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测核酸?奥密克戎下的美国华人疫期生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自2021年12月新冠病毒变异为“奥密克戎”以来,美国感染人数呈指数级上升,直至今年1月15日才迎来拐点。

我从2020年初开始在家工作,朋友大多是定居在美国的华人新移民,都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人。大家在第一时间打了疫苗,如非必要尽量不出门,有幸躲过了之前几波疫情高峰。

曾几何时,我看着电视上医院人满为患的景象,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泡泡里,可以在残酷的现实中保持某种程度上的岁月静好。但随着奥密克戎毒株在美国各州传播开来,最谨慎的一群人也无法幸免。即使每天出门戴口罩也中招,不禁感叹这一波疫情与之前的几波有所不同,真的是防不胜防。

12月底开始,每天早晨睁开眼,我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邻居们建立的Facebook群组(社交平台)。两个话题在群组中的讨论度居高不下:哪家药店能买到自测新冠的试剂盒,哪家超市有新鲜的蔬果销售?

在家中自测新冠是因为绝大多数提供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已爆满,预约的话要等上几天甚至一周,许多人等不及。群组中有人从事超市收银员、餐馆服务生、银行柜台等服务业工作;上班族确诊新冠之后,必须恢复阴性才能返回工作岗位;父母也急着为孩子测试,新学期开学在即,不少学校要求学生确认阴性之后才能复课。

随着我所处的奥斯汀(美国南部)的确诊案例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人手严重不足。制造业、加工业、物流业人手的匮乏反映在超市的货架上。社区附近的几家大型超市,不少货架空空如也,有的超市甚至把整个售卖肉类海鲜的柜台封了起来。大家只能在群组中互通有无,交流哪家超市新到了鸡蛋,哪家超市刚卸货一箱水果。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2日,美国新泽西州,由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迅速传播,近日新泽西州州长菲尔·墨菲发表紧急状态声明,超市的一些货架被一扫而空。摄影师:Anadolu Agency/视觉中国

疫情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尽相同。读博的朋友小陈在圣诞假期前因为搭乘公共交通而感染新冠。她描述感染的经历就像一场厉害的感冒,没有发烧、失去嗅觉和味觉等常见的新冠症状;但是又和感冒不同,“从来没有过那么严重的喉咙痛”。

小陈连续几天无法安睡,焦虑地度过了几天,但好在瓜果蔬菜、食品、测试盒等必要物资能送货上门,她在家里打打游戏、写写东西,也算把最难的日子挺过去了。可是检测结果阴性后,她还时不时咳嗽,自己觉得仿若得了“Long Covid”(后遗症)。

我的邻居阿曼达(Amanda)则因突如其来的感染而陷入了财务困境中。根据她在Facebook上的发言,彼时在星巴克打工的她于2020年疫情刚暴发时怀孕。经济的不景气和怀孕的额外开销花光了她原本就不多的积蓄。

去年年初疫情稍微缓和后,她接种了疫苗,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但还是捉襟见肘,拿到的工资付完房租、车贷、水电费账单之后所剩无几。她不得不接各种杂活,包括帮邻居遛狗、洗衣干衣等,希望能攒下一些钱给孩子买圣诞礼物。

圣诞前夕,同事感染新冠后不久,阿曼达也感染了,整整两周不能工作,亦没有收入。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在Facebook网络上售卖自制的小点心,如巧克力慕斯球、裹着巧克力的草莓等。小点心都是常见款式,来帮衬的大多是了解她遭遇的邻居或熟人。

在奥斯汀经营日料店的埃尔文(Elvin Jin)则面临着严重的人手短缺和供应链问题。

新冠导致许多农场和加工厂人手不足甚至关闭,继而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食材上涨和原料短缺。前段时间,关键的食材如做寿司用的米和醋曾长时间缺货,而最近缺的是拉面。

与此同时,因疫情而身心俱疲的美国人还在开创一场创纪录的“大辞职潮”,光2021年11月,便有450万余人离开工作岗位。埃尔文的店里人最少的时候,全靠他和身为第一代华人移民的母亲两个人支撑。后来招到员工,但许多都干不长——有人辞职去旅游、有人辞职去进修、有人辞职照顾家人。最忙的时候,埃尔文一边在料理台做菜,一边在门口招呼客人,还要负责买单、收拾用过的餐具。不过,虽然辛苦但是能够不断开发新菜谱、给人们做菜,埃尔文还是感觉幸福。

第三代华人移民简妮特(Janette)在丈夫感染新冠后,一度担心病情加重后,医疗开支将家庭拖入泥淖中。

 当地时间2022年1月10日,美国肯塔基州,汽车在新冠检测地点排队等候。摄影师:Jon Cherry/视觉中国

2020年新冠刚流行时,美国的医疗保险取消了和新冠有关的共付额(即患者在接受保险覆盖的服务时需要支付的费用)和免赔额,人们可以免费接受新冠治疗。但是到了2021年,随着疫苗的普及,许多保险公司都不再提供这项优待,住院的患者需要自付几千甚至数万美元的治疗费用,这对刚刚买了新房的简妮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简妮特是那种外向又热情、善良还有侠义心肠的女生。过去的两年,疫情加上针对亚裔的歧视,她开始关心社会和政治问题。作为中学老师的她,经常为弱势群体发声,也越来越仇视马斯克、贝索斯等亿万富翁。简妮特非常厌恶亚马逊等网购巨头和本地的大型连锁超市,认为它们在压榨本地劳动力的同时,还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市场。

