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30年的“英雄母亲”再现 普京这回又在下什么棋?
文章来源: 军武次位面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11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道总统命令,将已经废除了30年的“英雄母亲”称号授予了两位俄罗斯女性。这也是普京执政俄罗斯20年以来第一次授予“英雄母亲”称号。
▲俄罗斯母亲雕像
其中一位“获奖者”名叫梅德尼·卡德罗娃,光听名字大家就应该猜到了她跟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关系不浅,没错,这位卡德罗娃正是卡德罗夫的妻子,俩人共生有
9 个孩子,其中包括 4个儿子和5个女儿,算上养子小卡夫妇共养育了14个孩子。
顺便说一句,小卡德罗夫是“一夫多妻制”的提倡者,在车臣每位男子最多可以娶四个妻子,并且规定车臣的男人可以娶外国的女人,但车臣女人只能嫁给车臣男人。
▲小卡德罗夫一家
除了小卡的妻子,还有一位是来自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奥尔加·德赫佳连科,比起小卡的妻子,她可就更厉害了!德赫佳连科和老公在一起超过
24 年就生育了 10
个孩子,这是什么概念呢?军武菌跟大家细算一下,一个孩子怀胎十月,10个孩子就是100个月,约等于8.3年,也就是说在德赫佳连科的人生里,光是怀孕就花了8年时间,为了给俄罗斯增加人口,真的是自我牺牲,获得“英雄母亲”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
列为最高级别勋章的“英雄母亲”
据塔斯社和《莫斯科时报》的报道,早在今年的5月底就有人提出要恢复“英雄母亲”这一淡出历史30多年之久的称号,当时俄罗斯副总理塔季扬娜·戈利科娃在俄国务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就提出过,到了8月15日,总统普京正式签署的恢复“英雄母亲”称号的政令,等于俄罗斯正式恢复了“英雄母亲”这一荣誉称号,而此次颁布也是恢复称号之后的首次颁奖。
按照普京签署的政令,获得“英雄母亲”称号的女性除了一次性奖金100万卢布,100万卢布折合人民币也就11万元多一点,这点钱在中国别说养10个孩子了,连一个孩子都养不活。
除了奖金之外,还有国家颁发的证书和勋章,证书没什么特别,勋章就不一般了,勋章主体是一颗五角星,上有镀金条纹,五角星中央为嵌有俄联邦国徽的圆形框,整体由黄金制成,并镶嵌了钻石和珐琅,而且还被列入俄罗斯最高级别的国家勋章,这可真是为了国家生孩子的天花板了。
▲“英雄母亲”勋章和证书
当然,想摸到这个天花板也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家中最小必须年满1岁,第二个是家里必须还有9个活着的孩子。不过这种情况也有例外,比如孩子在保卫祖国、服兵役或者履行公民义务中牺牲,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是能获得这一称号的。
这不光是对已婚女性的要求高,对已婚男性的要求似乎更高。
历史上的“英雄母亲”
其实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提起“英雄母亲”这四个字,首先想到的就应该前苏联时期的那段历史,因为“英雄母亲”本来就是前苏联政府授予给当时拥有众多孩子母亲的一种最高称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了保卫国土牺牲了大量士兵,战后,苏联面临着重建缺少劳动力的尴尬,“英雄母亲”称号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当时为了鼓励人们多生育,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就在1944年设立了3种颁发给母亲的勋章,包括母亲勋章、光荣母亲勋章和英雄母亲勋章。其中最高等级的英雄母亲勋章。专门授予那些生育和抚养了10个或者10个以上子女的母亲,当时就规定了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必须满1岁,而家里的其他孩子都必须活着,孩子在执行军事任务时死亡或失踪也包括在内。
▲前苏联颁发的“母亲”勋章和证书
苏联历史上第一位“英雄母亲”名叫安娜·阿列克萨希娜,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苏联农民,以至于当颁奖委员会找到她告诉她获奖的时候,她是一脸懵,那时候就是没有国家反诈中心app,要是有估计阿列克萨希娜得当场下一个。
据说当年的选举委员会在考虑把苏联首个“英雄母亲”送给谁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半年才找到这么一位“又红又专”的母亲,因为她除了生育了12个孩子以外,还把自己的8个儿子都送到了军队,并且其中4个为国捐躯了,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她都当之无愧。
▲安娜·阿列克萨希娜
而苏联历史上最后一次颁发“英雄母亲”称号是在 1991年11月14日,苏联解体后,“英雄母亲”称号也随之被废除。
自打1944年设立以来,47年间有超过43万名苏联女性荣获此等殊荣,获得“英雄母亲”称号的女性除了能获得勋章证书和一定的经济奖励外,还能享受其他福利,比如优先分配住房、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缴公用事业费用,更完善的医疗保障、食品和其他商品优先供应等等许多福利。就拿阿列克萨希娜来说吧,获得“英雄母亲”这一荣誉之后她每月可以领到200卢布的抚恤金,这在当时还算一笔不小的收入。
▲苏联“英雄母亲”奖项的宣传海报
然而就算苏联政府用如此大的力度鼓励人们生育,但事实却是此举并没有有效地挽回苏联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的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每10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数据显示,苏联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在刚开始的几年内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接下来就基本停滞,50年代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8%,到了60年代就降到1.3%,70年代更是跌到了历史新低的0.9%。
▲苏联人口统计数据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女性学习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们对精神生活需求远远超过了生儿育女,而学习和受教育本身又占用了生育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这一时期也是苏联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也导致了农村生育率的下降。比如阿列克萨希娜的所有子女里,除了大儿子有2个孩子以外,其余的都只有一个孩子。
突然恢复,意欲何为?
