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全球16年?阿尔兹海默病开创性论文陷“造假”风波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也是医学界最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近日,《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报道指出,2006年一项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研究有可能是被捏造的。这让人们对该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和制药公司16年来针对这一病症的投入可能都被浪费了。不过也有专家表示,虽然相关的研究应该接受新的审查,但整个理论不应该就此而被彻底否定。



图像可能被篡改

这项有争议的研究是由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神经科学家莱斯内(Sylvain Lesné)2006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他的开创性论文声称β淀粉样蛋白的一个亚型——Aβ*56——是导致实验小白鼠失忆的原因,即Aβ*56可能是诱发阿尔兹海默病的关键因素。当年,这一物质的发现,为“β淀粉样蛋白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一假说提出,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内,Aβ聚集后形成的寡聚体会形成斑块,从而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丢失等。莱斯内凭借这篇论文赢得了许多学术奖项,并在今年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为期五年的资助。



▲莱斯内。

多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对无法复制莱斯内的研究结果表示过担忧,但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机构中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2021年,范德比尔特大学神经科学家施拉格(Matthew Schrag)受雇于两名做空投资者对一家制药厂的阿尔茨海默病实验性药物进行了调查,这使得他关注到了莱斯内的原始研究。在经过一系列对比之后施拉格发现,莱斯内的论文可能存在图像被篡改的迹象。最终,《科学》杂志发现,在莱斯内20多篇“可疑”论文中,有70多张图片可能被篡改。《科学》杂志并没有立即指控莱斯内行为不端,表示还需要对原始图片进行调查。



▲施拉格。

诺贝尔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苏德霍夫(Thomas Südhof)告诉《科学》杂志,这样的操纵行为最“明显”的影响是“浪费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金和这个领域的聪明才智”。据了解,莱斯内的那篇论文截止到目前已经被引用了近2300次。

对相关研究的影响

莱斯内并没有回应《科学》杂志的评论请求。论文的共同作者、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最杰出的研究者之一阿什(Karen Ashe)表示,她希望可以撤回整个研究,但同时她也坚持认为,撤回并不意味着对β淀粉样蛋白假说产生了质疑,“我仍然对Aβ*56有信心”。



▲阿什。

发表这篇论文的《自然》杂志和明尼苏达大学表示,他们正在对相关指控进行调查。虽然莱斯内发表的论文有问题,甚至有可能被篡改,但淀粉样蛋白β仍有可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部分原因。

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尽管针对莱斯内研究的指控令人担忧,但这并不影响β淀粉样蛋白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尽管有这些指控,但我们不应该让数千名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人员的工作因此而受到破坏——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离新疗法又更近了一步,”英国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研究部负责人伊马里西奥(Sara Imarisio)说道,“有关β淀粉样蛋白假说的合理质疑和批评是存在的,这是科学研究中非常正常和必要的一部分。”

新药引发的争议

莱斯内的这项研究非常有影响力。据了解,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可能已经根据这一理论提供了多达2.8亿美元的药物研究资金。制药公司对此的投入也可能超过了10亿美金。阿尔茨海默病游说团体积极地推广这一理论,并敦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相关的治疗药物。

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办法。虽然有药物可以治疗早期和中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但目前只有一种药物被FDA批准用来分解β淀粉样蛋白:阿杜卡奴单抗(aducanumab)。负责研制该药的药企百健(Biogen)声称,阿杜卡奴单抗能直接对付阿尔茨海默病的根源,做到“治本”。



▲阿杜卡奴单抗药物Aduhelm。

阿杜卡奴单抗的推出在收获欢呼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的争议。2021年在批准该药时,FDA的多名官员表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它有效,因此无法支持这一决定。尽管如此,FDA最终还是批准了该药物,百健以Aduhelm的品牌名称进行销售。若使用这一药物,每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每年的药费预计将为5.6万美元

据了解,全球有5000万名痴呆症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过3000万,大多数年龄在65岁以上。中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超过4000万。

新闻来源:NBC、福布斯、商业内幕、卫报、《科学》杂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luck86 发表评论于
当有资本介入,特别是资本操纵介入时,一切都变得不可信了。所以一定要有某些重要的独立于资本操纵的监督复查机构。
问题哥 发表评论于

1. Alzheimer's disease 与 β-Amyloid Peptide的相关性的发现远早于那篇2006年的论文,研究早已相当多,两者的相关性是不容置疑的。
2. 同样,研究者早就不认为两者有因果关系,而是两者不过是先期出现的某些真正病因导致的病症以及其组织学病理反映。
3. 因此,用单克隆抗体清除β-Amyloid Peptide并不认为是治疗Alzheimer's disease的根本手段,因为真正的病因,远在此前数年已经出现,只是目前医学界对其了解有限,更不要说治疗。
4. 尽管如此,制药公司还是在沿着清除β-Amyloid Peptide的思路在做,它不治本,也只能治一点点标,目的主要是挣钱。病人得到的少许益处与巨大花费不成比例。
5. 那篇论文,以及其他一些基础研究论文都有可能有水分,进而对其他研究者产生误导。但科学研究本身也是一个再检验的过程,一篇有问题的论文全面欺骗这个行当16年是不可能的,这里有许多聪明人。

红米2019 发表评论于
Sylvain Lesné是法国人。他的导师兼论文共同作者Karen Ashe是华人,其父1943年移居美国。
老天真 发表评论于
几年前揭露的哈佛教授在干细胞研究上的造假行为,造成的损害和浪费比本文提到还要大的多。由于整个世界对美国有种盲目的崇拜,致使一些源于美国的科研成果容易被接受,并导致轰动效应。而来自其它地区的科研成果,则受到更多的评论和怀疑。当然这种评论和怀疑,对科学界是有益的。它可以避免错误的东西误导全球,造成巨大的浪费和伤害。问题在于,对于来自美国科学界的“轰动性”的研究结果,人们似乎更为宽容,更缺乏怀疑和批评的态度。
Lotus2013 发表评论于
这人看起来像阿三?
xiaoxiao雨 发表评论于
Scientists are human. Sometimes they can be biased for the purpose of gaining more in status and monetary interest.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美国的新科技就是印钞机啊,断人财路如同杀其父母啊。
znggg 发表评论于
搞科研就像开盲盒,找对方向,势如破竹,大多数科研人员,非常聪明,但一辈子也没啥突破,一些人不甘心,就走捷径,跟社会上的骗子一个逻辑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这种造假的人应当服刑
jidushan 发表评论于
搞生物学相关领域研究的,造假是有传统的
密码忘记了 发表评论于
美国的科研界,骗子也很多。没揭漏出来,都是名教授,主任,所长啥的。本文只提到误导别人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跟风研究这一危害,其实还有更大的危害:不跟风的,坚持求真,和他们意见不合的真正科学家却可能发不了文章,拿不到经费,评不上终身教授,而中断科研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