有一次,我和简妮特聊到大型超市推出的“送货上门”和“下单自取”等服务,让普通人在疫情期间的购物更方便了。我们却起了争执,因为她更关注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和个人在财务上面临的困境。

不过,我也同意简妮特所持的“疫情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看法。疫情之前,亿万富翁(Billionaires)掌握了全球大约2%的财富,而经过两年的疫情,这些人掌握了全球3.5%的财富。全世界最富有的10个人的财富翻了倍,与此对应的是美国有大约14%的人,在疫情期间花光了应对紧急情况的积蓄。

我和几位朋友不用为生活开支而担忧,但是闭门不出久了,心情还是抑郁。

2020年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想的是过两三个月世界就能恢复正常。后来疫情持续很久,大家又觉得打了疫苗就好了。2020年底,疫苗刚开始推广,但只有医护人员和65岁以上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可以打。当时,大家的新年愿望是希望快点打上疫苗,去旅游、去滑雪、去潜水,飞回中国与家人团聚。

到了2021年底,听说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保护能力下降。大家互道祝福的时候,都不敢许愿,因为不知道该期待什么,更怕愿望落空。1月初,有一天中午下了小雪,聊天群里有人提议去爬山——天气这么糟糕,外面也没有人,我终于有机会离开家,透一透气了。

心理问题一直是讨论疫情时不可避免的话题。2019年的调查显示,大约有11%的成年人认为自己有焦虑或抑郁等倾向;步入202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41.1%。

“每天都在数日子”是纽约李阿姨对最近这段日子的概括。奥密克戎来袭后,她觉得疫苗没那么有效,不怎么敢出门,连买菜的次数也减少了。

李阿姨的儿子16岁,正在读高中。疫情之后,他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没再返校,跟朋友更是缺少正常接触。李阿姨感觉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变得忧郁、易怒;但儿子正处在叛逆期,听不进家长的教导。

美国心理医生协会(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的官员Lynn Linde说,美国向来缺乏心理咨询从业者,而疫情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李阿姨有切身体会。社会上的心理辅导资源比较匮乏,很难预约,学校里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员,但又被儿子拒绝了。为了不激化矛盾,李阿姨只好自己忍耐着,也调整了对孩子发展的期望——更重视健康和人品。

读完博士正在纽约一家研究机构工作的阿德(Adrian),居家隔离最孤独的那段时间,会打开电视机播放中文的电视连续剧。很多时候,他不是为了煲剧,而是给家中增添一些背景音,借助电视里的人声来假扮一个“社交场所”。感到孤独的时候,阿德就和以前的朋友视频聊天;也会趁天气暖和,出门爬个山。

他自认不是特别喜欢社交的人。读博的大学地理位置颇为偏僻,又常常一个人做实验;但疫情期间,与世隔绝的处境还是让他压力颇大。特别是2020年初刚搬到纽约安顿下来,新冠疫情就大爆发,很快纽约封了城(建议居民非必要不外出留在家中)。疫情稍微缓和后,他在约会软件上认识新朋友。双方初见面的时候,都戴着口罩,也是疫情期间的一大“特色”。

在去年五月,阿德找到了稳定的恋爱对象。女朋友是在一线抗击新冠的医生。奥密克戎袭来时,医院的新冠患者人数成倍增加,重症监护室爆满之余,急诊也排满了人。新冠病人实在太多,其他病房的住院医师很多被调往治疗新冠病人的重症监护室工作。

原本因打了疫苗时不时会去餐厅吃饭的阿德又变得谨慎起来,回到了居家办公的模式,不得不出门的时候,口罩也升级为N95。

奥密克戎刚出来那阵,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女友的担忧令阿德发慌,直到近期关于病毒的研究和统计数据增多,知道了该毒株的毒性不如德尔塔,疫苗依然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他的心理才恢复正常。

漫长的两年,使阿德格外珍惜生活中的爱情和友情,认识到彼此支持的关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女友相距一个半小时车程的他,经常开车去约会,平均一周见一次。见面后,两人就宅在家里,一起撸猫或玩虚拟现实游戏。他期盼疫情过去,和女友出去旅游。

许多留学生因担心疫情,推迟了入学的时间,宁愿休学一阵子。他们支付昂贵的机票,忍受少则14天、多则28天的隔离期,也要回到家人身边。但在奥密克戎肆虐的时候,也有人踏上留学美国的征途。大学二年级的小念便是其中之一。

