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承诺不再“封杀”同性恋!人民日报平息众怒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你欢呼了吗?”专题页面


我们不一样大壮 - 我们不一样

就在今天,微博刚刚宣布“同性恋”三个字不再是微博清查封杀的目标。

“封杀同性恋”几个字这几天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一切始于4月13日@微博管理员的一则微博公告。

公告中表示为了进一步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新浪将针对部分内容展开集中清理活动,主要对象包括涉黄以及宣扬血腥暴力、同性恋题材的漫画以及图文短视频内容,并举例“腐、基、耽美、本子”。

公告一发,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公告公然将同性恋将色情暴力划等号,无论你所发的内容是否涉黄,只要和同性恋沾边,那就是“不正确的”,这其中蕴含的歧视含义不言而喻。

截至发稿,该条公告已经获得了14万转发和4万的评论,但评论内容都无法显示。

2009年创立的同志公益媒体“同志之声”当天也在微博表示,“由于不可抗力原因”同志之声编辑部将无限期暂停工作。

4月15日,南京彩虹马拉松照常举行,人们奔跑着高唱着《彩虹》和《勇气》,但微博上关于南京彩马的直播却被数次关闭。

连新浪微博CEO@来去之间以及人民日报所转发的微博,只要和同性恋三个字沾边,都会遭到立马删除。

微信热文《渣浪你好,我、是、同、性恋》一文更是遭数次屏蔽删除,这一次新浪主动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性少数群体而言,这几天无疑是极为艰难的几天。我们经过了数十年奋斗才稍微争取到的一些社会地位以及平等权益,似乎在这一天都被“打回原形”,我们所坚持的一切在4月13日被短短几十个字轻而易举的击碎。

1997年,《刑法》 将同性恋去罪化,同性恋在中国不再是一种罪行。

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删除了“自我和谐型”的同性恋,同性恋在中国不再是一种病症。

蔡康永在奇葩大会上,曾经为同性恋群体发声说,“我们不是妖怪。”

然而就像被封杀的奇葩大会一样,这句话也成为了最后的绝响。

新浪此次行动似乎在提醒我们,“在我眼中你依然是妖怪,你们依然上不得台面。”

于是在严格的舆论把控之下,网友们纷纷开始采用另一种方式捍卫同性恋群体的权益。自“清查行动”开始后,网友们纷纷带上了#我是///同/性戀#的话题,直至目前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五亿。

舆论发酵仅三天,阅读量就已暴涨3亿。

大量撑同志反歧视的微博在这几天井喷。

“我不是同性恋,但如果你说同性恋是错的,那我是。”

“我是同性恋孩子的母亲。”

“我们永远有一颗自由的心脏"

“我不是同性恋,但我会站在他们身后”

“支持心中的公正和自由,支持爱。”

“生而为人,有何不同。”

背背佳官博发博称,“即使是我,有种弯,也不愿矫正”

微博博主@竹顶针发博,“我是同性恋,你呢?”,引3万转发,网友纷纷带上彩虹emoji表态支持。

随后微博博主@以陌叔叔发布的一则同性恋者走上街头,蒙上双眼张开双臂等待拥抱的视频刷爆网络,令人泪目。

在视频的一分三十秒,终于出现了第一个送上拥抱的路人。

一名黑衣小哥上前抱起志愿者,女朋友站在一旁露出微笑,拥抱过后过后黑衣小哥牵起女友,大步离开。

“我不是同性恋,但我依然捍卫你爱人的权利,欣赏你爱人的姿态。love is love,无关性别”。

短短三天,微博上已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平权运动,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也都是见证者。这不仅仅事关同性恋群体,更事关我们所有人。

这次是他们的权益被剥夺,这次他们是不幸的“少数派”,那下一次呢?

终于努力迎来了曙光,昨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布了一篇名为《“不一样的烟火”,一样可以绽放》的文章。

文中写到,“希望更多人能够放下偏见、消除误解、包容他人,愿每一种爱都不被伤害,愿每一个人都能活出内心的色彩。”

在官方媒体的表态下,微博终于“服软”。

于今日转发了4月13日所发布的公告称,“本次游戏动漫清理行动将不再针对同性恋,感谢大家的讨论和建议。",@同志之声等微博也逐渐开始恢复更新。

但并非亮了一盏路灯就等于天亮了。

虽然微博已经将“同性恋”一词移出了封杀名单,但在各行各界,依然存在着心照不宣的“封杀规定”。

2017年6月30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中,赫然写着对于“表现和展示非正常的性关系、性行为,如乱伦、同性恋、性变态、性侵犯、性虐待及性暴力等”的内容,“应予以剪截、删除后播出;问题严重的,整个节目不得播出。”

所有涉及同性恋元素的网剧如《上瘾》、《太子妃升职记》等作品都遭下架,《奇葩大会》关于“出柜”辩题的一期节目遭到网络封杀。

如果你说这些都是上不得台面的网络毒品,应该封杀。

那在国外参展拿奖的文艺作品为何也难逃厄运?

正在进行的北影节,本已定好上映的同志影片《Call me by your name》被临时撤档。

一切都说明,性少数群体的生存现状并不明朗,新浪微博只是打响了萨拉热窝的第一枪而已。

不仅如此,社会也会同性恋群体抱有偏见,这其中不少是被所谓的“腐文化”带歪了。

但腐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同性恋文化,那些那些披着耽美外衣,实则进行商业牟利的色情作品不仅解构了耽美文化原有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还使得作为载体的同性情感在过度消费和娱乐中被扭曲,导致社会对同性恋的片面误解。

而真正的同性恋群体其实不应该为这部分误解而买单。

还有不少人认为同性恋就等于淫秽色情,同性恋违背伦理纲常,同性恋就意味着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就意味着灭绝,它不自然等等。

然而据科学博主@Ent_evo科普,人类还没有在自然界里发现任何一种没有同性性行为的动物——除了那些根本连性都没有的。

自然界的同性性行为不但极其普遍,而且花样百出。譬如长颈鹿这样的物种,同性间的性行为甚至比异性之间还要多得多;又如在企鹅里反复观察到,不少雄性企鹅同性伴侣就算面对雌性也无动于衷。 

而且,同性恋可能符合亲选择原理。虽然自己不生育,但却帮助了自己亲戚更好地生存,从而让和它关联的基因得以传递。

从科学角度上来讲,那些认为“同性恋不正常”的理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但伊本幸太郎曾经说,“想要改变过了三十岁的大人的思考方式,比靠人力推动复活节岛的石像还难”。

所以即便种种论据摆在面前,依然有很多人对性少数群体抱有难以扭转的偏见。

但是,比起从前,现在至少已经有了随行者愿意同性少数群体一起发声。

随着越来越高速的信息传递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小编相信,人们对于同性恋的误解一定会逐渐的消解,同性恋的“污名化”和“妖魔化”的现象也一定会改变。

在经历第一次被封杀时,@同志之声在最后结尾曾经说,“愿明天会更好。”

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因为 Love always wins。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