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了两个莫言版的“伊索寓言”。
1
刚看了B站给五四青年节的短片《不被大风吹倒》。有点感想,决定写几个字。
你们一定要点开视频看看感受一下。
一提到B站的青年节视频,很多人本能想到的就是《后浪》,前年那个视频推出来以后,在网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因为虽然何冰老师在视频里慷慨激昂地说,“奔涌吧,后浪”,但好多人会觉得何老师说的、视频里拍的,似乎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生活。今天的砖还没搬,你跟我说什么聊斋呢?
但今天回头想来,我倒觉得也不必苛责。因为青年是什么?青年就是有权利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哪怕那种生活你再咋努力也很难达到。
一个为了结婚彩礼钱发愁的小伙未必不喜欢跳伞,一个为了996成天奔忙的姑娘未必不想有机会cosplay一把,一个为了上学贷款、课业压力、就业负担压的喘不过气来的研究僧,也许同样期待着诗和远方。因为这就是青春,青春就想过得开心一点。
所以,我们不是不喜欢那些奔涌的“后浪”,只是我们还没条件实现而已。
其实仔细想想,你刷B站图的是个啥呢?不就是看那些小哥哥小姐姐去秀你还没实现、却很向往的生活么?
当何冰老师慷慨激昂的祝福“奔涌吧,后浪!”的时候,我是挺乐意接受他的那个祝福的,或者更确切的说,我很怀念两年前那个视频所表现出的那种昂扬——毕竟,谁过年的时候还不说句“恭喜发财”“新年行大运”呢?吉利话还是要有的,万一能换个红包呢?
所以22娘和33娘很萌的,大家不要黑人家。
只是,随后,我们遭遇了2020、2021和2022。
这下安逸了,什么后浪、前浪,谁都别浪了,安心配合防疫,憋在家里等着大白上门给你测核酸吧。来,开门,张嘴,说“啊”。
所以,我真的特别好奇,今年的五四,B站还能说点啥。
这种期盼,有点像听球王贝利预测世界杯,很玄学,也很刺激。
然后,他们今年捧出了这部《不被大风吹倒》,请的是莫言老师,来讲了他的那两个故事。
2
我觉得把《后浪》和《不被大风吹倒》对比一下,会特别有意思:
首先从讲述者的台风来说,何冰老师是演员,他念的那些台词应该都是编剧给他写的,可是念的声情并茂,深情款款。而莫言老师是作家,说的词儿都是自己写的,却必须照着稿子才能把文念下来,给不懂“棒读”是什么意思的非宅朋友们做了一次经典诠释。
但这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个视频,相反,我很喜欢。我觉得这次的感觉比《后浪》好,更实在。
其实,只要读过他的小说你就明白了,莫言这个人,其实有点像伊索——他只讲故事,不发评论。哪怕是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他也这样。但人家能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就在于此,他总能准确地把握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去击中什么样人的内心。
你看这次他讲的俩故事:
一个,是在困境当中,什么样的书能帮到你?莫言说是新华字典——辍学后的他就指着这本书识字,为日后一步步成为作家打下了基础。
另一个,是小时候跟爷爷去打草,突然来了一阵大风,把他们辛苦打的草都刮没了,但车还在,人还在,莫言说他们胜利了。
这俩故事看似都挺普通的,甚至就像莫言自己承认的,挺“笨”的。但你仔细想想,其实又都含着深意。因为当下的中国青年,好像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困局。
一个时代的青年,能不能“奔涌”,固然要看个人的努力,但也要考虑历史的大势。这个大势很多时候,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处在什么状态。
我之前在文章中曾经提到过,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戈登曾经写过一本名叫《美国增长的起落》的书。
在书中,戈登给从1870年到1970年的这一百年中美国人实现“美国梦”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得增长。
电力、电灯、汽车、电话、飞机、空调、电视等一系列伟大发明和后续的增量式创新在这一百多年中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这个“特殊世纪”当中,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长率恒定在保持在3%以上,也就是说每二十年,美国人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就几乎能翻一番,这才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整体处于一种“奔腾、咆哮”的状态。
可是,在1970年以后,当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下降到了1%左右时,问题就接踵而至了。而这种寒潮首先打击的也正是美国的年轻一代,“垮掉一代”“颓废青年”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嬉皮士,美国的躺平族。
归根结底,问题不是出在那一代青年头上,而是时代潮流使然。
什么是青年,青年就是对时代的气息最敏感的,也最与之息息相关的那批人。
中国当代青年目前所遭遇的,表面上看时就业难、考学、考公热、“内卷”、“躺平”等等,但实质上也是一个极端类似的问题。——即便我们不考虑新冠疫情这个猝然而至的偶发因素,一个事实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已经放慢下来了。北大光华学院院长刘俏教授前两年写过一篇文章,谈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问题。按照他的估算,从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年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直保持在4%左右。这是一个比美国当年还要惊人的多的数字。但2010年以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已经下滑到了2%的层级。结合自身体会,我觉得这个数据应该是可信的。今天的人们回想十年以前,与十年以前的人回想二十年以前,那种增长感显然没有那么强烈了。
而比较悲催的是,这种增长的相对停滞刚好也被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前两天在一个同学群里面和朋友们聊天。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最倒霉的一代,毕业时就业紧缩,买房时房价高企,想冒险自主创个业吧,各个风口上都已经沾满了人……
这种“卷不动了”的生活体会,这两年来,正在中国青年阶层当中逐渐蔓延。而这种蔓延是依照青年所出身的阶层自下而上的。两年前的《后浪》之所以引发争议,就是因为社会上层的青年还有空间“奔涌”而中下层的青年们已经体会到了危机。各阶层之间的感受,在当时还是不一样的。
而到了今年,“逆风局”的感觉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每个阶层中,中国青年,已经趋近于对时代达成共识——只要你不还没到能乘着私人飞机润去美国的谷爱凌那个层级,逆风的感觉,我相信我们都是共通的。
在增长放缓的大势当中,这种“逆风”其实是迟早要来的,凛冬将至,所有正处于青春当中的人都该做好准备。
3
那该怎么办?
