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剑走偏锋 南海政策可能要另起炉灶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东海之争”专题页面
 

 南海问题在6月3日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因为美国国防长马蒂斯的演讲中多次涉及,再次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马蒂斯的演讲中,"中菲南海仲裁案"和中方在南沙的岛礁建设成为受攻击的重点,美方认为中国政府"军事化岛礁、藐视国际裁决、伤害他国利益及在南海问题上寻求对抗"。

  这番言论一出,马上得到西方媒体呼应,不乏一种久旱逢甘霖,认为特朗普政府终于要在南海问题上有所作为的兴奋。还有美国媒体评论认为,在目前美国国内政治极度分裂的情形下,对中国强硬不失为一种团结民主、共和两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南海问题上,美政界对华态度可谓万众一心。

  然而,在针对中国的具体政策方面,美方也有着不少的顾虑。首先,此前美国主打的南海"自由航行"牌尽管受到盟国和利益攸关国家的"叫好",但是眼下却很难"叫座"。几乎每次美海军的"自由航行"行动,都在中方军舰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甚至还不时遭到驱赶。一方面,双方没有发生军事摩擦,但中方每次都会做出强烈的外交反应,以此警告美国不要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中方也在暗示其他蠢蠢欲动的国家,不要效仿,否则将付上严重后果。

  这为美国的政策造成了两难局面,"自由航行"行动的"大戏"如果仅由美方唱独角,时间长了效果就将非常有限,而如果和其他国家"同台演出",不排除中方"断其一指",一旦这些国家和中方发生军事碰撞并吃了亏,将陷美国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试想,如果来中方岛礁12海里之内的是日本或者澳大利亚的军舰,就不能排除中方采用实战的方式予以警告,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当前,中方对"进12海里"的问题一直保持着外交上的高压,其实也是间接告诫除美国以外,其他国家效仿,一切后果自负。

  其次,菲律宾从南海博弈中"撤下火线",使美国随即失去了干涉南海问题的一大"抓手"。"中菲南海仲裁案"的裁决非常清晰且一边倒,但是当事方菲律宾主动偃旗息鼓,美国再想利用仲裁案做文章难度加大,同时特朗普政府对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态度多以怀疑为主,例如对"北约" 体制的批评和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举动,都很难使其再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上做出更多的文章。

  最为关键的是,中方已经基本完成了在南沙群岛上大规模的岛礁建设,并且已经具备部署各类先进武器的条件,形成了除了美国,周边国家无可比拟的在南海上的军事优势。除非美方敢于夺岛或者利用军事手段摧毁岛上的设施,又或者实施大规模地针对中国的海上封锁,中方目前在南海上对周边国家的绝对优势不可撼动。而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中方就没有必要再为南沙几个岛屿而与美方展开争夺了,冲突必将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

  因此,特朗普政府如果继续效仿奥巴马时期制订的南海政策,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成功实施。但是,不排除特朗普政府"剑走偏锋",在南海政策上进行创新,以此制约中国。在中美两国不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前提下,特朗普政府可以采取鼓动越南、马来西亚对中国提起新的国际司法诉讼,也可以协助这些国家在其控制的岛礁上修建军事设施,并且同意美方使用,甚至可以联合多个域外国家,共同在南海进行巡航并形成长效机制,以此削弱中方现存的优势。无论最终美方采取何种措施,未来南海问题将继续考验中国的外交智慧和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