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进军 " 影坛
"。——曾经,这是一句笑话。谁说的?郭德纲本人:中国电影能有今天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不是经常拍戏的确。段子来源于生活(现实)——
观众吐槽过,Sir 也一部部骂过,如今连本人都自嘲了。按理说是放下了?并没有。自家综艺,郭德纲再次重拾 " 电影梦
"。这次观众依然笑不出来。但不是尬,不是烂。是集体破防:
吹爆封神:
哦?开窍了?Sir 收到风声,决定带你们立即验货——出品人:郭德纲,于谦。时长:2 小时 31
分。主演:德云社全体成员。片名:《龙门饭店》。
来自德云社的真人秀,《德云斗笑社 第二季》第三期。它背后还藏着一位高手:严敏。《极限挑战
1-4》《说唱新世代》节目导演,国综质量保证。继真人秀,说唱,他又瞄上一种国综新类型。——推理。又玩出新高度。《龙门饭店》这期就是双方配合的典范。德云社成员,输出笑果、表演技巧,都在水准之上。严导,则把控着扎实的创作质量。于是,成就这期既有综艺效果,又有烧脑推理,并全程包裹在电影质感里的
" 推理秀 "。Sir 在 150 分钟里,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傻傻地笑,痴痴地想。以及 …… 沉沉的泪。
01高级综艺感当代年轻人的三大爱好。奶茶,盲盒,剧本杀。《脱口秀大会
4》上,庞博不解,为啥年轻人下班时间还热衷于聚众开会。
自己开会就算了,还要花几个小时看别人开会?所以—— " 推理综艺 " 也是综艺,留住观众首先得有" 趣味性
"。好玩,好笑。《明星大侦探》,有随时随地 " 芳心纵火犯 "。
《德云斗笑社》,有一桌子相声演员。抛梗、接梗、造梗,是他们长年磨炼的专业。尤其这几个熟人凑一起,甚至不用 " 梗
"。什么都不干你就想笑——我觉得你想笑不敢笑的样子真的好难看
△ 岳岳无语要说相声演员一绝,还有一样,临场反应快。Sir
简称编瞎话。甭管你下什么套子,都能给你带沟里,丢包袱,完了还能圆回来。一对一环节。张鹤伦演土豪,剧本上只写
" 经商 ",没写具体工作内容。架不住探长一再追问,常常是嘴巴一撅,瞎话就往外冒。- 你经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想了一会)卖布
我自己编的 - 自己编的布 布不应该是织的吗 -Emmm 编织布
自认祖上是土匪,观察到探长那边表情不对,立马撇清关系。来了场硬核断绝父子关系。- 哪年断绝的?- 就我出生那年
脐带都断了
想不碰出火花都难。但光搞笑不够,气氛只能当调和剂。现在的推理综艺,都爱标榜一句
"沉浸式推理"。什么意思?一个 " 真 "
字。角色是真的,情景是真的,动机是真的 ……
且,情绪更要是真的。完全做到不容易。场景、嘉宾、剧本、剪辑,必须多方投入配合。《龙门饭店》在沉浸二字上,可谓一丝不苟。开篇,1
分 37 秒长镜头。不仅炫技——云雾流转间,色调变暗,将观众带回 90 年前的哈尔滨,龙门饭店。交代背景,转换时空。
紧接着,一段快速凌厉剪辑,暗示此地有不寻常事件发生。渲染氛围,切换情绪。
区别于常规综艺的低饱和度画面,有意识的镜头语言,就是要把观众瞬间扯进故事。开场没有嘉宾嘻嘻哈哈,懒懒散散。相反,满满紧迫感——主角岳云鹏闯入画面。扣牙缝,咂嘴,眯眼。
一套设计的小动作,起范儿了。Sir
简单介绍故事背景:当时盘踞中国的一股外部势力,大洋国,正在秘密研制一种对两国都十分紧要的疫苗,而秘密实验室负责人曹教授,被发现死在龙门饭店。封闭空间内
8 位嫌疑人,表面毫无关联,却同时牵扯进同一桩命案。——阿加莎的经典悬疑结构。当地警署的警监(刘晓晔
饰)和警探(岳云鹏 饰),负责找出凶手。刘晓晔,特别邀请嘉宾,资深话剧演员。全身带着戏。
你见过哪个综艺,请嘉宾不请流量明星,而是请一个没什么人认识的话剧演员?这也传递了一个信号:演,我们是认真的。配合表演,还有精细的服化道。镜头随便一扫,座钟,
长桌,盖杯,圆头台灯,复古质感凸显。
现场的 8 位嫌疑人,身份各异。就考你们几个特有名词:洋买办、跑单帮、寓公、礼宾 ......