其实就跟莫言老师一样,我在后台最近这段时间,也经常会收到很多青年读者的留言:
“小西,要毕业了,所在的城市正在静态防控,面试都参加不了,怎么办?”
“小西,相继试了考研和考公,都是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二连败,怎么办?”
“小西,被公司通知‘毕业’了,怎么办?”
说真的,我看到这种消息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因为好像说什么话都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感。莫言老师的那两个故事,倒是一个可以规避这种感觉的不错的切入口,就让我借着解读,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第一,越在逆风当中,你越要找到一个能把自己“铆定”在你想要留在或达到的社会阶层当中的本事,抓牢它,读透它,千万别松手。
莫言老师说,在当年的逆境当中,给他帮助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其实他想暗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一个靠写字成名的人,莫言人生的成功,得益于他的那支笔,得益于他会讲故事,会写文章。一个人,在一路顺风的时代,也许可以有很多种路径获得成功。就像前几年流行过得“京飘”“沪飘”,在那个机遇爆发的时代,一个年轻人可能飘着飘着就突然撞上某个上升气流,“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了。
但在逆风当中,这样“飘”是不行的,因为大多数气流都在“下行”,你要做的不再是“找风口”,而应该是找“根基”,找到一本属于你的技艺,你的《新华字典》,下苦工去磨炼它、参透它,这样你才有可能在未来凭着这一招鲜来“翻盘”。
所以问题只是,你的那本《新华字典》在哪里?
就像莫言说的,在困难的时代,“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你必须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珍视它,读透它,并借它实现你的逆袭。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成不了什么圣贤,但当逆境来临的时候,你必须磨炼一下自己,寻个赖以立身的本领,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唯一出路。
第二,在“大风”当中,能不被吹倒,依然站着,就算是一种成功,因为这个时候大家在拼的,不是前进,而是定力。能活下来就是你的成功。
“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的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我觉得在这段话里,莫言想说的就是这个。“凛冬将至”对于每个人也许都是一场灾难,但如果你是囧·雪诺,比能在这样的凛冬当中挣扎着活到最后,那你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是的,顺风时代和逆风时代当中,判别一个人的青年是否成功的原则其实是不一样的,在十年以前,一个青年成功的标准也许是不断地升职、加薪,三十岁年薪xx万。但在未来,别给自己那么高的要求,别给自己提那么高的要求,保住工作,保住正常的生活,牢牢的抓住你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你就已经胜过了大多数竞争者了。
而想要站稳了,“不被大风吹倒”,凭借的是什么?凭借的还是那种“铆定”,“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所以当起风了的时候,每个人都该赶紧检查一下,你自己的根扎的还够不够深。
多说一句,作为一个也是在胶东长大的人,我要说我们那儿风是很大,但绝没有大到能把人和车刮跑的程度。所以我觉得莫言老师对风的描写,肯定是用了一点加西亚马尔克斯式的夸张。但就像所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这个描写既魔幻又现实——他小时候遇到的那场风,可能没那么大。但我们这一代青年,也许将要面对的“风”,可能真的会很大。
所以你该听懂莫言老师的这个故事,并做好准备。
如果说,两年前的《后浪》里的何冰老师的那些呼唤,还是让年轻人们去做奔涌的“弄潮儿”。那么两年后,《不被大风吹倒》里的莫言老师,提醒年轻人们做的就是一个逆境中的“顶风者”。这两种建言之间,本来并无高下之分。但相比之下,也许后者确实更值得你去看看,因为相比之下,这一次的莫言老师,虽然台词念得不好,却更像一个诚恳的邻家老者,嘱咐你:“天冷,加衣”。
起风了,青年们,别再“飘”了,赶紧找一根可以锚定自己的、坚固的牛筋草,请抓牢,别被大风吹倒。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