来美国留学一直是小念的梦想。在高中时,她便找到留学中介。但是因被中介欺骗加上美国收紧了针对留学和移民的签证政策,她一度放弃了留学梦,考入了中国的一所大学。

疫情带来了新的机会。小念所在的大学提供赴美交换的机会。由于许多人对疫情期间前往美国心生顾虑,交换生的名额竞争并不激烈。去年11月,她才准备申请;不到3个月,她已在位于雪城的纽约州立大学宿舍安顿下来。

学校对国际交换生照顾周到。除了负责从机场接送至学校外,还陪着他们去超市采购生活必备品,也安排了打迷你高尔夫或保龄球、看电影等娱乐活动。

从数据上看,疫情仍然很严重,但真正置身其中时,好像又没那么吓人。

美国人和华人对疫情的恐惧程度不相同,彼此采取的防疫措施也不同。小念的同学尽管佩戴口罩,但有时候并不按规定,所以起不到什么作用。学校每两周测一次核酸,如果是阴性的话,小念会得到一个手环,佩戴一段时间,证明自己是“阴性”的。

我仔细回想疫情期间的点点滴滴,冲击和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像也有一些感动与温暖的瞬间。

减少社交活动之后,我有了很多时间阅读和写作,自学了绘画,也把早就忘掉的粤语重拾起来。两年以来,和许多朋友没再见面,但和住得近的几位朋友变得更加亲密。很久没有回国,就把乡愁化成熟悉的中餐。我和朋友一起包饺子、煮火锅,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

后来发现,不少华人都在疫情期间成了农夫加厨子,阿德还在家里发豆苗。有的华人餐厅在疫情期间改变了经营模式,注重网上团购和远程送餐。我也团购过几次,冬天的北风里,和几十名华人排成一队领餐,回去再把地道的中国美食加热之后饱餐一顿。生活虽然不够完美,但是也没有特别糟糕。

还有不少华人在疫情期间做义工。李阿姨觉得虽然疫情肆虐,也有许多不好的社会事件发生,但是爱与正义才是主流表现。纽约市全体中小学生享受免费早午餐,疫情时不能去学校,政府分三次将餐补转给他们,每个学生分到1700多美元。市政府的救助也优先考虑下层人,无家可归者由政府出钱安置在旅馆。她的儿子在食物银行做义工,把三文鱼、肉、蛋、奶、水果等发给愿意排队领取的人。

 当地时间2022年1月22日,美国洛杉矶,市中心街头的无家可归者。摄影师:钱卫忠/视觉中国

去年12月底,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辛迪(Cindy)在朋友圈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到路口派发食物给流浪汉。

疫情以来,辛迪对新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恐惧过渡到放心。打了疫苗加强针之后,她更是觉得自己“年轻力壮”,感染的风险比较低,再加上一般在室外活动,哪怕疫情最严重的几周,她也坚持做志愿者帮助流浪汉。为了安全起见,在出门前她还是会自测一下——是不是“阴性”。这次,她和伙伴为流浪汉带去了60份三明治、60份汤和48瓶水。

但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无家可归的人,还有一起分发食物的志愿者。有位移民小哥将自己的手套赠予了用袜子给双手取暖的流浪汉,他自己却靠开优步(Uber)维持生计。奥密克戎爆发的两个月,大家都不怎么出门,他赚不到钱,为房租和保险发愁的同时,连牙痛也不敢去看医生。

这两天,社区Facebook群组里浏览最多的帖子,已经从询问哪里有试剂盒变成了一线护士开的答疑解惑帖。

护士在帖子里回复和新冠有关的常识性问题,告诉大家医院打疫苗的时间,也将工作时得到的试剂盒送给有需要的邻居。他自己每天工作12到13个小时,但仍然抽空回复,并谢绝了邻居付费的好意。

政府承诺每户人家每个月可以免费获得4个新冠试剂盒。1月18日,我已经可以从美国邮政(USPS)官网上预定,并享受免费的送货服务。

居民们的燃眉之急解决后,群组中的焦虑气氛一下子减少了。有人分享可爱的宠物照片,也有人商量给刚安置到附近的阿富汗难民家庭捐食物和衣服。

《柳叶刀》于1月19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称新冠病毒或将继续存在,但全球新冠“大流行”即将结束。这篇文章被转发到群里。两年多来,只在网上打过照面的人纷纷起哄,等政府宣布疫情结束之后,要在公园里办大型派对,每个人都带着酒和宠物来,一起狂欢庆祝。

(文中阿曼达、辛迪为化名。)

(题图:2022年1月2日,随着奥密克戎毒株近期在美国加速传播,美国疫情严重反弹,多项疫情指标均刷新纪录。摄影师:Irfan Khan/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OVID-19 this year could pay thousands of dollars, study suggests,Health Lab,by Kara Gavin

2. Nearly 14% of Americans have wiped out their emergency savings during the pandemic: CNBC + Acorns survey,by Jessica Dickler

3. Pandemic makes the super rich richer global wealth of billionaires soars at a record pace, The Economic Times

4. The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for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Use, by Nirmita Panchal, Rabah Kamal, Cynthia Cox, and Rachel Garfield

查看评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