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自发雨中送别袁隆平 献花人群排长队 场面震撼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5月22日16时,长沙,天空乌云低垂,地面湿漉漉的。承载着袁隆平院士的殡仪车辆,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地下车库缓缓驶出。车道两边,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

车辆驶上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由北往南缓行。不少市民纷纷跟随奔跑,人们高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车辆接着沿营盘东路东行,拐弯时,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的其他车辆司机,不约而同长按笛钮,汽笛悲鸣,响彻云霄。

场面震撼,让人泪目。

上证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年轻的“90后”“00后”在现场久久不愿离去。直至傍晚,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人们还在不断地放下鲜花与字条,寄托对袁隆平的哀思与致敬。

有夹在鲜花中的字条写着:“这束花来自一个群体,各位朋友一起合伙送给您,袁院士一路走好。”

5月22日下午5:28,袁隆平的灵车抵达长沙明阳山殡仪馆。

▲5月22日下午,湖南长沙,搭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驶向明阳山殡仪馆。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5月22日下午4时许,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在明阳山殡仪馆追悼大厅铭德厅看到,馆内工作人员正在修剪大厅中央的绿萝,还有工作人员在摆放展架。

▲5月22日16时许,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工作人员正在布置追悼会现场。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正在做布置准备。”一名正在修剪绿萝的工作人员介绍后,一旁的男性工作人员在不断催促她们加快进度。

明阳山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追悼会具体如何进行,他们将听从上级安排。

▲5月22日16时许,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工作人员正在布置追悼会现场。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5月22日16:20许,搭载着袁隆平遗体的车辆从湘雅医院缓缓驶出,沿路有包括学生、护士等各界人士目送。在场群众追随灵车沿路高呼“一路走好”。灵车从湘雅医院出发驶过芙蓉路时,众车辆鸣笛相送。

▲5月22日下午,湖南长沙,搭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驶向明阳山殡仪馆。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肖鹏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改革先锋”等称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驾鹤西去,禾下乘凉梦仍在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 800公斤、900公斤。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袁隆平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想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全世界所有的稻田都种上杂交水稻,让世界不再饥饿。

长沙市殡仪馆外排队献花的人群。

献花的人群中有长沙当地的市民也有从外地赶来的。从怀化赶过来的杨先生已经50岁,他说自己的家乡和袁老有一段渊源,袁老曾经在安江农校任教,他想代表家乡人民过来“感谢一下袁老”。杨先生上午11点驱车,赶到长沙时已是下午4点。杨先生表示如果可以,他想近距离瞻仰袁老遗容,当面完成送别。

明阳山殡仪馆外,献花的群众鞠躬致敬。

献花的人群中,有一对30多岁的年轻夫妻,带着自己的三个小孩前来给袁老献花,他们也想借此机会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袁老做了什么,“不为别的,只为袁老让我们不再饿肚子。”这对夫妻来自岳阳农村,目前定居长沙。

殡仪馆内工作人员正在为追悼会做准备工作。

就在市民排队献花的同时,殡仪馆内,工作人员正为袁老追悼做准备工作。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袁老追悼会将于后天举行。明天上午九点半开始,市民可入内瞻仰袁老遗容,近距离与袁老告别。

查看评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