话说回来,现在俄罗斯突然恢复了这个废除了三十多年的光荣称号,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由于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进展不顺,一些分析人士就很自然地把这件事和当下的俄乌冲突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当初斯大林推出“英雄母亲”称号就是由于战争造成了太多的人员伤亡,引起了人们对人口缺乏的高度焦虑,如今俄罗斯在俄乌激战的关键时刻恢复这一称号,虽然官方不承认是为了“特别军事行动”,但是很显然两件事的确存在某种联系。
另外,还有人把这件事和缅怀苏联荣光、激发爱国热情联系在一起,“英雄母亲”作为国家荣誉称号自然带有报效祖国的意思,现在重启称号也是俄罗斯面对民众不满情绪而加强“爱国意识”的一项努力。
但是在军武菌看来,恢复“英雄母亲”称号其实跟俄乌冲突没什么关系,因为就算是为了战争,那现在缺的也是成年人而不是刚出生的孩子,至于怀念苏联和增加爱国意识这些,听听也就算了,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俄乌战争期间俄罗斯发起部分动员,号召符合条件的民众入伍
因此普京这么做还是“在下别的大棋”,什么大棋呢?那就是和一些发达国家一样的,长久以来人口下降的残酷现实。
最近这几年,普京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关于人口的话题,根据《莫斯科时报》的报道,俄罗斯数十年来一直饱受出生率低和人口老龄化的痛苦,尤其是疫情爆发的这几年,受病毒影响,俄罗斯遭遇了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大幅度的人口自然下降。
有数据显示,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这一年是俄罗斯和平时期人口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人口减少了99.7万人。根据俄国家统计局7月公布的数据,今年前6个月,俄罗斯出生人数同比减少6.3%,平均每个月缩减8.6万人,创下新纪录。
为了对比,军武菌特地找出了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人口,为1.483亿,苏联解体之前出生率也出现过暴跌,但是还是比现在的俄罗斯多出了将近300万,换句话说,俄罗斯自打苏联解体之后,这30年来的人口数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还少了300万。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按照俄罗斯目前的人口增长率,再过20年,俄罗斯的人口将缩减至约1.32亿,到下个世纪初可能就剩下八千万出头。也许普京看不到俄罗斯人口跌破一亿的那一天,但是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他不可能不知道人口减少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因此,重新设立“英雄母亲”称号的根本目的还是为应对出生率暴跌带来的人口危机。
其实这么多年以来俄罗斯为了提高生育率也是想尽了办法,比如俄罗斯现行法律规定,结婚年龄为18周岁,但如果父母、监护人同意,或出现怀孕生子的情况,结婚年龄还可以提前至14到16周岁,而且不管是婚生还是私生,都能获得政府给的补贴。
▲一名俄罗斯妇女正在她照料刚出生的孩子
2008年的时候还设立了一个和“英雄母亲”类似的名为“光荣父母”勋章,授予给生育或者抚养了7个或7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今年国际儿童节,普京还亲自跟那些获得“光荣父母”勋章的家庭进行了视频会面,可以说给足了面子。
尽管俄罗斯已经拿出了百分之二百的诚意,可是事实还是打了脸,这些政策终究还是落了个“然并卵”的下场。
人口问题就是世界问题
人口减少这事吧,说起来也停魔幻的,就在前几天,联合国刚刚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宣布全球人口达到了80亿,并且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本世纪80年代全球人口将达到约104亿的峰值,并一直保持到本世纪结束,这个数字可能还有出入,我们不去纠结。
光看数据,一时间你也说不好人口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但是有一个事实是肯定的,那就是人口增长的速度正在放缓。2020年世界人口增长率不到1%,相比1960年降低了一半,预计到2050年,还有可能再降低一半。此外生育率也下降了一半,1950年全球人口平均生育率为5,也就是平均每名妇女一生会生育5个孩子,而到了2021年,生育率的数值为2.3。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跳出了跟军武菌说,没关系反正咱们中国有14亿人口,不缺人。没错,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依然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比第二名的印度还多出差不多1800万。
但是2021年中国新出生人口只有1088.16万。
▲中国人口近十年变化趋势
反观印度,虽然他们的净移民也有30.2万,但架不住人家生的多,2021年新出生的人口有2311万,减去移民和死亡的还剩下951.2万人呢,不出意外的话,到了明年人口第一大国“宝座”就归印度所有了,属于印度人的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