艺,温家宝还是让撤下去多余的菜。1999年,我去山东兖州煤矿。煤矿总经理想让我见见温家宝的一个侄儿,那个侄儿在一个煤矿里当技术人员。温家宝不帮自己的秘书联系工作,有一个秘书自己联系到广东工作,他还要求省里不要安排得太好。

所有这些品质,不免让人们联想起周恩来。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克勤克俭。但一个人的力量也正好是他的弱点。温也象周恩来一样,是辅佐型人材,不是第一号首脑型人材,是救火的不是放火的。尼克松曾经对毛泽东和周恩来有个评价,他说,没有毛泽东,中国可能燃不起革命的熊熊烈火;但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就将被这把火烧得一干二净。

会补台,不会拆台

温家宝的这个性格决定了他在中共16大之后的权力结构中,是被人联合和争取的物件,不是别人投靠的物件。他不会另立山头,招兵买马。象他这样的人,如果在皇朝政治下,可能跟随一个伟大的君主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也可能将一个暴君的罪孽缓解到最低限度,但要他改朝换代、取而代之,可能性很小。诸葛亮和周恩来都有取代主子、亲自掌玺的机会,但他们都放弃了。他们都知道,他们是周公,不是文王。

我想,胡锦涛和曾庆红对温家宝的这种政治品格一定知道得很清楚,他们都不会反对温成为下届总理人选。在中共高层领导中,象温家宝这样既清廉又能干,既温和又严谨,既忘我工作又没有政治野心的人是难得一见的。这种人只会补台,不会拆台,谁想治天下,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

这也正是他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朝而不倒,并在政治风暴的中心里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政治不象端一碗水那样公平,但成功者和失败者必有其自身的原因。
黄玫瑰888 发表评论于
只能说温戏演得比较好。说温不拉帮结派,这说错了,温在国务院10多年,培植了不少亲信。否则怎么扳倒陈良宇和薄熙来。他儿子,老婆,女儿借金融领域大发横财,他绝对脱不了干系。
石油附中啊 发表评论于
温家宝是好总理。

非常奇怪很多人仍然在谈论他的时候搬出影帝两个字。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就算当那样的影帝也是需要极大地勇气的。从胡锦涛到周永康,可曾再有一个人敢出来做同样的影帝?都说他满口普世价值讨好大众,他难道不知道那样的言论和行为可以让他自己随时被搞垮?

你们那些人,可笑,可怜,可耻,可恨。
snel 发表评论于
可怜大部分人听信江,周等人对温家宝的诬陷,因为他是好人,第一个有胆量提出政改的总理,他们对他恨之入骨,我们遗臭万年,你也别想好。

可怜这里文学城的人还是糊涂的多啊。
Floden 发表评论于
这里吧温家宝比周恩来,是太可笑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揭发,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是毛皇帝的一条乏走狗。在倒刘,倒林,倒贺,倒彭上,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Floden 发表评论于
我深信,纽约时报是通过认真的调查后才确认并报道了;温家宝家族资产最少27亿美元。这里吴某避开这点评温家宝,实在太可笑了。我也相信大部分中国人也跟我一样,是看了纽约时报的报道后才恨温家宝。要想让人民改变这想法,必须面对这27亿这现实。瞒天过海是不行的。
reader007 发表评论于
让秘书提破鞋去修补,秘书心领神会,拿它去给一大堆记者拍照。。。后来他又说自己10多年一件夹克不换。。。
他丫就是不解说他80多岁退休老娘如何在1996年资产重组的浪潮里获得登记在她名下的价值数亿的平安原始股份?
needtime 发表评论于
农民免税,有了退休金那样的体制,是温的一大功劳。
pillpill 发表评论于
我不是各种粉,但是我反温,我曾经一度被温的海外发言感动过,以为中国有了一个好总理。经过10年才认识到我被骗了。举2点例子:1,温能否解释一下自家财产20多亿怎么赚来的?2,温在当权这么多年中,有何建树,有何作为?为老百姓到底做过什么有益处的事情?除了他在各个灾区哭天抹泪的作秀以外!
yaohua 发表评论于
是一个有思想的总理。
国人甲 发表评论于
邓家的代理人而已。
Trueman 发表评论于
反温的都是“唱红打黑”的拥趸
加州鱼郎 发表评论于
反温的都是薄粉,别的就不必讲了。
钱塘江 发表评论于
周恩来为毛做了很多事。保护了很多人。是一个智者。
朱镕基为国家做了很多事,加入世贸。给领导加薪。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际的实惠。工人下岗是他搞的。
温家宝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了许许多多好事。农民工和农村的农民都感谢他。免了农业税,和农村的学杂费。说他是农民的总理不过分。因为他没有给贪官很多发财的机会,动了他们的蛋糕,所以遭到他们的愤恨,很自然。 城市也在温总理在职时期受惠不少,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很多城市修了地铁。极大地方便了弱势群体。
都市红尘 发表评论于
作者就这水平,怪不得混不下去了
beimeiyuren 发表评论于
“薄熙来是文革余孽”!他说。
ttyz99 发表评论于
他不过是邓安插在赵身边的监视/线人, 当然不会被邓搞掉 - 一看就明白的事情.
路过瞧瞧 发表评论于
”他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朝而不倒“。 加上胡景涛,因该是四朝了吧。
DANIU_S 发表评论于
能够两边吃饭的人,都要有影帝水平才行。
小破猫 发表评论于

邓小平已经建议派军队清场。赵紫阳发电要远在加拿大、美国访问的万里提前回国商议是不是动用军队。发电的报文被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截下,然后直接呈送邓小平。后面的事情都是新闻上公开的了,赵紫阳直接被拿下,军队清场,温也取得了邓的信任。

温家宝去广场站在赵紫阳身边根本不必担心自己的政治安危。从来是影帝。温这样的人居然还有脸要为64平反?!

百家争鸣2012 发表评论于
他不以对改革的态度划线,决定亲近或疏远、拉拢或打击哪些人。他是团结的因素,不是分裂的祸水。
-----------------------------
整篇文章只能以胡说八道来形容。谁在中国高调宣传普世价值?谁将陈良宇搞掉?

一个在人前善于用表情欺骗中国人民的人,无论演得多高明,也会有暴露真面目的一天。现在的温家宝对中共来说,是负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