民国时期特有的职业称呼。穿着也质感不一。风衣是那个年代探长的标配,穿脱方便,便于行动,同时走路带风,气场雷厉风行。
同样是西装。洋行买办常游走于达官显贵之间,从头到脚必须置办好。跑单帮的,相当于倒爷,混江湖,穿得像个纨绔。
而常年住在饭店的 " 寓公 ",一席黑色长袍,看似与世无争。但领口的金线花纹,暗示其身份的不一般。
这才是用钱无法堆砌出来的高级感——细微处见人物。举手投足间,见一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02不止综艺推理综艺,或者说剧本杀的常规玩法:搜证,猜谜,推理。嘉宾作为玩家,合力寻找线索,拼凑故事,凶手想办法隐藏。《龙门饭店》不这么玩。比起推理游戏,它更像是一个进行时的探案故事。曹教授死因是脖子被拧断,同时体内有大量安眠药。探案的主要流程是一对一审问,探长分别审讯嫌疑人,然后推出基本时间线,锁定几个可能性更大的:随身带安眠药的名角,提前离席的作家,警监在楼梯口遇到的礼宾,和一直待在房里的寓公。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主线之外,嫌疑人之间不寻常的行为互动。审讯还在进行,寓公借口上厕所匆忙离席。路过写字桌时明显瞟了一眼,像是发现了什么不对。随后就趁机用钢笔在本子内页右下角涂上一个黑点。
什么意思?注意看,此时的写字桌,对比之前的写字桌,少了一支钢笔。
很显然,接头暗号。难道凶手不止一个?双凶手嘛,不是没见过。但这三个、四个是怎么回事???
而且按理说,有人死了,就是凶手的任务完成了。可看这一个两个突然抱团,脸上焦急的神情,就知道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这不再是玩家的复盘型推理,而是任务型游戏。找凶手,只是警监和警探的任务。除了杀人凶手,剩下的嫌疑人不仅仅是故事的参与者,更是带着各自任务的推动者。凶杀案,不是结果,而是一个开始。同样,警署的人也各怀鬼胎。看似关心凶杀案,但警监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情。曹教授本应随身携带的重要疫苗,消失了。
案发现场发现明显的鞋印,探长在审讯的过程中一一比对。但不管是谁,探长统统判定吻合。这是昏头昏脑了,急于找凶手充数?
