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宣称“时与势在我们一边”,3月又在两会期间豪语“东升西降”。然而今年中国的经济成长却欲振乏力,明年的展望恐怕更加低迷。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稍早投书《卫报》(The
Guardian),以〈从经济奇迹到海市蜃楼:中国的GDP能超越美国吗?〉为题,分析中国梦难以成真的各项因素。
著有《红旗警讯:习近平执政的中国为何陷入危机》的马格纳斯指出,中国过去30年来的经济增长惊人,整体GDP从只有美国的5%一路增长到美国的66%。然而,中国的高速增长已经结束,GDP增长的巨大差距已经消除。美中GDP的差距高达
9 兆美元,意味着不再高速成长下的中国将很难追上美国。
马格纳斯提醒读者, 1930 年代许多人以为德国即便不能主宰整个世界,也将主宰欧洲;1960
年代许多人认为取得太空技术领先地位的苏联将在10 到 20 年内超越美国;1980
年代许多人也认为经济力量强大的日本将取代美国。这些事情从后见之明来看,全都没有发生。从1920年代开始,就不断有人低估美国各界面对失误自我调整的能力与意愿。
马格纳斯指出,中国是此一现象的 21
世纪版本。20世纪时苏联和日本都出现过高储蓄、高投资,并最终导致高债务。由于机构和治理的长期失灵,最后发展模式破裂并产生难以收拾的后果。如今的中国也是如此。
中国投资率占 GDP 的比例比苏联和日本的高峰时期还要高出 10
%,这与资本配置不当和效率低下以及普遍存在的偿债问题密切相关。
中国为了防疫而采取的“清零政策”则可能导致其与世界经济直到2023
年甚至更久之后还彼此隔阂。中国经济成长趋缓也因过度负债和现在房地产的临界点而日益加剧。中国房地产行业高达60兆美元,是 GDP
的4倍,占年增长率的比例高达1/4到1/3。现在开发商急着打消债务,房地产价格,处境相当尴尬,。
此外,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不平衡的。它的人均收入相当于墨西哥,但人均消费却没有比秘鲁高。消费支出约占 GDP 的 37%,略高于
2010 年,但远低于 2000 年。而生育率增长已经停滞。
中国的发展模式急需转型,以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拖得越久,成本就越大。中国领导人也意识有必要进行变革。习近平的方法是提出“共同富裕”的口号,试图拿打消贫富差距、提升生活水准,来动员共产党员与人民。
马格纳斯指出,真想打消贫富差距、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需要的是推动经济自由化、渐进和再分配的改革,而这些恰恰是习近平所反对的。他奉行日益意识形态化和极权主义的治理方式,强化共产党和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其结果使得私营部门陷入政治困境,与经济增长所倚赖的生产力增长和创新完全不相容,就算用辩证法也解决不了。
马格纳斯结论说,想要超越美国需要的不是“讲好中国故事”,而是去落实一些习近平所反对的政策。中国要赶上美国、取代美国,可能永远只是个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