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纵观过去五十年,华语电影元素最初只是涉及戛纳电影节的个别奖项,到问鼎最高奖项“金棕榈”,而近几年则是踪迹几乎遍布其中的各个环节。即便在没有作品参赛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看见华人电影人出任评委,或者以卖方的身份推广影片,或者盛装走上红毯,只为在那短短几十米的距离中展示自己的光彩。
戛纳就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据称电影只要选择在戛纳首映,不久就会找到买家。像姜文的《一步之遥》、吴宇森的《太平轮》、《狼图腾》去年都选择来戛纳做首映或宣传活动。张艺谋的《归来》未受竞赛单元青睐,转而求其次,在展映单元露脸,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生意的策略。
不过,中国观众可没有那么多心思放在电影上,大家关注的话题永远是,红毯以及明星。每年媒体都在质疑那些没作品去“蹭”红毯的中国明星,大众们也觉得她们组团去高大上的国际电影节“冒泡”,真是蛮拼。
据说,本届戛纳电影节有包括范冰冰、黄渤、陈坤在内的16位中国电影人先后走上开幕红毯,这一数量超越2013年戛纳的14位华人影星创史上最高,不过在法国的官方电视台的直播中没有出现华人影星的画面。
说到红毯风云,迄今再也没有比范冰冰更成功的了。年年没作品,年年都挤上头条。从第63届到第65届戛纳电影节,她以“龙袍”“仙鹤装”“CHINA瓷”完全中国元素的造型惊艳亮相,炒了一栋摩天大楼那么高的话题之后,迅速让中国的明星们看到了戛纳红毯的巨大“魔力”。此后越来越多的没有作品“打酱油”的明星“承包”了戛纳红毯,尽管外国的记者们到现在也傻傻分不清是个“BINGBING”。外媒甚至连范爷与张馨予都搞混过。
我们老生常谈的是红毯,以及谁能更理直气壮地站在红毯上。答案很明确:有作品,腰杆子就直,我带着作品来走红毯,再天经地义不过。为什么没有作品的明星们削尖了脑袋也要去,答案似乎也很明确:能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与春节、奥斯卡撞车的柏林电影节,以及越来越羸弱的威尼斯电影节不同,在五月份举办的戛纳电影节占了天时,关注度爆棚,明星云集,云影香鬓,美不胜收。再者戛纳电影节是世界顶级电影节之一,自带品牌效应,能去是与有荣焉,至少可以在发给媒体的通稿上冠以“某星惊艳亮相戛纳红毯”等诸如此类标题,成为微博热门、网络红人,搜索指数疯狂上升,抢头条先机毫不费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需要一种勇气,但实际上,戛纳值得关注的事情太多了。在这么一场顶级的电影盛宴中,红毯仅仅是一部分而已,要不要学学国外电影的先进经验呢,最起码要不要去看一下电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