主线之下,还盘错着几条暗线。有人要杀人。有人盯着疫苗。甚至,还有人冒充身份,另有打算。
多线并进,推、演结合。牛逼?这才哪到哪。可以说,《龙门》是一个为相声演员量身打造的剧本。剧情之外,许多通过表演释放的
" 暗语
"。相声演员,讲究唱念做打。随便下点功夫,就能用拿手绝活丰富推理元素。比如,开场一段别有深意的旁白。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出自春秋 · 孙膑《孙子兵法 ·
用间篇》翻译过来是:所以在军队中,没有比间谍更亲近的人,没有比间谍更为优厚奖赏的,没有比间谍更为秘密的事情了。不是睿智超群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间谍,不是谋虑精细的人不能得到间谍提供的真实情报。间,即间谍。由此可知,故事将由间谍作为线索展开。而结尾出现的念白,出自同一篇。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无间聚齐。故事里,会有不止一个间谍存在,"
死间 "" 生间
",也暗示了他们各人的宿命。还有,意有所指的唱腔。剧情一开始,名角为助兴唱了一段。淮南王他把令传下分作三班去见他分明是先把虎威诈,不由得吾等笑哈哈
出自京剧《淮河营》,背景是吕后妄图夺取汉室,想要骗出刘氏宗谱进行销毁。一方面,暗示时代背景,外部势力虎视眈眈。另一方面,暗示各方对疫苗各有所图,有人想找到,有人要保护。各种隐喻、伏笔,数都数不过来。做为接头暗号的书,《竹林中》——黑泽明《罗生门》的原著小说。暗示三角式的叙事迷宫。目击者、凶手、妻子等人,关于真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但真相往往不在其中,若要拨开云雾看清背后的本质,就要探寻每个人最初的利益出发点和根本心理动机。
《龙门饭店》同样。每个嫌疑人面对审讯做出的供词,看似大体逻辑完整,却拼不成一个清晰的事实。最后,Sir
觉得最绝的设计。——演员本人的身份,也是障眼法。一段《探清水河》,不怎么听相声的观众大概也听说过。德云社名曲。名角自我介绍时,被撺掇着亮一嗓子,就唱了这首。旁边的礼宾
DNA 动了,忍不住跟着哼了一两句,还被名角指出接错了。
是真接错了?不剧透,Sir
只能提示你——错与对,言者有意,听者更是有心。03主角还是配角?开场,郭德纲在发角色剧本前,问了两个问题。一下勾起
Sir 的好奇心——" 你想演好人还是坏人?""
你想演主角还是配角?"演员回答什么,不重要。这更像是节目组抛出来的一个烟雾弹。终极反转——模糊好与坏,主与次之间的界限。这才是《龙门》最终吸引
Sir
的地方:它藏着娱乐之外的表达野心。(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没看过的毒饭建议先收藏本文)就看洋买办这一角色。各种特殊待遇,妥妥
" 主角 "。嫌疑人集体被禁足审讯,只有洋买办被特许回到房间等消息。鉴于您对我们大洋国作出的贡献您可以在自己房间里休息
单独审讯时,其他嫌疑人毕恭毕敬站着。洋买办一进门,警监立马起身,尊称一句 " 孟先生 "。然后指使手下给孟先生 " 看座
"。
一句话,跟着戏走。饭店经理的地下党员身份暴露,被抓后选择服毒自尽。注意这时的镜头——站在一旁的探长和洋买办,神情复杂。
你们应该猜到了——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两重身份。最精彩的,是最后的一次设局。Sir
发现时差点被惊得头皮发麻。就一个动作。整理衣领。
Sir
第一反应:这是表明身份后,警探对同志的亲切举动。二刷才发现,这动作还有第二层:他是要拿走藏在洋买办衣领下的毒药。前面说到,他看到饭店经理是从脖子上掏出毒药。这说明他也准备和经理一样,必要时牺牲自己。
巧妙,严谨,沉稳。这真的还是综艺?以上种种扎实的细节和缜密的巧思,已然让《龙门饭店》区别于市面上 90%
的推理综艺(推理二字甚至可以去掉)。当然,它也不是没有瑕疵。Sir 还是找到了一些
BUG。比如警监在审讯时,明显猜到作家身份有假,用快速发问打乱对方阵脚。上一秒问导师是谁,作家随口编了个名字,下一秒再问时,作家肉眼可见地慌了,还下意识说
" 谁 "。
可惜,此举在后面并未引起警监注意。好在瑕不掩瑜。最后再说一个小细节。故事开始前,德云社众人一个个抽取角色卡,确定角色之后,郭德纲写上的角色名,都是相声演员的本名。
对于用艺名行走江湖的人来说,本名,其实算是私密。看到他拿笔签上自己本名的时候,有几位徒弟就下意识慌了。
郭德纲一向以严厉著称。他懂得,拿到剧本,进入一个角色,再怎么样都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冠上本名,则意味着要将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魂穿另一个时空的自己。暴露本名,意味着要演员们尊重节目。更意味着绝对的投入。可见——无论拍电影,讲相声,做综艺
…… 创作无捷径。难得的不是那些灵光闪现的天赋,长久积累的 " 观众缘 "。而是你敢于忘掉它们,从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